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4-09-27 10:29任燕
关键词: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产业结构升级

任燕

[摘要]山东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采用1978—2012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2-0018-06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REN 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Shandong province is in the key stage on which its urbanization is improving quickly and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78 to 2012. We build the cointegration model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study the dependency and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 changes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and dynamic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singl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urb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error correction model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结果,反过来,其对产业结构优化也有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国外学者库兹涅茨指出,产业的不同属性是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形成影响的原因[1]。钱纳里在考察工业化发展进程时,发现城镇化率与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力份额在变动上相似,指出工业化过程会带来城镇化现象[2]。之后,Krugman[3]、Porter[4]、Raco[5]、Kondo[6]分别从交易费用、空间经济、要素流动、不完全竞争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决定经济主体必然选择在某一区位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使经济呈现出聚集格局。Lucas、Black强调人力资本在城市中聚集形成[7-8]。Murata认为城市中的工业和服务业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9]。国内学者陈颐认为,工业发展需要集中,工业集中形成城市,因此工业化必然导致城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认为产业结构变动首先作用于就业结构,然后影响到城镇化水平[10]。曾芬饪指出城镇化会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李培样和王利明认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城镇化的动因,城镇化则通过投资形成、投资导向和产业整合作用于产业结构。魏娟、李敏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就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更大[11]。李卉群认为,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产业高度正相关,短期内城镇化能推动服务产业的发展[12]。山东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现状

本文对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是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1显示了山东省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山东省城镇化率权威数据判断,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基本与中国城镇化水平持平,远高于山东省所统计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山东省虽然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但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率为52.43%,列全国第14名;人均GDP为51768元,列全国第10名。

图11978—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与中国和东部地区的对比

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0个省市。

数据来源:图1—图4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及山东省1978—2012年统计年鉴

图2显示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产业结构现状。山东省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2.46%上升到2012年的52.43%,同时,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3.3%下降到2012年的8.6%,产业结构逐步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图21978—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二和第三产业代表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因此再对山东省和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则滞后于中国平均水平。

图31978—2012年山东省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及与中国的对比(%)

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就业结构发生互动关系的。如图4所示,1978—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率、非农产业(第二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三者保持了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但城镇化率更接近于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而距离非农产业的产值比重则有一定的差距。山东省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较高,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比重超过90%,但就业吸纳能力不强,最高也刚刚超过60%。说明非农产业对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消化能力不够,导致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带动作用不大。

图41978—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率和非农产业比重的对照图

二、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实证分析

1.模型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1978年以来的山东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记为IND1、IND2和IND3)来体现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山东省的城镇化率(记为UR)从数据的可得性和统一性出发。2000年之前统计数据不可得,可使用中国城镇化率代替(因为由已知数据可知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中国城镇化率基本相等),以保证能在更长的时间序列基础上计量分析。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所选择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 lnUR、lnIND1、lnIND2、lnIND3,相应的一阶差分记为ΔlnUR、ΔlnIND1、ΔlnIND2、ΔlnIND3。为了定量研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首先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最后对变量作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13]。

2.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模型首先对时间序列变量—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结构产值比重进行单位根的稳定性检验。采用 ADF 检验方法,使用 Eviews5.0 软件对各变量的原序列与一阶差分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单位根的ADF检验结果(1978—2012年)

变量 ADF值 检验形式

(C,T,L) 显著水平下的检验结果

1% 5% 10%

LnIND1 -3.328956 (C,T,1) 不平稳(-4.262735) 不平稳(-3.552973) 平稳

(-3.209642)

△LnIND1 -3.938311 (C,0,1) 平稳

(-3.653730) 平稳(-2.957110) 平稳

(-2.617434)

LnIND2 -2.650695 (C,T,1) 不平稳(-4.284580) 不平稳(-3.562882) 不平稳(-3.215267)

△LnIND2 -3.770246 (0,0,2) 平稳

(-2.639210) 平稳(-1.951687) 平稳

(-1.610579)

LnIND3  1.963150 (0,0,1) 不平稳(-2.636901) 不平稳(-1.951332) 不平稳(-1.610747)

△LnIND3 -4.706844 (C,T,0) 平稳(-4.262735) 平稳(-3.552973) 平稳

(-3.209642)

