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谢满华+王伟+万全
摘要对无为县的河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高产典型养殖户的4口蟹池进行分析,面积2.71 hm2,总产值71.47万元,总成本25.75万元,纯利润45.72万元,平均利润168 708元/hm2,其中1号池面积为0.51 hm2,共产成蟹1 023 kg,起捕平均规格164 g,产值16.78万元,成本4.85万元,纯利润11.93万元,平均利润233 832.74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河蟹;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安徽无为
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286-03
河蟹(Eriocheir Sinenisis)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百姓喜爱,河蟹的养殖势头一直良好[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蟹等优质水产品需求上升。在河蟹的生产上,原先的“大养蟹”如今已逐渐被“养大蟹”所取代。小规格商品蟹,已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市场对大规格商品蟹的需求旺盛。
无为县是安徽省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县之一,2012年,全县生态养殖河蟹的面积约1万hm2,河蟹年产量1.1万t,产值达10亿元以上,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约60%,平均产量约1 200 kg/hm2,利润多在5.25万~7.50万元/hm2,但也存在养殖水平差距大的现象。主要模式为种草移螺,高密度生态养蟹,其河蟹放养密度高于安徽当涂,为全面提升无为的河蟹养殖技术水平,2012年无为县出台“大蟹”工程实施意见,促进了整个河蟹产业的发展[3],放养密度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少养殖户保持较高的放养密度,高密度放养能否获得高效益,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对无为县高产高效的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展开调查,重点对某农户进行解剖,旨在总结生态养蟹的“无为模式”,为安徽推进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参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蟹种放养前的准备
1.1.1养蟹池条件。一养殖户有蟹池4口,面积2.71 hm2,1号蟹池,面积0.51 hm2、2号池1 hm2、3号池0.67 hm2、4号池0.53 hm2,均为稻田改造,水深0.8~1.2 m,沿蟹池四周开宽2~4 m,深1.2 m的蟹沟,土方用于加高池埂,中间为稻田平台。养蟹池靠近江边,水源充沛。
1.1.2整塘清塘与消毒。清塘消毒一般在春节前完成,冬季干塘后,清除蟹池内的杂草和过多的淤泥,修整塘埂,修补塘内的漏洞和裂缝。晒塘30~40 d,以促进底泥有机质的分解。采用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 500 kg/hm2,以杀灭池内野杂鱼和病原菌,待生石灰施用后1周左右施磷肥,主要为过磷酸钙,用量150~225 kg/hm2,后期不追肥。
1.1.3防逃设施布设。蟹池塘的四周用塑料薄膜建防逃墙,用宽约5 cm的木头做桩固定塑料薄膜,隔1 m左右打1个桩,整个池塘的最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高度2 m左右,底部埋入土中10 cm,用直径约8 cm的竹竿固定,每隔1 m打1个桩,用以防止青蛙、癞蛤蟆等敌害生物进入蟹池。进出水口用60目的双层过滤网栏栅。使用塑料薄膜做防逃设施,成本低,使用广泛,简便,但其易老化,一般使用年限为1~2年[4]。
1.1.4种植水草。1月在养蟹池的蟹沟中栽种伊乐藻,在蟹沟中均匀种植,种植面积约占水草总面积的30%。4—5月,在蟹池的浅滩平台区域补种轮叶黑藻,购买的轮叶黑藻长约30~50 cm,以1号蟹池为例,共种植轮叶黑藻约2 t,覆盖面积高达50%~60%,在蟹沟中轮叶黑藻种植较少。同时4月的时候从外地购入金鱼藻均匀抛洒入1号蟹池的蟹沟内,供河蟹食用,食用剩余部分在池中生长。金鱼藻一次性至少买1 t,整个养殖周期共需买3~5次投入蟹沟中,投放时间主要根据河蟹吃食程度决定。5月后,将蟹沟里生长过于旺盛的伊乐藻用绞草工具人工部分拔除。
1.1.5移殖螺蛳。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通过向河蟹池中移殖适量的螺蛳,一方面可以利用其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和残饵,降解养殖污染,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河蟹的生长提供适量的动物蛋白源[5]。螺蛳投放时间在3月,投放量为活螺蛳3 750~5 250 kg/hm2。螺蛳成活率依据市场价格情况差别较大,市场价格在1.6元/kg的成活率高达90%,市场价格在1.0~1.2元/kg的成活率却只有50%左右。
