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群众情绪与贯彻群众路线

2014-09-24 14:45虞文清
观察与思考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态利益群众

□虞文清

理顺群众情绪与贯彻群众路线

□虞文清

理顺群众情绪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前提与必要条件,群众情绪不顺,党要“一切依靠群众”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理顺群众情绪,一方面需要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通盘考虑全社会各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开展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群众的人心;此外,还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公民社会心态。这三种手段必须三箭齐发,互相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凝聚人心 社会心态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民群众对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衷心拥护的,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无庸讳言,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的背后,相当一部分群众心中的不满情绪也在滋长。换言之,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一些老百姓的心理不平衡减少了,另有一些老百姓的心理不平衡反而加剧了。或者说,老百姓某些方面的心理不平衡减少了,某些方面的心理不平衡反而加剧了。

一、当前群众不良情绪的若干反映

当前,人民群众中不良情绪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怀旧情绪

由于社会转型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改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虽然从总体上看能够给所有的人带来利益。但是,就某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可能会给某些人的局部利益带来一些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权力与利益受损者常常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对改革开放以前的日子无限眷恋,怀念过去一呼百应的领导方式,怀念过去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怀念过去政治挂帅的治国方式,怀念过去伟人崇拜的思维方式,这种心态与普通老百姓怀念过去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怀念过去财富平均的社会环境、怀念过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怀念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融洽关系相契合、相呼应。对于过去的民生维艰、社会动荡、政治高压、文化缺失等苦难渐渐淡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情绪正是“走封闭僵化老路”的思想基础。

(二)崇洋媚外情绪

由于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曾遭受过帝国主义列强一百多年的侵略、奴役和压迫,经济上的弱化导致了政治上的软化与心理上的矮化。直到如今,仍有一些国人对自己妄自菲薄,说起外国来似乎什么都好,无论是政治制度、新闻自由还是科技发展、产品质量,也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对外国盲目崇拜,甚至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他们没有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世界之最,而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比我们还要严重得多,比如欧洲的欧债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美国的财政悬崖……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固然没错,但丧失自信崇洋媚外就不可取了。这种情绪也正是“走改旗易帜邪路”的思想基础。

(三)怀疑一切情绪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和某些政策失误与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由于部分政策在某些地方的执行不力等,更由于一些党政机关或领导干部的腐败,导致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今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看确实出现了信任危机。有些人感叹,老百姓变成了“老不信”,领导说了不信,专家说了不信,媒体说了不信,法院判了还不信。党和政府固然对社会的信任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老百姓既是信任危机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信任危机的制造者。这种怀疑一切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群关系的改善。

(四)埋怨牢骚情绪

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今天的社会,人们心态普遍失衡,各阶层的人们心理都不平衡。比如老板与官员比心态失衡,感叹自己挣钱再多,还得在权力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声;官员与老板比心态失衡,感叹自己本事再大,贡献再多,收入只能过过日子,而那些智商远不如自己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却个个腰缠万贯,日进斗金。这就导致穷人抱怨富人“为富不仁”,平民抱怨官员“无官不贪”,官员抱怨上访者“刁民闹事”,城里人抱怨乡下人“素质太低”,乡下人抱怨城里人“狗眼看人低”,消费者抱怨商人“无商不奸”……“牢骚太盛防肠断”,一味的埋怨牢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恶化了社会的生存环境。

(五)仇官仇富情绪

中国自古就有“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斗”的格言。时下,由于个别富二代、官二代的不良行径(如“我爸是李刚”)激起了群众的愤怒,老百姓与官员、与先富群体逐渐形成了对立的矛盾,对于富二代、官二代仇恨之心油然而生,只要遇到官民对立,贫富斗争,老百姓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仇官仇富情绪得到非理性释放。这种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二、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情绪失控心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导致群众不满情绪产生、滋长与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不够、社会公正缺失带来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们心态失衡的主观原因。