LnUR -3.479993 (C,T,4) 不平稳(-4.296729) 不平稳(-3.568379) 平稳

(-3.218382)

△LnUR -3.685629 (C,0,0) 平稳

(-3.646342) 平稳(-2.954021) 平稳

(-2.615817)

说明:检验形式中的C、T和L分别表示截距、趋势项和滞后阶数。最优滞后期根据SIC准则确定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当置信水平为5%时,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不平稳的,故不能简单做回归。但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均为一阶单整,根据协整理论,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3.协整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对相关变量进行Johansen检验,判断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结果见表2。根据AIC最小准则,最优滞后期为滞后2期。Johansen协整检验的原假设是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一行概率为0.0000,表明拒绝两个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第二行概率为0.0042,表明拒绝两个变量最多存在一个协积变量的原假设;第三行概率为0.1777,表明接受两个变量之间最多存在两个协积变量的原假设。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模型不存在谬误回归,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4.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协整理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协整关系反映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动态模型则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建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系数估计和检验结果见表3。根据AIC最小准则,最优滞后期为滞后2期。由于存在2个协积变量,对误差修正模型系数的经济意义的解释较为复杂,因此直接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说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2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1978—2012年)

协整关系假设 迹检验特征值 临界值(0.05显著性水平) 概率值** 协整关系假设

None *  0.696283  76.40003  47.85613  0.0000

At most 1 *  0.565541  38.26696  29.79707  0.0042

At most 2  0.303359  11.59001  15.49471  0.1777

At most 3  0.000703  0.022495  3.841466  0.8807

说明:*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上至少有两个协整关系,**MacKinnon-Haug-Michelis(1999)概率值

表3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VECM模型

(1978—2012年)

协整方程 协整方程1 协整方程2

LnUR(-1)  1.000000  0.000000

LnIND1(-1)  0.000000  1.000000

LnIND2(-1) -3.89462[-9.0018]  5.60925

[11.8143]

LnIND3(-1) -0.83141[-4.1681]  1.45308

[6.63834]

C  14.42323 -29.58743

Error

Correction: D

(LnUR) D(LnIND1)

D(LnIND2) D

(LnIND3)

CointEq1 -0.03217[-0.5412] -0.51868

[-3.5653]  0.47701

[3.9752] -0.51661

[-3.7654]

CointEq2 -0.04169[-0.8331] -0.36627

[-2.9910]  0.314109

[.10983] -0.42242

[-3.6579]

D(LnUR(-1))  0.54266[2.5975] -0.15675

[-0.3066] -0.28011

[-0.6642]  0.59313

[1.2301]

D(LnUR(-2))  0.08772[0.43645]  0.48406

[0.98411] -0.31350

[-0.7727] -0.07605

[-0.1639]

D(LnIND1(-1)) -0.15734[-1.0658]  0.215445

[0.5963] -0.32712

[-1.0977]  0.583656

[1.7131]

D(LnIND1(-2))  0.000942[0.0057] -0.29104

[-0.7305] -0.36523

[-1.1114]  0.482043

[1.2829]

D(LnIND2(-1)) -0.39957[-1.6115]  0.242361

[0.3994] -0.30049

[-0.6004]  0.717584

[1.2540]

D(LnIND2(-2)) -0.00214[-0.0082]  0.044563

[0.0702] -0.85607

[-1.6364]  0.787420

[1.3165]

D(LnIND3(-1)) -0.15534[-0.9660]  0.445979

[1.1333] -0.35012

[-1.0786]  0.262726

[0.7079]

D(LnIND3(-2)) -0.11062[-0.7790]  0.295554

[0.8505] -0.49208

[-1.7169]  0.144410

[0.4406]

C  0.013733[1.4514] -0.08226

[-3.5526]  0.018221

[0.9540]  0.048210

[2.2077]

 R-squared  0.444856  0.625737  0.671662  0.683095

 F-statistic  1.682805  3.511034  4.295856  4.526591

 Log likelihood  95.17683  66.53788  72.70017  68.41353

 Akaike AIC -5.261052 -3.471118 -3.856261 -3.588346

 Schwarz SC -4.757205 -2.967271 -3.352414 -3.084499

 Log likelihood  350.4219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18.65137