1.2蟹种放养
蟹种的放养时间在1月中下旬,为当地培育蟹种,1号池蟹种来源于本地所培育的规格齐整、体质健壮的大规格蟹种,规格平均为200只/kg,放养密度2.25万~2.40万只/hm2。放养方法是在蟹池内预设一片小区域,面积大约为塘口面积的1/4,将购买来的蟹种先放入其中进行强化培育,待水草长势良好时,放入整个塘口进行饲养。1号蟹池套养青虾和鳜鱼,青虾套养15 kg/hm2,放养时间为2月,鳜鱼225~300尾/hm2,规格5~7 cm,放养时间为6月中旬,其他池塘放养基本相同。
1.3饵料投喂
通常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水草、玉米、蚕豆、麸皮等,动物性饵料主要有螺蛳、小杂鱼、小虾等[6]。以1号蟹池为例,在2月上中旬开始投喂饵料,全程投喂小杂鱼,水温7~8 ℃时,每周投喂2~3次,水温上升至12 ℃时,1 d投喂1次,前期投喂量为4~5 kg,沿蟹池四周投喂,日投喂量最高峰有时可达到10~20 kg,原则上让蟹吃饱。5—10月,增投煮熟的蚕豆,1号池每隔1 d增投1次,每次投喂2.5~3.0 kg。10月以后,改投喂小鱼加玉米,投喂玉米是为了提高蟹黄的质量。小鱼的投喂时间一般到国庆节以后停止。投喂饵料要根据气候、水质、前1 d的摄食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灵活掌握[7]。上述2个投喂饵料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的饵料以2 h以内吃完为宜[8]。
1.4日常管理
1.4.1水质的管理。整个养殖过程的水质调控以加水为主,换水为辅。2—5月水深控制在0.5~0.7 m,随着水温的升高,6—8月,将水位调高到0.8~1.2 m,此后稳定水位在1 m左右。养殖期间每3 d加注1次新水以补充消耗并且使水体长期保持较高的溶氧。每次加5~7 cm深,一般情况下不换水。同时要根据水草情况来调节水位,若草生长出水面,要加水淹没,但此种情况要控制在合理的水位范围之内。草过长则割其上部。定期使用生石灰。用生石灰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病菌,调节池水的酸碱度,pH值控制在7.5~8.5。同时可以提高池水的透明度和增加水中的钙离子。每次生石灰的使用量为112.5 kg/hm2,化水全池泼洒。
1.4.2水草的管理。所谓“养一池好蟹,种一池好草”,由此可见水草在养蟹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因此对养殖过程中水草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养殖池内的水草覆盖率应该控制在整个塘口面积的60%~70%,对于养殖期间生长过盛的水草要人工除去,对于投喂的水草,如果河蟹吃食过剩并且漂浮变质的也要及时人工捞除,被河蟹夹断的漂浮苦草要清除干净。养殖过程中,水草缺乏时,要及时予以补充。
1.4.3病害防治。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杀虫或杀菌,只是定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10],还使用适量的光合细菌净化水质,5—6月使用辣椒素杀灭蟹池内的小鱼小虾,防止水体缺氧。蟹池内出现的青苔均人工捞除,不使用药物治理,这样既可以减少药害又可避免大量青苔死亡腐烂败坏水质[11],是最经济、环保、安全的方法。
2结果及分析
2.1产量与规格
1号蟹池河蟹起捕时间在11月上旬,共产成蟹1 023 kg,成活率为75%,平均产量2 005.88 kg/hm2,雄蟹规格较大,平均规格190 g/只,雌蟹平均规格120 g/只,雌雄蟹拉平均规格在155 g/只的以上的蟹占到近60%。年底捕获青虾76 kg、鳜鱼38 kg;据农户账目销售记录表明,2号池产蟹1 387 kg,3号池产蟹2 098 kg,平均规格134.5 g/只,4号池产蟹1 100 kg。 2.71 hm2蟹塘总产量5 608 kg,平均产量2 075.47 kg/hm2。
2.2产值
1号蟹池起捕河蟹销售价格为164元/kg,总销售收入16.78万元,平均产值328 964.32元/hm2,捕获的青虾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3 040元,年底鳜鱼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1 520元,总产值172 360元。2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94元/kg,产值26.91万元,3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80元/kg,产值16.78万元,4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00元/kg,产值11万元。除去混养鱼类的产值,总产值71.47万元,平均产值264 045元/hm2。
2.3成本与效益
1号蟹池河蟹的养殖成本为4.85万元,纯利润11.93万元,平均利润233 832.74元/hm2。此外,套养抱籽青虾1 kg,抱籽青虾的购入价格为80元/kg,共花费608元。由此,1号池套养青虾的纯利润为2 432元,平均利润4 800元/hm2,鳜鱼的套养量为225~300尾/hm2,1元/尾,共花费152元,套养鳜鱼纯利润为1 368元,平均利润2 700元/hm2。1号池总的投入产出比为1.00∶3.52。2.71 hm2养殖成本使用情况为:买草费8 500元,蟹种费18 090元,螺蛳8 120元,蚕豆8 000元,玉米3 900元,小鱼130 000元,水电费6 090元,塘租24 360元,人工费50 400元,合计257 460元。
