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摘 要:本文围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从准确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创编校本课程、转变教学观念四个方面
提出努力改进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音乐节奏智能是人的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幼儿音乐教育直接影响幼儿音乐节奏智能乃至整个智能的训练与发展。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素养,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素养又取决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质量。笔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改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每一位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定位不清晰。
很多人认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唱歌、跳舞、弹琴。但这不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全部。以音乐、美术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幼儿园教师一般不分专门的文理科,一定的音乐素养和组织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与专业的音乐教育不同,它在音乐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要求不一定很高,而在如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何遵循幼儿教育的特殊规律,组织开展适合幼儿的音乐学习活动方面则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惜,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中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这一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必将导致该专业音乐教育应该发挥的功能大打折扣。
(2)课程计划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因受本科、专科师范院校课程模式的影响,该课程目前主要分钢琴、唱歌、视唱练耳、乐理、教学法等几门学科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本身就有问题,比如钢琴课,目前学校不仅都开而且数量不少,可是许多学生毕业以后发现用不着,因为自己工作的幼儿园里只有风琴、电子琴,没有钢琴。而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多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和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脱节,教学模式也以集体课教学为主。加之教学硬件、师资状况及学生音乐基础的限制,一些学校在开设音乐课程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强调声乐、钢琴等技能课的提高,忽视视唱练耳、乐理、教学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均衡。
(3)使用教材难度较大。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许多农村中学不重视音乐,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方面几乎是空白。笔者曾对自己任教的新生进行过一次关于音乐素养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00份有效问卷中,入校前学过舞蹈的15人,学过声乐的3人,学过器乐的5人,接受过视唱练耳训练的1人,而能掌握一定音乐技巧的人数则为0。由此可见,中职幼师学生在入学前接受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底子薄、素养差。与专业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及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材相比,目前适用于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材极少。以芷江师范学校曾使用过的教材《乐理视唱练耳》第一册为例,视唱与练耳的内容共分为七个单元。五线谱视唱第一单元为C大调的视唱,第二单元的视唱就涉及了一升、两降甚至是三降的视唱练习。其内容之多,难度之大,老师们均有同感,学生更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4)音乐课程之间及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大都是钢琴、唱歌、视唱练耳、乐理、教学法等分科开设,各分支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互不影响,脱离了幼儿园教育的实际。
再者,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过程,既是幼师学生掌握各方面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过程,也是在学习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加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要注重音乐学科与诸如舞蹈、美术、语文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音乐教师忽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仍然习惯于采用专业音乐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往往过分侧重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殊不知,我们所培养的幼师是面向学龄前幼儿的教育工作者,是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综合型教师。
二、改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对策
(1)准确定位,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根据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专业的音乐教育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两种。专业的音乐教育以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为主,重视
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非专业的音乐教育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为主,同时包括普通高校的非专业音乐教育,它以音乐的审美教育为核心。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不属于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非专业音乐教育,也不属于专业的音乐教育。它介于二者之间,可以算是一种“类专业”的教育。这种“类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综合音乐文化素养,重要的是能够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定位,这是改进当前音乐教育现状的前提、基础。
(2)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优化,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需要的能力来规划音乐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应该涵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诸多方面。目前,尤其要注重学前音乐教育能力即教学法课程的开设。二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属于“类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来规划其分支学科教学的进度和课时量。三是考虑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可以选修课的形式适当开设诸如风琴、电子琴等课程。四是在课程具体内容设置上必须考虑工作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比如钢琴课需要纳入即兴伴奏、边弹边唱的内容等。
(3)创编校本课程,突出音乐教育特色。
目前,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所处地域的教育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幼师学生在入学前接受音乐教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程式化、中规中矩地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力不从心、望而却步。校本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本地”和“本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音乐技能,提高综合音乐素养,也有助于体现各地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4)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中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从本科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对专业领域划分得很细。中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与高校的音乐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强调的是音乐各分支学科的综合运用。音乐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须在教学中积极关注音乐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比如钢琴老师不能一味地只是强调手指的弹奏,而应该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自弹自唱的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来讲,自弹自唱、教唱歌曲(识谱、节奏、音准)等更是他们今后工作必备的基础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音乐课程的各学科领域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曹 理.普通音乐学校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