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文学皇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它描绘了女性仍受压迫的生存现状、男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商品社会对人类心智的蚕食。以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为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可以使读者通过寓意丰富的符号更清晰地感受到现代社会中的诸多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问题。
[关键词] 《可以吃的女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皮尔斯;符号学
一、绪论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是符号学界公认的现代符号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最著名的就是他根据符号不同的表征方式将符号分为“像似符”(Icon)、“指示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图象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像似性;指示符号则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或邻近性的联系,使符号形体能够指示或索引符号对象的存在;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像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王维贤,2007)。
二、像似性视角下的符号运用
“皮尔斯认为像似符号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其对象,它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联系靠的是各自性质上的某种相似性”(霍兴花,王如玉,李金珊,2008)。该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安是一名本科毕业生,就职于多伦多的西摩调研所,负责修改问卷上的问题使其变得易于作答。西摩调研所的公司结构非常耐人寻味,公司总共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机器——油印机啦…”(14),中间就是玛丽安所在的楼层“清一色都是女性”(15)。“楼上是主管人员和心理学家…那里都是男子…里面铺着地毯,摆放着昂贵的家具”(14)。这种公司结构与不同性别的职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十分类似,阿特伍德意在指出,男性在职场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拥有更多权力,而女性的地位仅高于机器,无法触及权力的核心层面。
玛丽安的男朋友彼得是一位见习律师,收入可观,“他…就像香烟广告上修饰得整整齐齐的年轻面孔”(69)。彼得在小说中正如香烟广告中的男主角,打扮得分外潇洒,代表了处于社会上层男性形象。 他对女性看法是她们总会对男性的生活横加干涉、依附于男性,而他喜欢玛丽安正是因为她很独立。
三、指示关系视角下的符号运用
“指示符号与像似符号不同,它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模拟的,而是与指称对象构成某种因果的或者时空的连接关系”(丁尔苏,2012)。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指示符号。玛丽安在答应彼得的求婚之后,日渐感到被操控的压抑,有一次他们在吃牛排,彼得“利索地切着牛排”,“她不由地想到了她的一本烹饪书封面上画的一条牛的图案,牛身上打着格子,加上标签,说明你用的肉来自牛身躯的哪个部分…她眼前似乎看到了屠宰培训班里的景象…”,她“忽然意识到这是厚厚的一块肌肉。它血红血红的,来自一条活牛的身上。这条牛能动能吃,最后被宰杀”(182-184)。小说分成三个部分,玛丽安在第二部分也就是她答应彼得求婚之后的那段时间换上了厌食症,而到最后一部分他们一刀两断之后立马恢复了食欲。
四、象征性关系视角下的符号运用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象征符号派了很大的用场。小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男性角色邓肯,他是玛丽安有一次做问卷调查时认识的,他是英文系研究生,与另外两位研究生同租一套公寓,他们整日被拖欠的学期论文弄得神经紧张。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极富象征性,就是玛丽安不愿意回到市中心自己未婚夫身旁,她请邓肯陪她走走,于是邓肯带着她来到了郊区的一个深坑边。“在他们脚下是一个巨大的近似圆形的深坑,…坑底是一大片积雪覆盖的平地”(324),玛丽安感到“不大安全,要是你走在上面的话,很可能会陷到里面去”(325)。两人的社会处境就像是陷入这个城市最深处的深坑,而且还不大安全,有可能会陷入隐藏的危险之中。
五、结束语
总之,《可以吃的女人》通过各种富有内涵的符号,展现了阿特伍德的女权主义、生态主义意识,她极其敏锐地察觉到加拿大城市生活被商品经济席卷,市场经济逐渐蚕食人的心智;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与现代商品社会的夹缝中备受压抑,表面上的独立其实只是另一层为了取悦和方便男性而穿的光鲜外衣;男性作为人类操纵欲望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杰出代表,不仅居于女性之上,也理所当然地俯视其他生命形式。这些残酷的现实在这部看似诙谐轻松实则严肃沉重的小说中,通过各种或触目或隐晦的符号得到非常生动的描绘,使人们继续思考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而不是乐享其成、止步不前。
注释:
①本文采用的《可以吃的女人》中的引文均引自刘凯芳的译本《可以吃的女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1]丁尔苏.符号与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傅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何畅,闰建华.试论《可以吃的女人》中的消费主义意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107.
[4]霍兴花,王如玉,李金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4):82—85.
[5]南宫梅芳,朱红梅,武田田,吕丽塔.生态女性主义:性别、文化与自然的文学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王维贤.符号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作者简介:赵倩(1990—),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研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