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

2014-09-24 10:05范东艳王嘉宝肖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SWOT分析发展策略

范东艳+王嘉宝+肖文

基金项目 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云教函〔2011〕93号)。

摘要通过对陆良县年鉴、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归纳,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WOT方法对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陆良县的县情提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统计分析;SWOT分析;发展策略;云南陆良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37-04

StudyonCharacteristic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inLuliangCountyBasedonSWOTAnalysisMethod

FAN Dong-yan 1WANG Jia-bao 1,2XIAO Wen 1 *

(1 Institute of Eastern-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Dali University,Dali Yunnan 671003; 2 College of Biology and Geography Scienc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rough collecting materials of yearbook and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Luliang County,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Luliang Coun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tatistical analysis,and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Luliang County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by using SWOT method.Combining the situation of Luliang County,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statistical analysis;SWOT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Luliang Yunnan

农业产业化自提出起,由于其与时俱进的思路,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的文献著作也随之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整理,运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的内容雷同,同时忽视地域的差异,其发展仍存在滞后的现象。其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时,由于各地区的实际状况不同,不能施以通用化的模式。此外,关于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也比较丰富,并且成果也较多,在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塑造,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处理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上都有取得优秀的成果[1]。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中投入机制是基础,利益机制是核心,约束机制是保障。完整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运行机制需形成以财政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强化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并利用市场约束机制、合同约束机制和股份合作约束机制、租赁约束机制来维护各主体之间互利互惠关系[2]。

很多论著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3-7];同时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8-10];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也趋同[11],尤其是偏远山区,其发展局限在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科教发展的不足[12];研究的学者也有根据各地的实情,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13-16]。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加工技术水平、资金实力选择特色农业发展道路[17-18]。

陆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按照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把资源环境特色转变成农业特色、市场优势方面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其资源特点、地貌特征和多民族县份性质等在云南省甚至全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运用SWOT方法对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陆良县的县情提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1研究方法

1.1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19]。借助超星系统、知网数据库等,查阅特色农业产业化相关文献著作并对其进行分析。

1.2年鉴、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归纳与分析

通过对气象灾害年鉴、国土资源年鉴、统计年鉴、地区志的查阅以及农业信息网的查询,收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材料。

1.3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匹配并加以分析的方法,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20]。

2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2.1研究区域概况

陆良县位于云南高原东部,隶属曲靖市,东经103°23′~104°2′,北纬25°44′~25°18′之间。南北纵长62.8 km,东西横距65.6 km,总面积2 096 km2。东、西、北三面环山,西南面也有岗丘起伏,山脉中部是平坦开阔的坝区,南盘江从中间穿越过境,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它有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陆良坝子,占全县总面积的38.2%[21]。中部坝区占全县28.4%;南部、西部丘陵半山区占全县总土地53.8%;东部山区占全县总土地17.8%[21](图1)。

2.2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随着《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陆良县重点规划方案》的制定及实施[22],重点示范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十大生产基地为主,精心打造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全力推进陆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县集中资金和技术培育形成了粮油、烤烟、蚕桑、畜牧等四大支柱产业[23],以及蔬菜、秋冬马铃薯、林果、食用菌等后续特色产业。建设了各类规模大、有特色、有品质、区域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1.33万hm2秋冬特色马铃薯基地、1万hm2优质稻米种植基地、6 666.67 hm2高蛋白质饲料专用型玉米种植基地、3 333.33 hm2优质水果基地、2 000 hm2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基地、6 666.67 hm2优质蔬菜基地、666.67 hm2优质水产基地、666.67 hm2朝鲜蓟种植加工基地、666.67 hm2玉米制种基地。

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现有高稳产农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2.4%;加快机械化步伐,农村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98%以上,机耕水平达82.4%,机收水平6.06%,机播水平20.4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9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已培育形成农业龙头企业60家,带动农户10万户,户均增收854.9元;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9 466.67 hm2、产品认证8 800 hm2;注册了新千佛、蕻芋、南盘江、高原水乡、绿源、老食味、大众、众益、食唯鲜、陆良板鸭等逾20个特色农产品商标、产品40余个,其中七里香的仰望牌畜产品、蕻芋的魔芋微粉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蔬菜、秋冬马铃薯、生丝和生猪等农产品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4]。

陆良县因地制宜调结构,突出特色强优势,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商品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16],但发展步伐缓慢。

3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3.1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S)

3.1.1政府扶持。陆良县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积极争取农业项目立项,集资金和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积极协调配合财政等相关部门,及时划拨支农资金,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5]。

