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
[摘要]青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意义重大。枢纽城市应该具备集散、转口、服务、信息、宜居等多种功能。青岛具有港口、外贸、政策、产业、区位等优势,应该采取建设人才聚集地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地、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等对策以实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目标。
[关键词]枢纽城市;功能;优势;集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2-0006-03
Study on Qingdao being the hub city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th century
XU Jian-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It is significant for Qingdao to be the hub city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th century. The hub city should have many functions, such as distribution, entreport, service, information, livable city. Qingdao has the superiorities of port, foreign trade, policy, industry, location and so on. So we should build the gathering places of talents and enterprise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Qingdao, construct the key c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demonstration city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zone.
Key words:hub city; function; superiority; gathering place; key c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一、青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作为桥梁和纽带,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进入21世纪,为进一步加强亚欧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领导人于2013年10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倡议和新思路[1]。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促进亚欧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深化产业内分工,在全球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获取规模效益,强化竞争和合作,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在研究规划“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作为我国重要沿海省份和外贸重地,山东省明确提出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抓住发展机遇,把青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
把青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对于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第一,将促进货物贸易实现飞跃发展。山东省和青岛市作为我国的外贸大省和重要城市,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举足轻重,如果青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将会带来更多的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第二,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繁荣发展。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货物贸易量的大幅提升,必将形成对银行、保险、运输、专业服务、旅游、会展、文化等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更大需求。第三,将促进产业升级。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必将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会促使企业全方位创新,调整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第四,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必将吸引更多外国资本投资,也使本土企业有更多机会和实力投资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第五,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必将形成对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工、港口和物流、银行和保险、会计审计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和保健、文化娱乐和康体、旅游和会展等多种行业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应该具备的功能
(一)集散功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应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将众多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和需求者聚集于此,成为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集散中心,也即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交易中心。这种吸引力来源于巨大的供给与需求、便捷价廉的交通和通讯、高效优质的各种服务、稳定优惠的贸易政策、高素质人力资源等条件。
(二)转口功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应该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转口贸易地,而成为重要转口贸易地的基础条件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物流业,港口设施先进,服务效率高,成本低,快捷方便,信息畅通,也即成为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三)服务功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需要为各行业提供银行服务、保险服务、运输仓储服务、会计和信息等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康体和生活服务等多种服务,即拥有发达的服务业,是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中心,其中包括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
(四)信息功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对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性改变,及时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直接关乎企业成败,因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必然是高度发达的信息中心。
(五)宜居功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也必然是宜居城市,以便能够吸引各类供求商、投资商和人力资源。而宜居城市的条件是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优良,文化生活丰富,医疗、康体、学校配套,商业发达,竞争环境公平,保护知识产权,幸福指数较高。
三、青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优势
(一)港口优势
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和我国第三大外贸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互通贸易,拥有世界级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装卸效率和铁矿石卸船效率居世界首位,201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5亿吨和1552万标准箱,当前正大力发展港口装卸、现代物流、资本运营、邮轮经济和港航服务,努力将青岛港建成第四代世界物流强港[2]。
(二)对外经济贸易重要城市优势
山东省是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省份,青岛市又是山东省对外经贸发展的首要城市。2012年山东省进出口总额2455.4亿美元,在全国进出口总额排名中居第6位;青岛市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32.08亿美元,在山东省排第1位。2012年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1581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6,青岛市同样在山东省排名第1。目前青岛正在积极培育橡胶、纺织、水产品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市场,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和中德生态园、中美科技创新园建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高端平台[3]。
(三)享有国家特殊政策优势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宣布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山东省有望成为中日韩自贸区先行试验区。青岛已获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自由贸易港区试点申请已上报国务院[3]。这些特殊政策有利于青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及区域性金融中心。
(四)产业优势
青岛的橡胶、纺织服装、钢铁、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家电、石化、汽车、造船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劲,海洋、电子通讯、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金融、旅游、会展、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这些产业是青岛发展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产业依托,可以形成巨大的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供求市场。
