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原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立德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培养人、教育人,必须“德”字为先。
“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建立道德自我、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和著书立说。这三者都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树人”思想同样源远流长,正如《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国的思想家早就认识到教育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鲁迅先生名为“树人”正是取此含义。立德树人几乎是中国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从孔子到朱熹再到王阳明无一不提倡“德教”,因为它抓住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江苏省启东中学近年来大力实施全人教育,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这正是对立德树人原则的诠释和践行。下面就结合启东中学全人教育的实践,谈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一、德育为先,学会做人
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全人教育,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道德教育要成为全体教育者的自觉和共识,切实把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根据我的理解,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立德,师者首先必立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个教师熟知的一句话。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学既不高身更不正,成了道德的缺席者。“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师德就是教师的生命,知识或可言传,德行必须身教。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功的关键。2009年9月8日全国第四届师德论坛上,我作为大会唯一的中学校长代表发言,提出从“明确师德建设责任、提高使命意识,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加强监督力度,搭建师德建设平台、提升师德形象”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我们广大教师应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有效工作赢得广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2011年,我用启东市政府奖励给我的首届卓越功勋奖100万元,连同多年来的国务院津贴、省专家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及各项稿酬合计150万元,设立了启东中学校长奖教奖学基金。其中,奖教基金用来奖励品德高尚、忘我奉献的优秀教师,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积极向上的寒门学子。我们还将优秀教师的事迹整理成册,陈列于图书馆供全体启中人瞻仰学习。这一举措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创优、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其次,努力推进做人教育。启东中学全人教育德育实践内容主要是做人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健全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有所侧重地给予不同的教育。高一侧重于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感悟生命的成长;高二侧重于理想信念、生死尊严、感恩良心、责任感的培养等,体验生命的价值;高三侧重于信仰与人生、面对高考、社会关怀等教育,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一直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十多年来,我给高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做人”。我要求每个学生熟背《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蕴含着朴素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学会做人”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为了上好这门人生必修课,我编撰出版了专著《学会做人》,并作为校本教材,就爱国、尊师、孝亲、勤劳、俭朴、诚实、创新等话题对青少年学会做人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具体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着力构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墙上的名人名言之类,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传承和积淀。学校文化“润物细无声”,我们要让校园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育人的区域,充分挖掘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目标等特定的文化内涵,营造无处不在的德育环境。启东中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及矗立在学校大门边的奥林匹克碑,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它促成见贤思齐的精神氛围,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在走进学校大门后,无时无刻不体会到学校文化所形成的德育力量的延伸、弥漫和浸润。学校文化一旦形成,比政治力、经济力的影响更厚重,更持久。
二、全面发展,培养特长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我们要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陶冶人、培养人,使人有良好的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都有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全面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做人、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具备相关知识以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endprint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每个儿童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育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只要教育得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吃力、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或许他在这方面不入门,在其他方面却可能不差。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其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尽可能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以上两点决定了启东中学采取“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全人教育思想良好的实现方式。全人教育涵盖人格、智能、体能等诸多内容,其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启东中学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全面的。1995年以来,启东中学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得了14块金牌、2块银牌,尤其是1998届学生、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第一名得主陈宇翱,又于今年获得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菲涅尔奖”,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学子们不仅学科竞赛成绩优秀,体育、文艺、科技等各方面也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才能。他们曾连续五年在上海“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中4.1公里段摘金夺银,还有学生获得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铅球冠军;国际中学生发明展览会、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启中学子也屡屡获奖;倪敏轩、荀臻臻同学分别荣获“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11届、第12届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最近揭晓的第二届“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我校薛舒心、袁润分获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高中组超级写手奖。
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是奠定宽广的人生发展平台,培养特长是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最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二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时任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的任彦申同志曾为启东中学题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优秀,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拔尖。”这是对启东中学教育成果的高度评价。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利于人才成长,不利于教育发展。我们采取的“全面+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为学生选择提供条件,充分开发潜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三、奠基幸福,终身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命题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我们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对教育本性的迷失。立德树人明确地表达党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坚守。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全人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成全孩子的现在,也成全孩子的终身。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们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近些年来,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很多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缺乏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我们在佩服蔡先生远见卓识的同时,不得不正视当前教育中出现的这些违背教育根本规律的严重问题。
正是基于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高中学习不仅是义务教育的自然延伸,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深拓宽。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面对各种挑战,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发展、前途、人生作出规划。因此,高中阶段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和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学校不能变成提高考试技能的训练场所。
启东中学采取了“关注今天、设计未来”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今天所奠定的素质基础及所激发的发展潜能,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实质的和充分的准备。终身发展要关注今天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起步在今天,赢在今天。把握好今天,走向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学会选择。这种选择,是对明天的一种设计和一种规划。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的学生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选择是人生必须面对的,而我们的学生却如此陌生。从小学到中学,他们很少做过选择,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在选择中体验艰辛与喜悦,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和发展。
学生终究要长大,不可能永远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全人教育要为每个孩子终身幸福奠基,就必须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智育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终身受益。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启东中学的教师会指导学生选择人生座右铭,书之于墙,书之于桌,或书之于书,随时提醒自己如何做人;鼓励学生写“吾日三省吾身”的“日知录”,每天记下自己的感触,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不断得到新的人生感悟,不断地完善自我。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坚持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全社会应有的自觉和共识。我校本着立德树人原则而实施的全人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习各种知识,还接受到良好道德与正确生命价值观念的熏陶,使他们学以致用,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这让学生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个完整的人、堂堂正正的人、人格健全的人,愿意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人。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既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又具有高度的道德素养。
(责任编辑 甘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