3.1.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种类型的气候与土地资源相结合,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陆良县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气候区,降水集中(图2)、雨热同季。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大,日照时数为2 242.5 h[26],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7 ℃,≥10 ℃的活动积温4 458 ℃[26],同时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3.1.3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品种多,就特色农产品来说,主要有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等传统优势产品,这些产品在目前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潜在特色产品主要有中药材、核桃、食用菌、经济林果、秋冬马铃薯、晚熟葡萄、朝鲜蓟、万寿菊、水产和魔芋等。

3.1.4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陆良县已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表1)。

3.2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劣势(W)

3.2.1特色农业产业规划落实不力,扶持政策执行不到位。陆良县虽有对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作了一定的规划,但存在无法面面俱到、定位不准、规划不清等问题。扶持的规模不大,内容不多;财政投入不足,扶持的额度小,且资金分散;科技服务也不到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气象灾害频繁。陆良县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气象灾害频频发生(表2),严重制约着农业产品的生产。

3.2.3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旱地农业比重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其中坝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50%;山区有效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到目前为止,有效灌溉程度达84.37%,旱涝保收程度达51.42%,同时旱地农业比重较大,全县耕地资源59 722 hm2,水田26 601.67 hm2,真正有水灌溉的25 602.45 hm2,有旱地33 401.31 hm2。

3.2.4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落后。尽管各乡镇都有一些较有特色的产业,但规模效益不佳,形成小而全的特点,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种养规模;水、电、路等硬件设施不配套,部分因年久未修而不能发挥作用,不足于抗御自然灾害;同时,各基地种植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农民看重收成,轻投入,疏于管理养护。

3.2.5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结构不合理,且龙头企业数量少,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仅占到8.6%,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到25.86%;企业质量不佳,经营实力弱,与基地的连结不紧密,大多数企业与农户没有真正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多是行政命令[27],订单农业脆弱;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仍以初级原料为主,农产品的商品率达72%,对于粮食生产基地县来说,粮食的商品率仅达50%是远远不够的。

3.2.6市场开发程度低制约着农产品的流通。由于陆良县产业基础薄弱,支柱产业外向度低,使得进出口贸易困难重重;且各乡镇仍以小集市为主,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且过于繁琐,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效益偏低,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 25%~30%[28];市场秩序不规范,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影响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

3.3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会(O)

3.3.1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陆良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的态势。

3.3.2农业政策的实施。随着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和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撑[29],以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为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2013年与省农科院首次建立“院县共建”合作关系[30],旨在把陆良县打造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县,为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3.3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据了解,陆良县的科技贡献率为53%[28]。在优质水稻示范园区,建立优质粳稻选育、展示、扩繁基地,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在秋冬特色马铃薯示范园区,建成节水高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完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烤烟套种秋马铃薯、玉米套种秋马铃薯、稻后小春马铃薯、烟—豆—菜—薯、桑(果)园套薯等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在玉米杂交种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成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和育、繁、推一体化。

3.3.4信息的快速更新。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等工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农业相关的信息,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加快了农业信息的更新速度,同时了解掌握农业市场需求信息,可以及早调整规划农业生产。

3.4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威胁(T)

3.4.1政策执行的力度。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村干部宣传执行浮于形式,且对国家政策把握不够,各农户也只是关注于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如粮食补贴、养殖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关注微乎其微。

3.4.2科学技术的推广。由于陆良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县,受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的不稳定、人口素质低下(表3)等因素的制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有一定的困难。

3.4.3信息的不对称性。农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在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方面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而影响产品的交易;其次是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农业贷款风险较大,而农民信息观念不强、信息不灵使得农业贷款更具不确定性;农业科技信息的不对称性,制约着科技成果的推广。

3.4.4市场的不稳定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涨幅不确定,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陆良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地形地貌的复杂以及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环境;土地资源的分布及降水的不均衡,也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陆良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为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便利的交通,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开发潜力;龙头企业的不断引进也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条件等,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受到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步伐缓慢,对如何利用该县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对策,因地制宜地指导规划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使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4.1加强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全面把握国家政策理念,完善法律、法规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监督规范合同或协议等;并改进政府的服务方式,加强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确实落实好各项政策;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通过各个乡镇的村委会普及推广农业政策,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知法、懂法,能应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4.2利用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依据独特的自然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农业发展区域,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现有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市场和加工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在坝区,巩固水稻、蚕桑、滇陆猪育种养殖、晚熟葡萄和食用菌的生产,开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巩固优质玉米、现代烟草和木本油料的生产,开发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加强陆良县三季马铃薯种植,重点发展秋冬马铃薯。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思想意识;增加物质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3选准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抓好粮油、蚕桑丝绸、畜牧养殖、水果和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巩固粮油、烤烟、蚕桑、畜牧等四大支柱产业,抓住院县共建的机遇,打造优质粮食、烤烟、蚕桑、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同时重点加强培育蔬菜、秋冬马铃薯、林果、食用菌、朝鲜蓟、万寿菊、魔芋、万寿菊等特色产业。