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的心态失衡

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贫富差距却被不合理地拉大了。党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这一部分人是“勤劳致富”、“合法经营致富”的,绝大多数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和心平气和接受的,除了极少数“红眼病”之外。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歪门邪道和种种不正当手段不明不白一夜暴富的,这不是结果的不公,而是机会的不均。党的十八大在谈到存在的问题时,提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对此感到心理别扭、有怨气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提高了。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需求——吃饱饭,满足了这个要求后又会增加许多个新要求。这也印证了邓小平1993年在与其弟邓垦谈话中指出的:“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①《邓小平年谱》(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二)腐败现象的蔓延导致的心态失衡

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久治不愈,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从政治学意义上说的,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这类腐败现象的本质是把公共权力私有化与商品化,都可以概括为“以权谋私”。比如用人问题上的“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执法问题上的“贪赃枉法”、“殉私舞弊”;经济问题上的“贪污受贿”、“侵吞公款”;服务行业的“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生活问题上的“腐化堕落”、“挥霍公款”等。当前,各种腐败现象在我国都有表现,其中最突出地表现为“权钱交易”。虽然这些年来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力度很大,成就巨大,党和政府一直在与腐败行为展开不屈不挠地斗争,但不可否认的是,腐败现象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权和利“联姻”,数字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领域越来越广,吏治腐败已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已经成了一大社会公害。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的痛恨与对反腐败斗争的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社会公正的缺失造成的心态失衡

社会公正缺失和社会风气不正,严重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政通人和、民风淳朴的时代。但是,曾几何时,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什么吸毒贩毒,什么卖淫嫖娼,什么车匪路霸,什么坑蒙拐骗,社会上是非不分,荣辱颠倒,价值观念错位,笑贫不笑娼,见义勇为的少了,见钱眼开的多了。过去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现在是“盼盼到家”也未必能够“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风气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与和谐心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四)干部的作风腐化造成的心态失衡

少数领导干部的作风不正,损害了干群关系。各级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既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还是社会道德的示范者。如果领导干部忘记或违背了自已的职业道德,背离了从政为官的宗旨,那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当前的党风不正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信力的下滑,有法官贪赃枉法者、有警察草菅人命者、有海关关员参与走私者、有打假人员亲自作假者、有公证人员作伪证者,甚至还有领导干部买官卖官者。“衙门”作风盛行,有些服务部门的某些“公仆”依然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对群众前来办事搞“吃拿卡要”甚至于敲诈勒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败坏了党风与社会风气。

(五)党政机关执行力的弱化造成的心态失衡

政令不畅,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贯彻不力,存在着政令不畅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存在着政策的“白条”,政策的承诺没有及时兑现,变成了空头支票;有些地方存在着政策的扭曲变形,对我有利的就执行,对我不利的就变形;有些地方存在着政策的扩张,搭便车塞进一些私货;有些地方存在着政策的缺损,只贯彻一部分,封锁了另一部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策的替换,挂羊头卖狗肉,另搞一套。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各种“形象工程”,“只要上面注意,不要群众满意”。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也是造成社会动荡的不和谐音符。

三、构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理顺群众情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诉求表达——耐心听取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是公共权力得到合理分解,个人权利得到切实保障,领导与群众之间上下同心,有了矛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有了意见能够得到畅通反映,有了情绪能够得到合理渲泄的社会。

首先,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发指示、提要求的比较多,而耐下兴致、静下心来听取群众意见的比较少。一些新闻媒体也片面强调了“喉舌”的作用,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耳目”的功能。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和不对称的。领导干部要真正地做到把群众的信息当作第一信号,眼睛看着群众,耳朵听着群众,脑子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新闻媒体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揭露矛盾和问题,不能粉饰太平,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强奸民意。

其次,要正确对待群众的信访事件。如今有些领导干部或者对人民群众的上访采取“封杀”措施,千方百计的“围追堵截”,甚至采用抗洪救灾的办法去“严防死守”,或者对群众上访问题采取“踢皮球”的办法,回避矛盾,简单地把矛盾上交,从而使一个小的矛盾逐渐演变为大的矛盾,引发群体性的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再次,要十分关注民间的小道消息。有时候民间传说往往能起到正常渠道所得不到的有用信息。过去我们片面要求群众有意见当面提,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执政党要着力营造出容许、提倡、鼓励群众提意见的氛围。同时,通过一些小道消息与“路边社”新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观察民情民意与民心所向之功效。