(五)区位优势
青岛历来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带,在我国与亚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居于无可取代的突出位置,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显著。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风光秀美、建筑独特、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独特自然资源,使其在历史上早已成为国际闻名的避暑胜地,现今多次被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有利于将青岛打造成为国际海滨度假城市和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将青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强力打造人才聚集地
人才无论何时都是企业和国家的立足之本,青岛打造丝绸之路枢纽城市也不例外,需要各类国际化人才的强有力支撑。第一,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用人机制要确保人才能够得到真正发挥其才能的岗位和机会,收入分配制度应该能够引导人才选择真正可以发挥其才能的职业和岗位。第二,需要消除影响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目前高房价和传统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区位选择,需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加大廉租房对各类人才的倾斜,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实施“积分入户”等多元化的户籍准入办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第三,需要为人才营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学校、医疗、购物、社会秩序、公民素质等也是影响人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对于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引进国际高端医疗机构,健全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城市宜居程度[3]。
(二)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地
拥有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可以为青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奠定产业基础。为此,第一,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创新创业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对财产权的保护,目前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行业进入壁垒和垄断,鼓励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加快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第二,加速发展产业集群。要推动产业集群合理布局,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鼓励围绕核心产业和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发展壮大民营资本,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第三,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可以聚集国外大型跨国公司落户青岛,提高城市国际形象,通过跨国公司的跨国采购带动青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因此,要通过减少行政壁垒,完善贸易环境,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跨国采购运营成本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集聚青岛,使青岛成为跨国采购分拨中心。
(三)加速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具有集散、转口、服务等多种功能,将青岛打造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重要步骤。为此,第一,打造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要加速技术创新,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推动出口产品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依托青岛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加速形成橡胶、纺织、水产品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第二,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要加快金融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四大支柱, 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改革,吸引知名金融机构来青设立区域性总部或法人机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业务。第三,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要加大物流业发展力度,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广泛开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利用和完善,依托青岛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保税港区口岸物流。第四,打造国际海滨度假城市和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继续发挥海滨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先天优势,深度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加快地铁、城际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提升各类旅游经营机构和从业人员国际竞争力,发挥会展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四)争取尽早设立青岛自由贸易港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自由贸易区进行先行试验,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在适宜的地区推广。自由贸易港区是在一国国境以内关境以外划定的特殊区域,在区域内商品进出口可暂免关税,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极大便利。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是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重要推手,青岛在地理区位、贸易传统、港口、保税区等方面具备设立的基本条件。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在历史上就是我国发展最早的重要对外通商口岸,是连接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国家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枢纽城市。青岛设有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港区,在保税物流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应该为尽早建立青岛自由贸易港区创造条件。为此,首先,应该进一步简政放权。要简化进出口手续,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升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程度,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提高效率。其次要进行制度创新。需要彻底转变观念,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深化政务公开。
(五)推进建设经济合作示范城市
在青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产业合作,深化国际分工,合理利用外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为青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奠定产业基础。第一,加快建设中韩经济合作示范区。在地缘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目前在山东省的韩资企业排在其对华投资企业的首位,在青岛市的韩资企业又位居山东省首位,今后应该采取切实措施,继续吸引韩资大企业来青投资。第二,加强与亚欧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21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为我国开展与亚欧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合作领域广泛,合作前景光明,青岛应该抓住机遇,依托区位、资源、技术等优势,在海洋产业、信息产业、电子产业、家电产业、生物产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开展紧密合作。第三,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来推动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第四,发展口岸跨区域合作。要加强跨区域港口间合作,加快港口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方便快捷的跨区域通关体系建设[4]。
[参考文献]
[1]钟声.丝路精神,贯穿古今开新篇[N].人民日报,2014-02-25(3).
[2]青岛港口概况[EB/OL].[2014-04-10].http://www.qdport.com.
[3]张新起.201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4-02-25].http://www.qingdao.gov.cn.
[4]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EB/OL].[2014-01-15].http://theory.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