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顺波 张云 苏保朵
摘要:对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是提升教学质
量、改善师生关系、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确定“期望确认程度”、“感知有用性”、“学生参与度”、“课程内容”、“教师态度”和“教学手段”为影响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量化的二级指标。
关键词:经管类学科基础课满意度影响因素管理信息系统
1 概述
近年来,教学质量评价成为了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展学生评教的工作,目前较为通行的办法是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在选课/查看成绩之前必须对所选课程的教师进行打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得出所有教师的学评教分数,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部分学生参与学评教的目的是进行选课或者查看成绩,容易导致评教结果存在着较大偏差。
对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内容
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照层次关系,分为两层,即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以用户满意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的特点,本文认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期望确认程度”、“感知有用性”、“学生参与度”、“课程内容”、“教师态度”和“教学手段”等一级指标,下面分设24个二级指标。
“期望确认程度”主要表示学生上课后的实际感受与对课程的期望程度之间的匹配程度,一般期望确认程度越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将会越高,该因素包括3个二级指标;“感知有用性”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察课程对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包括4个二级指标;“学生参与度”主要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及互动程度,一般学生参与度越高,满意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该因素包括4个二级指标;“课程内容”主要考察课程是否与学生所在专业紧密相关、内容是否丰富及富有吸引力等,包括4个二级指标;“教师态度”主要衡量教师对待课程是否认真、负责,包括5个二级指标;“教学手段”主要衡量教师是否能够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讲课是否条理清楚等,包括4个二级指标。
2.2 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量化
由于“满意度”、“期望确认程度”等7个一级指标是无法直接进行测量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确认可进行测量的二级指标。本文将以嘉兴学院商学院所承担的一门重要的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对指标进行量化。其中,“满意度”的量化指标由“我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感到非常满意”、“我非常高兴能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觉得《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非常糟糕”(反向指标)和“这学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经历非常美好”组成;“期望确认程度”由“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收获比我预期的更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讲授的内容比我预期的更好”和“总体而言,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满足”等3个量化指标组成;“感知有用性”的量化指标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使我掌握了MIS开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使我更好地完善了自身知识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我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提升了我今后就业时的竞争力”等4个方面;“学生参与度”包括“上《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课时,我很少逃课”、“上《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课时,我很少逃课”、“上《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课时,我能认真听讲”和“上《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时,我能积极动手完成实验项目”等4个量化指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与我所学的专业关系紧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富有吸引力”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反向指标)等4个量化指标;“教师态度”的量化指标包括“任课教师能遵守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任课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优秀”、“任课教师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任课教师上课投入,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和“任课教师批改实验报告认真,辅导答疑及时”等5个方面;“教学手段”包括“任课教师善于课堂教学组织,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任课教师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良好”、“任课教师能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任课教师讲课时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等4个量化指标。
3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确定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所构建的指标为基础,进行问卷设计。在问卷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即是量表等级的确定,由于二级指标均是陈述,因此本文将量表等级确定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等7个等级,分别赋值1、2、3、4、5、6、7。
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问卷调查的意义、目的以及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表的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对各量化指标的陈述进行等级的选择;第三部分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专业和性别等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期望确认程度”、“感知有用性”、“学生参与度”、“课程内容”、“教师态度”和“教学手段”等变量。当然,本文的研究属于“理论研究”的阶段,尚未进入“经验研究”阶段,也即是,本文只提出了影响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并未进行验证。因此,后续的研究有必要根据本文所确定的影响因素及测度指标,选择学生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玫瑰,李青,贺秋芳.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指数的实证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3):7-9.
[2]杨烨.学生满意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新视角[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150-
153.
[3]沈铁松,鲁绪芝,陈守刚.影响远程学习者对课程考核内容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9):43-47.
[4]李文辉,王强.金融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6):118-120.
课题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教改一般课题“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顺波(1982-),男,湖南长沙人,博士,讲师;张云,女,硕士,讲师;苏保朵,女,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