以上养殖成本未将混养鱼类计入。其中草费的单价稳定在1.0~1.2元/kg,苗种的单价为54元/kg,螺蛳价格为0.8元/kg,蚕豆的价格为4元/kg,玉米的价格为2.6元/kg,冰冻小鱼的价格为5.2元/kg。塘租费9 000元/hm2,水电费2 250元/hm2,人工费70元/d,雇佣工人2个。2.71 hm2河蟹产值与效益情况见表1(不计混养鱼类的产值与效益)。
养殖户2.71 hm2蟹池的总成本为25.75万元,总产值71.47万元,总利润45.72万元,平均利润168 708元/hm2。
3结论与讨论
3.1河蟹养殖“无为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安徽是河蟹养殖大省,河蟹产量居全国第2位,当涂、宣州、无为均是安徽的重点河蟹产地,特别是无为河蟹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放养密度普遍在1.5万只/hm2以上,最高达到2.25万只/hm2,高于当涂和宣州,产量水平也较高,一般在1 500~2 250 kg/hm2,但上市规格偏小,过去主要以套养鳜鱼为主,近2年开始套养青虾。随着“大蟹工程”的实施,动员养蟹户降低密度,但习惯难改,在高密度放养、高产情况下能否养出规格0.15 kg以上河蟹仍存在争议。养殖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条件好,注重水草种植和水草补充投喂,河蟹品质较好,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大部分蟹池仍然获得了平均0.15 kg以上的平均规格,上海一公司在无为设点收购,经过检测总体指标优于江苏蟹,连续2年在香港市场受到好评。2012年,无为河蟹最高收购价200元/kg以上,平均价格170元/kg,达到批量供应,价格也普遍较高,这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之一。
3.2“无为模式”的技术特点
3.2.1种草移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关键。“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种植是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草丛生,水质清新的水体中[12]。水草是河蟹重要的饵料,水草覆盖面积均达到70%左右,1号蟹池放养密度大,第1期共种植轮叶黑藻2 000 kg,后期不足补种,种草投入1 600元以上,增加成本3 000元/hm2以上。同时4月的时候从外地购入金鱼藻均匀抛洒入1号蟹池的蟹沟内,供河蟹食用,食用剩余部分在池中生长。金鱼藻一次性至少买1 t,整个养殖周期共需买3~5次投入蟹沟中,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充足的水草,如不补充,将难以满足需要。在伊乐藻生长过于旺盛时,应部分清除,以免烂草引起死蟹,特别注意夏秋季节。此外,投放了大量螺蛳,稳定生态系统,起到了净化水质、补充鲜活动物性饵料的作用[13]。
3.2.2河蟹亲本良种选育至关重要。国内公认以长江蟹生长性能最佳,最大个体可达680 g,河蟹种质混杂是制约养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亲本混杂,繁殖后代养的成蟹明显具有辽蟹和瓯江蟹的形态特征,生长性能差。二是亲本规格较小,安徽的蟹苗、蟹种大多来自江苏,自给率低,有的育苗场家为降低购买亲蟹成本,选购规格75~100 g作为亲本,成本低,小规格抱卵蟹成活率高于规格150 g的抱卵蟹,但繁殖的蟹苗培育的蟹种生长性能明显下降,不利于养殖大规格成蟹[14]。高产蟹池均为从无为当地选育亲本到江苏沿海合作育苗送回的蟹苗在当地培育而成,保证了蟹种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成活率,在早期气温偏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70%以上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75%以上。
3.2.3饵料质量是保证。河蟹是杂食性的,一方面要保证新鲜小杂鱼等动物蛋白的供给,蟹池投喂的小杂鱼来源于鄱阳湖、太湖或巢湖,其中以鄱阳湖的小杂鱼质量较好,太湖次之,巢湖的较差,易腐烂。另一方面后期搭配投喂蚕豆、玉米,蚕豆须煮熟投喂,玉米对提高蟹黄的颜色和质量至关重要。
3.3问题与建议
建议扩大混养青虾、鳜鱼面积,在蟹池安装微孔增氧系统,降低了蟹、虾、鳜鱼死亡风险,也利于混养鱼类生长和增加青虾的放养密度。同时,引进细鳞斜颌鲴摄食固着藻类。建议将蟹种放养密度适当降低,特别养殖经验不丰富、养殖技术水平低、不投喂水草的养殖户降低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只/hm2以下,这样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养殖技术风险,为最终的养殖效益提供保证。鉴于无为县的河蟹饲料均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在大面积养殖情况下,优质小杂鱼的来源已经较为困难,建议适当增加河蟹配合饲料的试验与推广。蟹种以大规格为好,控制在180~200只/kg为宜,幼蟹生产也应改变模式进行配套。
4参考文献
[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24.
