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火才
“让学生适应学校”是现今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逻辑。其基本假设是:学校自认为了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又懂得教育的规律,所以只要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就能成为合格的人才。于是便有了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课程等去教育先天禀赋和学习需求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达成学校的期待、学好学校预设的课程等便成了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追求。
然而,即使学校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但用统一的标准和课程去教育不同的学生,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吗?即使学校有能力也有可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标准和课程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接受吗?即使学生乐意接受学校为其设定的目标和课程,也愿意为此而努力,这是否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有限认识水平去教育学生,只会限制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和能力;用我们目前对人的有限认识能力去塑造学生,只会制约学生无限潜能的发挥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更何况现在的不少学校也只是高喊育人为本,实际上仍是以提高升学率为中心,这完全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所以,越让学生适应学校,学生就越难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让学校适应学生,学校才有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让学校适应学生,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学习自由、发展自由和创造自由;让学校适应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让学校适应学生,要求学校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坚信学生性本善、心向上。如果学生并非如此,要坚信是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所致。
让学校适应学生,要求学校坚决按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课程。开设的课程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支持学生兴趣的发展,保障学生人生规划的实施。
让学校适应学生,要求学校确立坚持为满足学生一切合理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促进学生的每一善念都能在学校的肥沃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每一善举都能得到学校的欣赏和呵护。学生可以在学校里自由地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让学校适应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和放纵,更不排斥学校的规范和引导。只是这样的规范和引导有着明确的底线(如不危及生命,不影响他人等)和严格的自我约束,而不是随意和任意的惩罚和说教。规范和引导,更多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并自愿朝着自定的理想去百折不挠地努力。
让学生适应学校,教育就像制造零件,机械、单调、乏味甚至有点冷漠,简单重复,味同嚼蜡;让学校适应学生,教育就像自助旅游,灵动、丰富、自由甚至有点神秘,充满挑战,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