 Schwarz criterion -16.26954

5.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因此在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时,往往难以直接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更常见的是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建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冲击响应模型,使用渐进解析法计算响应函数的标准差。分别给 lnUR、lnIND1、lnIND2、lnIND3当期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后,lnUR、lnIND1、lnIND2、lnIND3的脉冲响应曲线见图5。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为年),纵轴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值。

图5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5中的A1-A4说明的是城镇化自身及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图A1说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为正向反应,反应较为迅速且强烈,3期时到达最高点,之后对新息的反应呈平稳趋势。图A2说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对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1-5期为正向影响,5期后为负向影响。说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会在滞后5期对城镇化产生影响,同时如果第一产业产值降低,则会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图A3说明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是负向影响,即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城镇化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山东省第二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极具竞争优势,已经进入高度发达阶段。根据第二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阶段性理论,山东省已经度过依靠第二产业扩张从而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已经减缓。第二产业的发展特点更多体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因此难以再吸纳大规模进城农民,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的发展,反而使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并对城市就业人员的技术、文化要求更高,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使城镇化率下降。图A4说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也是负向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未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根据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阶段性理论,在第二产业无法有效推动城镇化后,第三产业应该取而代之,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现状来看,技术密集型的高级服务业发展较快,这种类型的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难以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拉力;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服务业则较为滞后,就业吸纳力低,反而使城镇化水平下降。

图B1、C1及D1说明的是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图B1说明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没有时滞,从第1期开始就是负向影响,且随着时间推移呈放大趋势。这说明山东省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反向作用,这是因为城镇化进程使一部分劳动力离开第一产业进入到第二、三产业,如果一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属于粗放增长模式,投入要素的减少势必会降低其产值;但若第一产业呈现集约增长的特点,即使农业劳动力下降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效率提高反而会增加其产值。从这个角度判断,山东省城镇化并未带来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图C1说明城镇化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没有时滞,滞后1期后开始产生影响,且从开始的正向影响到保持平稳的放大趋势,表明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对第二产业发生正向影响并逐渐归于平稳。图D1说明城镇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从开始就是负向影响,之后一直呈放大趋势。山东省城镇化的推进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主要原因仍是山东省现代化第三产业更加依赖于生产方式的升级、技术进步等,城镇化的推进对这些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并无推动作用,城镇化反而会增加土地使用、环境、交通等额外成本,对第三产业带来一定的负向影响。

6.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检验模型,检验结果见表4。表4的检验结果说明,在10%的置信水平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1-3期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原因,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1-5期不是城镇化的原因。即山东省的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有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但第一产业的发展却无益于城镇化。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在1-5期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原因,说明城镇化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但是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一直不是山东省城镇化变化的原因。这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山东省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从而无法大规模吸收山东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并将之真正转化为城镇人口。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也是单向因果关系,山东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山东省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滞后第4期时分别互为Granger原因,说明山东省的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结合脉冲响应函数,这种双向的因果关系都是负向影响。

表4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1978—2012年)

滞后1期 滞后2期 滞后3期 滞后4期 滞后5期

LnUR 不是LnIND1的 Granger 原因  19.6576(0.0001)

拒绝H0  4.84238(0.0156)

拒绝H0 3.94247(0.0197)

拒绝H0 1.28085(0.3077)

接受H0  1.61974(0.2029)

接受H0

LnIND1不是LnUR的 Granger 原因  0.65292(0.4252)

接受H0   0.22984(0.7961)

接受H0 1.52531(0.2324)

接受H0 1.93050(0.1410)

接受H0 1.36797(0.2801)

接受H0

LnUR 不是LnIND2的 Granger 原因 9.85165(0.0037)

拒绝H0   4.93161(0.0146)

拒绝H0  6.30762(0.0025)

拒绝H0 2.78772(0.0517)

拒绝H0  3.03892(0.0351)

拒绝H0

LnIND2不是LnUR的 Granger 原因  0.00615(0.9380)

接受H0  1.64526(0.2111)

接受H0 1.16716(0.3420)

接受H0 1.02921(0.4143)

接受H0 1.04784(0.4190)

接受H0

LnUR 不是LnIND3的 Granger 原因  0.13270(0.7181)