[2] 林乐峰.河蟹养殖与经营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7-152.
[3] 季曙春,夏咸水.无为出台“大蟹”工程实施意见[N].中国渔业报,2012-06-11.
[4] 高明.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19-220.
[5] 丁彩霞,耿中华.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养殖,2010(2):4-5.
[6] 刘爽.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8):55-57.
[7] 朱惠崎,顾春芳.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6):74.
[8] 唐玉华.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试验[J].水产导刊,2011(9):80-82.
[9] 陈小江,叶建生.河蟹养殖中的水草选择[J].农家致富,2012(14):36.
[10] 王武,李应森.河蟹生态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86-200,215-217.
[11] 方华华.河蟹混养池中青苔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6):42.
[12] 叶青,胡云飞,张奋勇,等.河蟹池塘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1(12):45-47.
[13] 李坚明,杨奕祥.河蟹养殖技术总结[J].广西水产科技,2006(4):41-43.
[14] 蔡建中.微孔增氧技术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8-41.
2结果及分析
2.1产量与规格
1号蟹池河蟹起捕时间在11月上旬,共产成蟹1 023 kg,成活率为75%,平均产量2 005.88 kg/hm2,雄蟹规格较大,平均规格190 g/只,雌蟹平均规格120 g/只,雌雄蟹拉平均规格在155 g/只的以上的蟹占到近60%。年底捕获青虾76 kg、鳜鱼38 kg;据农户账目销售记录表明,2号池产蟹1 387 kg,3号池产蟹2 098 kg,平均规格134.5 g/只,4号池产蟹1 100 kg。 2.71 hm2蟹塘总产量5 608 kg,平均产量2 075.47 kg/hm2。
2.2产值
1号蟹池起捕河蟹销售价格为164元/kg,总销售收入16.78万元,平均产值328 964.32元/hm2,捕获的青虾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3 040元,年底鳜鱼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1 520元,总产值172 360元。2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94元/kg,产值26.91万元,3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80元/kg,产值16.78万元,4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00元/kg,产值11万元。除去混养鱼类的产值,总产值71.47万元,平均产值264 045元/hm2。
2.3成本与效益
1号蟹池河蟹的养殖成本为4.85万元,纯利润11.93万元,平均利润233 832.74元/hm2。此外,套养抱籽青虾1 kg,抱籽青虾的购入价格为80元/kg,共花费608元。由此,1号池套养青虾的纯利润为2 432元,平均利润4 800元/hm2,鳜鱼的套养量为225~300尾/hm2,1元/尾,共花费152元,套养鳜鱼纯利润为1 368元,平均利润2 700元/hm2。1号池总的投入产出比为1.00∶3.52。2.71 hm2养殖成本使用情况为:买草费8 500元,蟹种费18 090元,螺蛳8 120元,蚕豆8 000元,玉米3 900元,小鱼130 000元,水电费6 090元,塘租24 360元,人工费50 400元,合计257 460元。
以上养殖成本未将混养鱼类计入。其中草费的单价稳定在1.0~1.2元/kg,苗种的单价为54元/kg,螺蛳价格为0.8元/kg,蚕豆的价格为4元/kg,玉米的价格为2.6元/kg,冰冻小鱼的价格为5.2元/kg。塘租费9 000元/hm2,水电费2 250元/hm2,人工费70元/d,雇佣工人2个。2.71 hm2河蟹产值与效益情况见表1(不计混养鱼类的产值与效益)。
养殖户2.71 hm2蟹池的总成本为25.75万元,总产值71.47万元,总利润45.72万元,平均利润168 708元/hm2。
3结论与讨论
