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的正能量

2014-09-26 08:23尹士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9期
关键词:正能量语言

摘 要:“正能量”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用语,它表达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与此同时,语言中的正能量对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影响巨大。本文将探讨语言能量观的哲学嬗变以及语言使用中正能量的具体表现,以达到促进文化传播与语言教学,培育健康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 正能量 语言哲学 能量观

一、引言

众所周知,“正能量”是热点流行用语,它本是物理学名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即人体像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能量都是正能量。当下,中国人为所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人和事,都贴上“正能量”标签[1](P113)。正能量已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人们的情感、渴望和期待紧密相连。诚然,我们的渴望与期待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陶冶着我们的道德情操,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2](P72)。语言中蕴含的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语言的结构、意义、使用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语言能量观的哲学嬗变以及语言使用中正能量的具体表现。

二、语言能量观的哲学嬗变

语言的能量一直是语言哲学关注的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能量观”,在此基础之上,众多哲学家对“能量”一词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冯特提出“能量是某种力量展示的源泉,即它自身的源泉”。而霍尔特曼和舍列尔认为可将“能量”准确表述为“实施”,因为“精神行为本质是实现某些事情的过程”[3](P54)。后来的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都发现语言是具有能量的,如下表所示:

魏斯格贝尔于1951年提出的“语言能量观”是指: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的力量,它来源于人类活动着的思维世界;语言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参与到人类每一项文化建设之中并且共同鉴定其创造成果”;语言是一种历史的力量,因为“它可以在语言共同体生存法规实施过程中历史性地团结和推动某个人类群体的发展”[3](P53)。在他看来,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种“活力”,一种处于活动变化中的力量。[3](P34)

历经历史上不同时代哲学家、语言哲学家们的反复假设与论证,“语言具有正能量”这一论断是可靠的。那么,正能量是如何具体体现在现实的语言生活中的呢?

三、语言中的正能量

语言中蕴含的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够通过语言的结构、意义、使用等方面得以体现,下面我们先以英语中的反义词缀为例来考察这种现象:

(一)反义词缀派生词中的正能量

反义词缀派生词中的正能量,可以由顺应理论来加以分析和解释。根据顺应论,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汇构成)都存在语言顺应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在造词时会顺应语境。从广义的角度讲,这里的语境是指“当前动态的、客观的交际情景或物理空间,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心理因素、价值观和情感世界等”[9]。所以,包含着人类心理因素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也属于这里所提到的“语境”。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考察反义词缀un-的派生对评价体系的顺应情况:

1.正面评价的情况

这类反义词缀派生词的词基,因涉及伦理准则、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社交礼仪等方面,往往带有正面评价的色彩,又因为这类词基为数众多,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并积极追求的,所以逐渐形成了一种“标准”或“参照”,而添加反义词缀后的词语则具有贬义色彩[10](P111-113)。下面是常见的评价词汇及其对应的反义词缀派生词:

(1)法律法规:lawful-unlawful

(2)伦理道德规范:faithful-unfaithful

(3)政治倾向:patriotic-unpatriotic

(4)社交礼仪:friendly-unfriendly

(5)行为品质:wise-unwise

(6)事件性质:true-untrue

(7)外表特征:clean-unclean

(8)事态状况:healthy-unhealthy

(9)心理状态:happy-unhappy

(10)事物关系:like-unlike

在对以上词汇进行考察后,我们发现反义词缀派生词的词基是人们积极追求的具有正面评价意义的词汇,因而它们是具有正能量的。如(1)中的“lawful”表示“合法的、正当的”,该词对正能量的顺应是不言而喻的,而由反义词缀un-派生出来的词语“unlawful”是具有贬义的,意为“非法的、不道德的”,其构成是符合上述“标准”或“参照”的。

2.负面评价的情况

这类词基所表达的评价意义多为负面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反义前缀,来表明不具备或没有某种缺点或消极意义,从而间接地表达一种正面的评价。例如:

(11)selfish-unselfish

(12)controversial-uncontroversial

(13)pretentious-unpretentious

(14)distorted-undistorted

(15)disputable-indisputable

其中,例(11)中,“selfish”是“unselfish”的词基,表示“自私的”,是具有负面意义的词。但词语“unselfish”,是通过添加反义词缀un-来表明不具备“自私”这种特征,从而间接地表达“无私的、慷慨的”这种具有正能量的评价。诚然,这类反义词缀派生词为数不多[11](P2),但它们的形成顺应了人们对正能量这一“标准”或“参照”的期待与追求。endprint

以上词例分析从构词角度证明了正能量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力。

(二)人们期待中的正能量

正能量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美好的事物的代表,而人们也总是追求好的一面,摒弃坏的一面[12](P1-8)。廖秋忠发现,现代汉语中并列名词性成分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根据这一语言现象,他总结出了“积极态度原则”,即在一个句子中,具有正面意义的事物排在表示消极意义的事物的前面[13](P220-221)。例如:

(16)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有优点和缺点,所以看人看己都要全面地看。(《山西日报》2010年03月29日)

(17)《中国税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中国网 www.china.com.cn 2014年01月13日)

在例(16)中,“长处”和“优点”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词,它们排在了具有消极意义的词“短处”和“缺点”的前面;在例(17)中,“成就”与“问题”相比,前者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后者是具有消极意义的,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报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再说明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将成绩摆在问题之前。由此看来,这些语言现象的确揭示了人们是期待正能量的,人们总是倾向于从正面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另外,人们对正能量的期待也体现在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之中。所谓中性词的语义偏移是指一些没有褒贬义色彩的中性词在一定的上下文或场合向褒义或贬义偏移[14](P1),例如:

(18)他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19)你应该做个有风度的人。

在(18)中,“意思”本是个中性词,原本没有褒义或贬义之分,但在这句话中却向褒义偏移了,这里的“有意思”产生了“耐人寻味、趣味十足”的意思;而在(19)中,“风度”原为中性词,在这种表达中却产生了褒义,即“懂礼貌、讲涵养、气量大”的意思。尽管中性词语中也有一些向贬义偏移的现象,但据邹韶华的调查统计,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绝大部分是偏向积极意义[14](P2)。下面都是中性词向积极意义偏移的例子。

(20)有 + 中性词

偏向好:有脑子,有眼光,有意思,有见解,有模样,有腰身,有风度,有名声,有经验,有人缘。

偏向大、高、多、强:有水平,有能力,有劲儿,有钱,有地位,有分量,有气力,有年纪,有日子,有个性,有速度。

这里的“脑子、眼光、水平、能力”等词原本都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义,但在这些词前面加上“有”字后,整个词义就偏向了褒义,即“有脑子”就具有了“聪明、智慧”的意义,“有眼光”就产生了“鉴赏能力强、判断力强”的意思,“有水平”就是“高水平”,“有能力”就是“能力强”,其他词汇的词义变化可以此类推。

(21)特殊句式

a.这姑娘长得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

b.人家是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

以上两个句子中,a句中的“鼻子”和“眼”只是人类的器官名词,显然是中性词,但在“鼻子是鼻子眼是眼”这种表达中就产生了“长得好看、漂亮”的意思;b句中的“地位”表示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钱”就是货币,是一种金融流通工具,它们都是中性词,但在“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这种表达中就偏向了“地位高、钱多”的意思。

中性名词在特殊结构中多向积极意义偏移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较为常见,例如:

(22)at speed(有速度);to think oneself something(自以为了不起)

在(22)中,“speed”的意思是“速度”,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中性词,但在“at speed”中就产生了“速度快、具有高速度”的褒义;“something”也是一个中性词,意为“(某个)东西”,但该词在“to think oneself something”这一表达中就偏向了“重要的人或值得重视的事”的意义。

因此,无论是“积极态度原则”,还是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都说明正能量是人们的期待与追求,正能量影响着人们对语义的把握情况。

(三)委婉表达中的正能量

前文多次提到,人们更愿意看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而非黑暗的一面。所以,在语言使用中对正能量的追求则体现为:人们更偏爱谈论令人愉快的话题,而非令人不快的话题[15](P147-149)。人们这种对令人不快的话题的回避行为或掩饰行为导致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委婉语的产生。以英语为例:

(23)He had gone to a better place.