(二)心理干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

讲和谐之道,倡和谐之理,走和谐发展之路,就应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存在的问题、发生的矛盾和可能诱发不安定因素的主客观原因讲透彻,让人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矛盾发生的症结何在。

首先,理直气壮地搞好正面宣传。基层党组织要去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好帮助教育启发引导群众这篇文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讲“大道理”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但是大道理不一定在大会上讲,因为大会上讲多了,人们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效果反而大打折扣;大道理也不一定由大人物讲,因为大人物讲话有时也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自由平等进行;大道理也不一定要大张旗鼓地讲,因为有时和风细雨的讲话更有人情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心理工作,一般来说,我们做人的工作要靠真理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所宣传,所提倡的东西合乎客观实际,体现人民利益,代表社会主义方向,反映时代潮流。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蛮不讲理。对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我们要慎之又慎,切不可轻举妄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去解决,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还要依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力量,就是以身作则,带头实践共同目标和人格标准,具有感召力和亲和力,令人心悦诚服,愿意接受。同时还需正确把握群众的情绪与脉搏,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揣摩。我们不是常说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吗,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没有对人民群众满腔热情的爱,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其次,有的放矢地排解负面情绪。群众也是分层次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群众的意见也有是非之别,群众的情绪也有积极与消极的不同。当我们遇到落后的群众,不正确的意见,消极的情绪时,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不能听之任之,无动于衷,盲目迁就,而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引导群众前进,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否则,党就不是先锋队而是群众的“尾巴”了。当前有些地方或部门在对于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茫茫然,出现了以下几种倾向。一是用物质刺激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这是“金钱万能论”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体现;二是用放任自流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领导盲目迁就群众中的落后思想与消极情绪,在一个组织内部,领导不能弘扬正气,压制邪气,造成了“会哭的孩子多喝奶”的不正常现象;三是用简单说教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些领导习惯于说大话、套话、官话,由于不了解群众的意见、愿望、要求乃至呼声,说的大道理管不住小道理,不能入耳入脑入心,只能讲一些“没错、没味、没用”的废话;四是用强迫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些领导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有权无威,遇到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不会做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工作,只会吹胡子瞪眼睛,滥用权力压制不同意见,“通不通,三分钟,不通来阵龙卷风”;五是用文娱活动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诚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循循善诱,有时确实可以借助于必要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但文娱活动毕竟不能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歪风邪气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思想斗争,不能满足于歌舞升平,一团和气。

(三)矛盾调处——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前提,因为“政通”才能“人和”。邓小平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党的十八大提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首先,非常重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从数量上讲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指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不是个别阶层的少数人;从时间上讲是“长远利益”,不单是眼前利益或暂时利益;从性质上讲是“根本利益”,不是蝇头小利或小恩小惠。因为现在是利益多元化时代,各阶层的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局部利益。在处理利益矛盾时,仍然要按照毛泽东提出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既不能只顾多数利益不顾少数利益,更不能只顾少数不顾多数。当少数人的利益与多数人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党只能而且应该“少数服从多数”,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

其次,高度警惕形成“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党章说,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拥护的根本秘诀。有人问,党员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又要代表党的利益,那么,一旦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了,党员应该服从党的利益还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是个两难选择。实际上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脱离人民群众利益的所谓的“党的利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防止出现特权阶层与既得利益集团呢?

我们在制定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时,就必须“一切为了群众”,就要考虑到有人会钻法律与政策的空子,尽可能使法律和政策完善。所以毛泽东说:“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4页。比如,制定政策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不能通过制定政策“与民争利”。为此,在制定法律或政策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在贯彻决策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的偏离。要防止好政策被人利用,被人误用,被人冒用,被人滥用,被人盗用。防止政策的缺损、扭曲、变形和“白条”。我们提倡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而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次,十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所谓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或特权阶层而言的。他们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三没有社会地位,四没有特殊的社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利益矛盾和纠纷中容易受到伤害。在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由相应的司法部门负责料理。在一个法制不完备的社会中,他们的利益常常受到无端的侵犯。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就是关注党和政府的形象。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司法审判,无论是接受教育,还是就业就职,都应该体现“内部外部一个样,城里乡下一个样,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一个样,穷人富人一个样”的平等原则。其中的外部人、乡下人、不认识的人和穷人就属于弱势群体。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在于为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服务,为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服务。不能借口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而忽视弱势群体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就要特别照顾他们的利益,在执行法律和政策时向他们倾斜。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要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必须办事公道,因为在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利益矛盾中,天平很容易向强势群体倾斜。如果说要有所倾斜,那也只能向弱势群体倾斜。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中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