3.1河蟹养殖“无为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安徽是河蟹养殖大省,河蟹产量居全国第2位,当涂、宣州、无为均是安徽的重点河蟹产地,特别是无为河蟹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放养密度普遍在1.5万只/hm2以上,最高达到2.25万只/hm2,高于当涂和宣州,产量水平也较高,一般在1 500~2 250 kg/hm2,但上市规格偏小,过去主要以套养鳜鱼为主,近2年开始套养青虾。随着“大蟹工程”的实施,动员养蟹户降低密度,但习惯难改,在高密度放养、高产情况下能否养出规格0.15 kg以上河蟹仍存在争议。养殖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条件好,注重水草种植和水草补充投喂,河蟹品质较好,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大部分蟹池仍然获得了平均0.15 kg以上的平均规格,上海一公司在无为设点收购,经过检测总体指标优于江苏蟹,连续2年在香港市场受到好评。2012年,无为河蟹最高收购价200元/kg以上,平均价格170元/kg,达到批量供应,价格也普遍较高,这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之一。
3.2“无为模式”的技术特点
3.2.1种草移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关键。“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种植是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草丛生,水质清新的水体中[12]。水草是河蟹重要的饵料,水草覆盖面积均达到70%左右,1号蟹池放养密度大,第1期共种植轮叶黑藻2 000 kg,后期不足补种,种草投入1 600元以上,增加成本3 000元/hm2以上。同时4月的时候从外地购入金鱼藻均匀抛洒入1号蟹池的蟹沟内,供河蟹食用,食用剩余部分在池中生长。金鱼藻一次性至少买1 t,整个养殖周期共需买3~5次投入蟹沟中,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充足的水草,如不补充,将难以满足需要。在伊乐藻生长过于旺盛时,应部分清除,以免烂草引起死蟹,特别注意夏秋季节。此外,投放了大量螺蛳,稳定生态系统,起到了净化水质、补充鲜活动物性饵料的作用[13]。
3.2.2河蟹亲本良种选育至关重要。国内公认以长江蟹生长性能最佳,最大个体可达680 g,河蟹种质混杂是制约养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亲本混杂,繁殖后代养的成蟹明显具有辽蟹和瓯江蟹的形态特征,生长性能差。二是亲本规格较小,安徽的蟹苗、蟹种大多来自江苏,自给率低,有的育苗场家为降低购买亲蟹成本,选购规格75~100 g作为亲本,成本低,小规格抱卵蟹成活率高于规格150 g的抱卵蟹,但繁殖的蟹苗培育的蟹种生长性能明显下降,不利于养殖大规格成蟹[14]。高产蟹池均为从无为当地选育亲本到江苏沿海合作育苗送回的蟹苗在当地培育而成,保证了蟹种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成活率,在早期气温偏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70%以上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75%以上。
3.2.3饵料质量是保证。河蟹是杂食性的,一方面要保证新鲜小杂鱼等动物蛋白的供给,蟹池投喂的小杂鱼来源于鄱阳湖、太湖或巢湖,其中以鄱阳湖的小杂鱼质量较好,太湖次之,巢湖的较差,易腐烂。另一方面后期搭配投喂蚕豆、玉米,蚕豆须煮熟投喂,玉米对提高蟹黄的颜色和质量至关重要。
3.3问题与建议
建议扩大混养青虾、鳜鱼面积,在蟹池安装微孔增氧系统,降低了蟹、虾、鳜鱼死亡风险,也利于混养鱼类生长和增加青虾的放养密度。同时,引进细鳞斜颌鲴摄食固着藻类。建议将蟹种放养密度适当降低,特别养殖经验不丰富、养殖技术水平低、不投喂水草的养殖户降低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只/hm2以下,这样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养殖技术风险,为最终的养殖效益提供保证。鉴于无为县的河蟹饲料均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在大面积养殖情况下,优质小杂鱼的来源已经较为困难,建议适当增加河蟹配合饲料的试验与推广。蟹种以大规格为好,控制在180~200只/kg为宜,幼蟹生产也应改变模式进行配套。
4参考文献
[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24.