4.4发展加工工业带动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建设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并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延长产业链,使农民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提升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29-30]。

4.5发展市场主导模式,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与产品流通

以陆良县城为中心,结合周边县市的消费需求,发展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同时更新各乡镇的老集市,由较为单一的农副产品零售交易向综合性的工农产品零售交易发展,重点发展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带动农业发展。

4.6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陆良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不断进步,但各环节还存在不同的问题,从整体来说,陆良县应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发农业自然资源转换为农业生产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同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引进和培育农业人才强化对农业发展的研究,以“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

5参考文献

[1] 邓如友.珙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刘丽,吴维国.我国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刍议[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73-75.

[3] 蒋万华.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乐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2(4):44-46.

[4] 张静.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5]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8):148-150.

[6] 罗贵成.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7] 阿依古丽·赛杜力.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8]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9] 李朝阳.庆阳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0] 刘兰艳,王恒建.以特色产业为龙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农业,2011(8):58-59.

[11] 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1998(2):21-24.

[12] 伍小玲.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以酒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9):138-141.

[13] 马琼,谢文杰.南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8(1):136-141

[14] 王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5] 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 唐春根,李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7(2):9-11.

[17] 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8] 章志平,朱述斌.农业产业化系统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4):617-621.

[19]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八)第八讲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2):156-159.

[20]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统计出版社,2003:24-27.

[21] 史关平.云南省陆良县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2):91-92.

[22] 闫海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调研世界,2006(12):36-37.

[23] 徐文东,王琼,李红斌.陆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3):87-91.

[24] 徐文东.陆良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初见成效[EB/OL].(2013-06-05)[2014-05-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yunnan/201306/20130600153113.shtml.

[25] 李小健.农业产业化内涵与机制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4-56.

[26] 云南省陆良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陆良县志(1978-2005)[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

[27] 高国华,李红斌,徐文东,等.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1):56-59.

[28] 孙良涛.云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广场,2013(4):31-37.

[29] 吴青梅.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信用问题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85.

[30] 陈云芬.云南省农科院首次与陆良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县[N].云南日报,2013-08-27(011).

3.4.4市场的不稳定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涨幅不确定,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陆良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地形地貌的复杂以及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环境;土地资源的分布及降水的不均衡,也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陆良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为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便利的交通,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开发潜力;龙头企业的不断引进也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条件等,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受到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步伐缓慢,对如何利用该县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对策,因地制宜地指导规划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使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4.1加强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全面把握国家政策理念,完善法律、法规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监督规范合同或协议等;并改进政府的服务方式,加强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确实落实好各项政策;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通过各个乡镇的村委会普及推广农业政策,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知法、懂法,能应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4.2利用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依据独特的自然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农业发展区域,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现有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市场和加工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在坝区,巩固水稻、蚕桑、滇陆猪育种养殖、晚熟葡萄和食用菌的生产,开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巩固优质玉米、现代烟草和木本油料的生产,开发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加强陆良县三季马铃薯种植,重点发展秋冬马铃薯。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思想意识;增加物质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3选准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抓好粮油、蚕桑丝绸、畜牧养殖、水果和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巩固粮油、烤烟、蚕桑、畜牧等四大支柱产业,抓住院县共建的机遇,打造优质粮食、烤烟、蚕桑、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同时重点加强培育蔬菜、秋冬马铃薯、林果、食用菌、朝鲜蓟、万寿菊、魔芋、万寿菊等特色产业。

4.4发展加工工业带动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建设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并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延长产业链,使农民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提升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29-30]。

4.5发展市场主导模式,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与产品流通

以陆良县城为中心,结合周边县市的消费需求,发展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同时更新各乡镇的老集市,由较为单一的农副产品零售交易向综合性的工农产品零售交易发展,重点发展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带动农业发展。

4.6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陆良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不断进步,但各环节还存在不同的问题,从整体来说,陆良县应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发农业自然资源转换为农业生产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同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引进和培育农业人才强化对农业发展的研究,以“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

5参考文献

[1] 邓如友.珙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刘丽,吴维国.我国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刍议[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73-75.

[3] 蒋万华.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乐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2(4):44-46.

[4] 张静.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5]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8):148-150.

[6] 罗贵成.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7] 阿依古丽·赛杜力.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8]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9] 李朝阳.庆阳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0] 刘兰艳,王恒建.以特色产业为龙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农业,2011(8):58-59.