接受H0  0.85947(0.4343)

接受H0 1.24611(0.3141)

接受H0 3.23766(0.0312)

拒绝H0 3.69664(0.0166)

拒绝H0

LnIND3不是LnUR的 Granger 原因 0.28737(0.5957)

接受H0   2.23677(0.1255)

接受H0 1.10434

(0.3659)接受H0  2.62077

(0.0626)拒绝H0  1.91835(0.1385)

接受H0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整体趋势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但略显滞后。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看,山东省的产值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同期城镇化发展也呈现速度缓慢及反复状态。山东省的这一特点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值比重一般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顺序不一致。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对第一、第三产业具有负向影响。同时,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难以对城镇化形成带动作用,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体上不利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具体到各个产业,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山东省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为负向影响,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产值的降低,山东省第一产业仍呈现粗放增长的特点。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并未影响城镇化水平,虽然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但由此而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并未迁移到城市,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大规模经营仍难以实现。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二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二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从经济实践的角度而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通过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下降等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目前,尽管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山东省第二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的技术革命、生产方式转变、资本积累等,其就业弹性较低,无法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真正带动力,因此对山东省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大。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一定滞后期。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这种双向影响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对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从而无法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有效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及市场对服务的需求,因此无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14]。

2.政策建议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目前的户籍制度已严重抑制了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即便已经进城的农民在社会保障各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因此无法充分享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群体,阻碍了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从而严重阻碍了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第一产业的发展。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质量及气候条件都较好,山东省农业基础较好。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也必须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转换。在农业生产中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使第一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山东省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的集约式增长。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由实证分析可知,山东省工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省工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因而不能有效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进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对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寄予过多的期望,给予更大的压力,工业对城镇化的带动应让位于第三产业。因此,山东省工业的发展方向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及集约式增长,着力提升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增加对交通、电信、金融等生产服务业的需求,增强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进而间接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巨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入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因此,山东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度重视第三产业提供就业的能力,使其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2]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75.

[3]Krugman. 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ofPolitical Economy, 1991(99):83-99.

[4]Porter 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 NewYork:FreePress,1998.

[5]Rac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40):3-37.

[6]Kondo, Hiroki. Multipl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patterns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spatial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2004(1):167-199.

[7]Lucas R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3-42.

[8]Black V. Henderson.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107):252-284.

[9]Murata. Manufacturingstructureand regionalurbanization[J].Journalof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56):44-95.

[10]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1] 魏娟,李敏.产业结构演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83-87.

[12] 李卉群.中国城镇化进程与服务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92.

[1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4] 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1):68-73.

[责任编辑王艳芳]

接受H0 1.16716(0.3420)

接受H0 1.02921(0.4143)

接受H0 1.04784(0.4190)

接受H0

LnUR 不是LnIND3的 Granger 原因  0.13270(0.7181)

接受H0  0.85947(0.4343)

接受H0 1.24611(0.3141)

接受H0 3.23766(0.0312)

拒绝H0 3.69664(0.0166)

拒绝H0

LnIND3不是LnUR的 Granger 原因 0.28737(0.5957)

接受H0   2.23677(0.1255)

接受H0 1.10434

(0.3659)接受H0  2.62077

(0.0626)拒绝H0  1.91835(0.1385)

接受H0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整体趋势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但略显滞后。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看,山东省的产值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同期城镇化发展也呈现速度缓慢及反复状态。山东省的这一特点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值比重一般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顺序不一致。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对第一、第三产业具有负向影响。同时,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难以对城镇化形成带动作用,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体上不利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具体到各个产业,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山东省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为负向影响,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产值的降低,山东省第一产业仍呈现粗放增长的特点。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并未影响城镇化水平,虽然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但由此而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并未迁移到城市,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大规模经营仍难以实现。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二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二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从经济实践的角度而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通过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下降等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目前,尽管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山东省第二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的技术革命、生产方式转变、资本积累等,其就业弹性较低,无法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真正带动力,因此对山东省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大。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一定滞后期。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这种双向影响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对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从而无法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有效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及市场对服务的需求,因此无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14]。

2.政策建议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目前的户籍制度已严重抑制了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即便已经进城的农民在社会保障各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因此无法充分享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群体,阻碍了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从而严重阻碍了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第一产业的发展。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质量及气候条件都较好,山东省农业基础较好。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也必须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转换。在农业生产中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使第一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山东省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的集约式增长。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由实证分析可知,山东省工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省工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因而不能有效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进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对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寄予过多的期望,给予更大的压力,工业对城镇化的带动应让位于第三产业。因此,山东省工业的发展方向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及集约式增长,着力提升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增加对交通、电信、金融等生产服务业的需求,增强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进而间接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巨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入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因此,山东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度重视第三产业提供就业的能力,使其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2]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75.