[2] 林乐峰.河蟹养殖与经营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7-152.
[3] 季曙春,夏咸水.无为出台“大蟹”工程实施意见[N].中国渔业报,2012-06-11.
[4] 高明.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19-220.
[5] 丁彩霞,耿中华.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养殖,2010(2):4-5.
[6] 刘爽.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8):55-57.
[7] 朱惠崎,顾春芳.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6):74.
[8] 唐玉华.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试验[J].水产导刊,2011(9):80-82.
[9] 陈小江,叶建生.河蟹养殖中的水草选择[J].农家致富,2012(14):36.
[10] 王武,李应森.河蟹生态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86-200,215-217.
[11] 方华华.河蟹混养池中青苔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6):42.
[12] 叶青,胡云飞,张奋勇,等.河蟹池塘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1(12):45-47.
[13] 李坚明,杨奕祥.河蟹养殖技术总结[J].广西水产科技,2006(4):41-43.
[14] 蔡建中.微孔增氧技术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8-41.
2结果及分析
2.1产量与规格
1号蟹池河蟹起捕时间在11月上旬,共产成蟹1 023 kg,成活率为75%,平均产量2 005.88 kg/hm2,雄蟹规格较大,平均规格190 g/只,雌蟹平均规格120 g/只,雌雄蟹拉平均规格在155 g/只的以上的蟹占到近60%。年底捕获青虾76 kg、鳜鱼38 kg;据农户账目销售记录表明,2号池产蟹1 387 kg,3号池产蟹2 098 kg,平均规格134.5 g/只,4号池产蟹1 100 kg。 2.71 hm2蟹塘总产量5 608 kg,平均产量2 075.47 kg/hm2。
2.2产值
1号蟹池起捕河蟹销售价格为164元/kg,总销售收入16.78万元,平均产值328 964.32元/hm2,捕获的青虾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3 040元,年底鳜鱼销售价格为40元/kg,销售收入1 520元,总产值172 360元。2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94元/kg,产值26.91万元,3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80元/kg,产值16.78万元,4号池成品蟹销售价格为100元/kg,产值11万元。除去混养鱼类的产值,总产值71.47万元,平均产值264 045元/hm2。
2.3成本与效益
1号蟹池河蟹的养殖成本为4.85万元,纯利润11.93万元,平均利润233 832.74元/hm2。此外,套养抱籽青虾1 kg,抱籽青虾的购入价格为80元/kg,共花费608元。由此,1号池套养青虾的纯利润为2 432元,平均利润4 800元/hm2,鳜鱼的套养量为225~300尾/hm2,1元/尾,共花费152元,套养鳜鱼纯利润为1 368元,平均利润2 700元/hm2。1号池总的投入产出比为1.00∶3.52。2.71 hm2养殖成本使用情况为:买草费8 500元,蟹种费18 090元,螺蛳8 120元,蚕豆8 000元,玉米3 900元,小鱼130 000元,水电费6 090元,塘租24 360元,人工费50 400元,合计257 460元。
以上养殖成本未将混养鱼类计入。其中草费的单价稳定在1.0~1.2元/kg,苗种的单价为54元/kg,螺蛳价格为0.8元/kg,蚕豆的价格为4元/kg,玉米的价格为2.6元/kg,冰冻小鱼的价格为5.2元/kg。塘租费9 000元/hm2,水电费2 250元/hm2,人工费70元/d,雇佣工人2个。2.71 hm2河蟹产值与效益情况见表1(不计混养鱼类的产值与效益)。
养殖户2.71 hm2蟹池的总成本为25.75万元,总产值71.47万元,总利润45.72万元,平均利润168 708元/hm2。
3结论与讨论
3.1河蟹养殖“无为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安徽是河蟹养殖大省,河蟹产量居全国第2位,当涂、宣州、无为均是安徽的重点河蟹产地,特别是无为河蟹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放养密度普遍在1.5万只/hm2以上,最高达到2.25万只/hm2,高于当涂和宣州,产量水平也较高,一般在1 500~2 250 kg/hm2,但上市规格偏小,过去主要以套养鳜鱼为主,近2年开始套养青虾。随着“大蟹工程”的实施,动员养蟹户降低密度,但习惯难改,在高密度放养、高产情况下能否养出规格0.15 kg以上河蟹仍存在争议。养殖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条件好,注重水草种植和水草补充投喂,河蟹品质较好,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大部分蟹池仍然获得了平均0.15 kg以上的平均规格,上海一公司在无为设点收购,经过检测总体指标优于江苏蟹,连续2年在香港市场受到好评。2012年,无为河蟹最高收购价200元/kg以上,平均价格170元/kg,达到批量供应,价格也普遍较高,这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之一。