[11] 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1998(2):21-24.

[12] 伍小玲.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以酒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9):138-141.

[13] 马琼,谢文杰.南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8(1):136-141

[14] 王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5] 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 唐春根,李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7(2):9-11.

[17] 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8] 章志平,朱述斌.农业产业化系统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4):617-621.

[19]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八)第八讲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2):156-159.

[20]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统计出版社,2003:24-27.

[21] 史关平.云南省陆良县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2):91-92.

[22] 闫海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调研世界,2006(12):36-37.

[23] 徐文东,王琼,李红斌.陆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3):87-91.

[24] 徐文东.陆良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初见成效[EB/OL].(2013-06-05)[2014-05-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yunnan/201306/20130600153113.shtml.

[25] 李小健.农业产业化内涵与机制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4-56.

[26] 云南省陆良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陆良县志(1978-2005)[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

[27] 高国华,李红斌,徐文东,等.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1):56-59.

[28] 孙良涛.云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广场,2013(4):31-37.

[29] 吴青梅.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信用问题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85.

[30] 陈云芬.云南省农科院首次与陆良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县[N].云南日报,2013-08-27(011).

3.4.4市场的不稳定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涨幅不确定,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陆良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地形地貌的复杂以及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环境;土地资源的分布及降水的不均衡,也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陆良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为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便利的交通,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开发潜力;龙头企业的不断引进也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条件等,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受到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步伐缓慢,对如何利用该县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对策,因地制宜地指导规划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使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4.1加强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全面把握国家政策理念,完善法律、法规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监督规范合同或协议等;并改进政府的服务方式,加强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确实落实好各项政策;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通过各个乡镇的村委会普及推广农业政策,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知法、懂法,能应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4.2利用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依据独特的自然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农业发展区域,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现有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市场和加工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在坝区,巩固水稻、蚕桑、滇陆猪育种养殖、晚熟葡萄和食用菌的生产,开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在山区、半山区,巩固优质玉米、现代烟草和木本油料的生产,开发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加强陆良县三季马铃薯种植,重点发展秋冬马铃薯。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思想意识;增加物质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3选准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抓好粮油、蚕桑丝绸、畜牧养殖、水果和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巩固粮油、烤烟、蚕桑、畜牧等四大支柱产业,抓住院县共建的机遇,打造优质粮食、烤烟、蚕桑、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同时重点加强培育蔬菜、秋冬马铃薯、林果、食用菌、朝鲜蓟、万寿菊、魔芋、万寿菊等特色产业。

4.4发展加工工业带动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建设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并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延长产业链,使农民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提升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29-30]。

4.5发展市场主导模式,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与产品流通

以陆良县城为中心,结合周边县市的消费需求,发展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同时更新各乡镇的老集市,由较为单一的农副产品零售交易向综合性的工农产品零售交易发展,重点发展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带动农业发展。

4.6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陆良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不断进步,但各环节还存在不同的问题,从整体来说,陆良县应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开发农业自然资源转换为农业生产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同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引进和培育农业人才强化对农业发展的研究,以“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

5参考文献

[1] 邓如友.珙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刘丽,吴维国.我国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刍议[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73-75.

[3] 蒋万华.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乐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2(4):44-46.

[4] 张静.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5]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8):148-150.

[6] 罗贵成.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7] 阿依古丽·赛杜力.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8]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9] 李朝阳.庆阳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0] 刘兰艳,王恒建.以特色产业为龙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J].现代农业,2011(8):58-59.

[11] 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1998(2):21-24.

[12] 伍小玲.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以酒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9):138-141.

[13] 马琼,谢文杰.南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8(1):136-141

[14] 王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5] 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 唐春根,李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7(2):9-11.

[17] 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8] 章志平,朱述斌.农业产业化系统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4):617-621.

[19]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八)第八讲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2):156-159.

[20]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统计出版社,2003:24-27.

[21] 史关平.云南省陆良县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2):91-92.

[22] 闫海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调研世界,2006(12):36-37.

[23] 徐文东,王琼,李红斌.陆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3):87-91.

[24] 徐文东.陆良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初见成效[EB/OL].(2013-06-05)[2014-05-1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yunnan/201306/20130600153113.shtml.

[25] 李小健.农业产业化内涵与机制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4-56.

[26] 云南省陆良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陆良县志(1978-2005)[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

[27] 高国华,李红斌,徐文东,等.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1):56-59.

[28] 孙良涛.云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广场,2013(4):31-37.

[29] 吴青梅.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信用问题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85.

[30] 陈云芬.云南省农科院首次与陆良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县[N].云南日报,2013-08-27(011).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SWOT分析发展策略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