[3]Krugman. 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ofPolitical Economy, 1991(99):83-99.

[4]Porter 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 NewYork:FreePress,1998.

[5]Rac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40):3-37.

[6]Kondo, Hiroki. Multipl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patterns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spatial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2004(1):167-199.

[7]Lucas R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3-42.

[8]Black V. Henderson.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107):252-284.

[9]Murata. Manufacturingstructureand regionalurbanization[J].Journalof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56):44-95.

[10]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1] 魏娟,李敏.产业结构演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83-87.

[12] 李卉群.中国城镇化进程与服务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92.

[1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4] 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1):68-73.

[责任编辑王艳芳]

接受H0 1.16716(0.3420)

接受H0 1.02921(0.4143)

接受H0 1.04784(0.4190)

接受H0

LnUR 不是LnIND3的 Granger 原因  0.13270(0.7181)

接受H0  0.85947(0.4343)

接受H0 1.24611(0.3141)

接受H0 3.23766(0.0312)

拒绝H0 3.69664(0.0166)

拒绝H0

LnIND3不是LnUR的 Granger 原因 0.28737(0.5957)

接受H0   2.23677(0.1255)

接受H0 1.10434

(0.3659)接受H0  2.62077

(0.0626)拒绝H0  1.91835(0.1385)

接受H0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整体趋势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但略显滞后。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看,山东省的产值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同期城镇化发展也呈现速度缓慢及反复状态。山东省的这一特点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值比重一般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顺序不一致。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对第一、第三产业具有负向影响。同时,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难以对城镇化形成带动作用,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体上不利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具体到各个产业,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一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山东省城镇化对第一产业为负向影响,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产值的降低,山东省第一产业仍呈现粗放增长的特点。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并未影响城镇化水平,虽然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但由此而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并未迁移到城市,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大规模经营仍难以实现。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第二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第二产业发展却不是城镇化推进的Granger原因。从经济实践的角度而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通过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下降等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目前,尽管山东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山东省第二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的技术革命、生产方式转变、资本积累等,其就业弹性较低,无法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真正带动力,因此对山东省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大。

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来看,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一定滞后期。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这种双向影响均为负向影响。说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对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从而无法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有效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及市场对服务的需求,因此无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14]。

2.政策建议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目前的户籍制度已严重抑制了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即便已经进城的农民在社会保障各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因此无法充分享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群体,阻碍了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从而严重阻碍了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第一产业的发展。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质量及气候条件都较好,山东省农业基础较好。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也必须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转换。在农业生产中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使第一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山东省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的集约式增长。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由实证分析可知,山东省工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省工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因而不能有效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进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对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寄予过多的期望,给予更大的压力,工业对城镇化的带动应让位于第三产业。因此,山东省工业的发展方向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及集约式增长,着力提升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增加对交通、电信、金融等生产服务业的需求,增强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进而间接推动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巨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入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因此,山东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度重视第三产业提供就业的能力,使其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2]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75.

[3]Krugman. 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ofPolitical Economy, 1991(99):83-99.

[4]Porter 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 NewYork:FreePress,1998.

[5]Rac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geography[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40):3-37.

[6]Kondo, Hiroki. Multipl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patterns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spatial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2004(1):167-199.

[7]Lucas R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3-42.

[8]Black V. Henderson.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107):252-284.

[9]Murata. Manufacturingstructureand regionalurbanization[J].Journalof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56):44-95.

[10]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1] 魏娟,李敏.产业结构演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83-87.

[12] 李卉群.中国城镇化进程与服务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92.

[1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4] 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1):68-73.

[责任编辑王艳芳]

猜你喜欢
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产业结构升级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