(四)权益保障——不断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要理顺群众情绪,更为根本的是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因为造成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权力的滥用。我们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不在“暗箱”中操作。

一是用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知情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与基础。不知情既无法参与、无法表达,更无法监督。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二是用民主决策保障群众的表达权。表达权也就是话语权。如果说“和谐”两字中的“和”是“人人有饭吃”,那么“谐”就是“个个有话讲”。人民群众不仅十分关心自已的切身利益,因此“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而且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因此,“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三是用政治协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优势与特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

四是用权力制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失去监督的权力就是特权,必然导致腐败,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不论这种权力掌握在哪个阶级或哪个人手里,结果都是一样。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加强人大监督,“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加强政协监督,“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行政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司法监督,“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纪委监督,“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专门机关作用。”

四、着力培育公民健康的心态

和谐社会不仅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的身心要和谐。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一)培育公民自尊自信的心态

对真理的追求保持开放心态。自尊不是唯我独尊,自信也不是盲目自信。

对真理持开放态度是自信的表现,对非主流的东西(除非有害的)要尊重、理解与包容。

对不同意见持尊重态度,也是自信的表现。对不同意见心平气和地分析,正确的就加以吸取,不正确的也要“无则加勉”。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捍卫你提意见的权利。求同存异是处理人际关系或其他一切关系的最有效方法。

对于探索者给予以更多地宽容,也是自信的表现。科学上的真本事,不在于能揭露错误、纰漏和瑕疵,而在于能从错误、缺点中找到新的、好的成分,并使它们发扬光大起来。

(二)培育公民理性平和的心态

一个民族的心态也许是最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理性平和,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富不淫、贫不移、威不屈、弱不欺。

善于理性思考,不要跟着感觉走。成熟社会应该是理性的社会,唐代大学者韩愈说过:“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两句话是普遍真理;对突发事件或不利局面沉着应对,不要意气用事,因为“冲动是魔鬼”。

对外界的信息(尤其是不良、不利信息)反应适度,心平气和,不要过激、过度、过分。毛泽东当年提出“有理、有利、有节”仍然是真理。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富”和“官”,警惕“仇官”与“仇富”心态的非理性释放。只要是合法合理的“富”与奉公守法的“官”,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尊敬与理解。不要笼统地说什么“无官不贪”、“为富不仁”。即便穷,也要穷得有尊严,人穷志不短,力争早日摆脱穷的状态,因为穷并不光荣(当然也不是耻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使是民,也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大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比如监督权、建议权、批评权、选举权等),同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说依法纳税、遵纪守法)。因此,要克服臣民意识增强公民意识。

(三)培育公民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个人在事业追求上要永不满足,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积极向上就要趁势而上。所谓“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机遇。

善于发现机遇,要慧眼独具而不要熟视无睹。当机遇尚未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兴趣去寻觅;当机遇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独到的眼光去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你要去寻觅与发现机遇,没有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不行的,因为机遇钟情于有准备的人。

紧紧抓住机遇,要知难而上而不要知难而退。一旦寻觅到或发现了机遇后,两种心态决定两种结果:一种是具备积极向上的进取,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趁势而上,取得事业的大发展、个人的大提升;另一种是可有可无的心态,因为抓机遇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与艰苦的努力,条件有利时抓一抓,条件不利时弃之如弊履。其结果是抓而不紧,等于没抓,让大好的机遇白白错过或生生糟蹋。

深入开发机遇,要让机遇发挥最大效用而不要浪费资源。如果说机遇是一座富矿的话,那么,由不同的人来开采,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对于积极向上者而言,力求让机遇发挥最大的效用,深层次的开发机遇;对于碌碌无为者而言,机遇的开发往往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半途而废,其结果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责任编辑:凌 雁

作者虞文清,男,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湖州 313000)。

猜你喜欢
心态利益群众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I Love You, Dear China
做谦逊的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