3.2“无为模式”的技术特点
3.2.1种草移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关键。“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种植是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草丛生,水质清新的水体中[12]。水草是河蟹重要的饵料,水草覆盖面积均达到70%左右,1号蟹池放养密度大,第1期共种植轮叶黑藻2 000 kg,后期不足补种,种草投入1 600元以上,增加成本3 000元/hm2以上。同时4月的时候从外地购入金鱼藻均匀抛洒入1号蟹池的蟹沟内,供河蟹食用,食用剩余部分在池中生长。金鱼藻一次性至少买1 t,整个养殖周期共需买3~5次投入蟹沟中,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充足的水草,如不补充,将难以满足需要。在伊乐藻生长过于旺盛时,应部分清除,以免烂草引起死蟹,特别注意夏秋季节。此外,投放了大量螺蛳,稳定生态系统,起到了净化水质、补充鲜活动物性饵料的作用[13]。
3.2.2河蟹亲本良种选育至关重要。国内公认以长江蟹生长性能最佳,最大个体可达680 g,河蟹种质混杂是制约养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亲本混杂,繁殖后代养的成蟹明显具有辽蟹和瓯江蟹的形态特征,生长性能差。二是亲本规格较小,安徽的蟹苗、蟹种大多来自江苏,自给率低,有的育苗场家为降低购买亲蟹成本,选购规格75~100 g作为亲本,成本低,小规格抱卵蟹成活率高于规格150 g的抱卵蟹,但繁殖的蟹苗培育的蟹种生长性能明显下降,不利于养殖大规格成蟹[14]。高产蟹池均为从无为当地选育亲本到江苏沿海合作育苗送回的蟹苗在当地培育而成,保证了蟹种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成活率,在早期气温偏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70%以上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75%以上。
3.2.3饵料质量是保证。河蟹是杂食性的,一方面要保证新鲜小杂鱼等动物蛋白的供给,蟹池投喂的小杂鱼来源于鄱阳湖、太湖或巢湖,其中以鄱阳湖的小杂鱼质量较好,太湖次之,巢湖的较差,易腐烂。另一方面后期搭配投喂蚕豆、玉米,蚕豆须煮熟投喂,玉米对提高蟹黄的颜色和质量至关重要。
3.3问题与建议
建议扩大混养青虾、鳜鱼面积,在蟹池安装微孔增氧系统,降低了蟹、虾、鳜鱼死亡风险,也利于混养鱼类生长和增加青虾的放养密度。同时,引进细鳞斜颌鲴摄食固着藻类。建议将蟹种放养密度适当降低,特别养殖经验不丰富、养殖技术水平低、不投喂水草的养殖户降低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只/hm2以下,这样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养殖技术风险,为最终的养殖效益提供保证。鉴于无为县的河蟹饲料均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在大面积养殖情况下,优质小杂鱼的来源已经较为困难,建议适当增加河蟹配合饲料的试验与推广。蟹种以大规格为好,控制在180~200只/kg为宜,幼蟹生产也应改变模式进行配套。
4参考文献
[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24.
[2] 林乐峰.河蟹养殖与经营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7-152.
[3] 季曙春,夏咸水.无为出台“大蟹”工程实施意见[N].中国渔业报,2012-06-11.
[4] 高明.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19-220.
[5] 丁彩霞,耿中华.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养殖,2010(2):4-5.
[6] 刘爽.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8):55-57.
[7] 朱惠崎,顾春芳.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6):74.
[8] 唐玉华.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试验[J].水产导刊,2011(9):80-82.
[9] 陈小江,叶建生.河蟹养殖中的水草选择[J].农家致富,2012(14):36.
[10] 王武,李应森.河蟹生态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86-200,215-217.
[11] 方华华.河蟹混养池中青苔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6):42.
[12] 叶青,胡云飞,张奋勇,等.河蟹池塘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1(12):45-47.
[13] 李坚明,杨奕祥.河蟹养殖技术总结[J].广西水产科技,2006(4):41-43.
[14] 蔡建中.微孔增氧技术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