He was at peace.

例(23)中两句的委婉用法是:用“to have gone to a better place”(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了)和“to be at peace”(安静了)来代替“to die”(死亡)。这种表达与一个民族的禁忌有关,“死”被人们视为负面消极的事情,是不被大众所期待和追求的,所以,当人们不愿提起的这方面话题时,就选择用委婉的话以表达对“死”的回避和对“生”的追求的意愿。

还有,利奇曾指出可以通过否定来委婉地表达消极的评价[15](P148),如此也可以表达出人们对正能量的追求。例如:

(24)The meeting was not particularly well attended.

(25)She didn't look particularly good in shorts.

例(24)是通过否定积极的期望来达到委婉地表达一种消极评价的目的,其中包含的一种积极的期待是“The meeting was particularly well attended”,也就是说,“会议是受欢迎的”这种积极的期望被看作是惯例。因此例(24)中的委婉表达是以好的字面意义掩饰了坏的内容,削弱了“会议不受欢迎”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体现了人们对正能量的追求。同样,例(25)中是用“不那么好看”代替了具有消极意义的“难看”,这种委婉的表达中也蕴含着正能量。endprint

同样,汉语中的委婉语也体现着正能量。例如:

(26)看你最近的气色不好。

(27)他在生理上有缺陷。

例(26)中的“气色不好”是“有病”的委婉表达方式,而(27)中“生理上有缺陷”指的就是“残疾、残废”。这些例子都是人们面对严重事态而采取的轻描淡写的方法让听话者接受起来不致感到难堪或刺耳,这也体现出了人们对正能量的追求和对负面事物的规避。

在交际中,委婉语还可以达到亮明态度,照顾对方的情面并获取对方的好感和认可等效果。例如:

(28)某某大明星入住某高级宾馆时觉得受了冷遇,便向服务人员质问道:

“你没看过电视吗?我就是那个大明星啊!”

而服务人员却回答道:

“我们这里普通民众和外国元首都接待过,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周到,一视同仁。”

在例(28)对话中,服务小姐回答得十分得体,又有礼貌,意思是不希望该明星搞特殊,他们对来店顾客都会尽心服务。这种表达方式既使得对方的面子得到了照顾,又使得对方对自己有了好感,平复了负面的情绪,如此便传递出了语言的正能量。

在分析上述委婉的表达方式后,我们可以体会到正能量对于语言的使用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以历时的视角梳理了语言能量观的哲学轨迹,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形式意义、语用意义和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层面剖析了语言中的正能量现象。语言通过它所蕴含的正能量,培育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语言通过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促进了人际和社会的和谐;人们所使用的语言顺应了人们对正能量的期待与追求,顺应了人类对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向往。然而,语言中的正能量是无处不在的,本文只是管中窥豹,关于语言正能量现象还有待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

注释:

[1]王雪明:《“正能量”与positive energy的名与实》,中国翻译,2013年,第4期。

[2]苗兴伟:《语言的人文精神观照》,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3]张如奎:《俄罗斯学界视野中的新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Herder Johann Gottfried Verstand und Erfahrung. Eine Metakritik zur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99)// Sprachphilosophische Schriften.Hrsg.v.E.Heintel.Hamburg, Meiner,1960.

[5]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Шевырев С.П.Выступление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выражение духа и характера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Три периода у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го слова.Сборник отделени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словесности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сПб)33,1884(5).

[7]Шпет Г.Г.Внутреняя форма слова(этюды и вариации на тему Гумбольдт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1927.

[8]Вайсгербер Й.Л.Родной язык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духа Пер.С нем.Родченко О.А.М.,Изд-во МГУ,1993.

[9]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London:Edward Arnold,1999.

[10]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Zimmer,K.E.Affixal Negation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An Investigation of Restricted Productivity.Word,Supplement,1964(20).

[12]Boucher,J.& Osgood,C.E.The Pollyanna Hypothesis.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

[13]廖秋忠:《廖秋忠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4]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Leech,G.N.Principle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尹士超 河北保定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071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能量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有我语言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