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来源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2014-09-24 14:45赵家祥
观察与思考 2014年9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人民出版社列宁

□赵家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来源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赵家祥

马克思、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的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一个孕育和形成的过程,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

马克思 列宁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来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个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

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还简要地论述了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的第五章,对上述马克思划分的三个阶段分别作了分析和发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列宁把把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当然是首先过渡到它的第一阶段,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后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当然,马克思、列宁的这两部著作,虽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和经验,因而尚未具体论述如何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渡时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1918年5月,俄国基本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并且通过镇压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反抗并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获得了一个喘息时机。列宁适时地提出把工作重点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任务,并且根据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特点,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但是,由于国内白匪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工作重点的转移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而是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在一个小农仍然占优势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下命令的办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政策虽然在战胜国内白匪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武装进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住了苏维埃政权,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后果:工业生产萎缩,运输瘫痪,田地荒芜,农业减产,粮食和日用必需品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反革命分子利用农民这种不满情绪到处煽风点火,一些地区掀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一部分工人由于缺吃少穿、生活困难,思想上也发生了动摇,罢工时有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果断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重新考虑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列宁通过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教训,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比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更加困难。社会主义社会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生产力比较先进,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虽然革命的发生比较困难,但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相对说来,向社会主义过渡比较容易,即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新的劳动组织比较容易。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新的劳动组织比较困难。列宁指出:“我们开始革命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把它继续下去,把它完成,就十分困难。在一个象德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组织得很好的国家里,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非常困难,但是社会主义革命一经在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爆发和燃烧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地胜利完成。”①《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0、3-4页。“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破坏任务以外,还加上了一些空前困难的新任务,即组织任务。”②《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0、3-4页。列宁这里所说的“组织任务”,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新的劳动组织,组织好社会主义生产。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与列宁的这一思想极为相近。

第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需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个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工业和农业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都比较高,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小,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较快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劳动组织。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由于前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个体小生产依然大量存在,甚至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因而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个中间环节,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1918年5月,在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列宁就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但由于国内白匪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这个设想没有能够实现。当1921年春天,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被击退,国内白匪叛乱被平息的时候,列宁立即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③《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页。。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讲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即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和代购代销制。直到1923年1月,根据列宁口授写成的《论合作社》一文,仍然坚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很快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加上俄国反动资产阶级不接受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国家资本主义在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继承并实行了列宁关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列宁提出的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极为相近,因为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中已经包含了通过市场、货币流通、贸易自由、商品买卖活跃经济的内容。

第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列宁一向认为,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就没有社会主义。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不应该夺取政权。列宁认为,即使在经济文化落后、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当革命条件已经成熟的时候,无产阶级应该果断地夺取政权,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就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为此,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先后三次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任务。在1918年春,布列斯特和约刚刚签订,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列宁立即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任务。由于1918年夏开始了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武装进攻和国内白匪叛乱的战争,工作重心转移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1919年底,红军在国内战争的各条战线上,经过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激烈较量,解放了大部分被占领的国土,国内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列宁又一次决定抓住这一喘息时机,再一次提出把工作重心由战争转移到和平的经济建设上来的任务。但在1920年初战火重又燃起,和平的喘息时机结束了,经济建设被迫中断,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又投入了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的战斗。在1920年底,苏维埃政权成立三年以来,依靠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的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苏维埃政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能够同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即使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推迟爆发,苏维埃共和国也能够存在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第三次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任务。只有这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才真正得到了实现。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与列宁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极为相近。

第四,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能直接过渡到完全的或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才能过渡到完全的或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著作中,曾经使用过“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①《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0、129页。、“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②《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0、129页。、“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③《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0、129页。等概念。列宁指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为了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就必须懂得,需要经过哪些中间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辅助办法,才能使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9、444页。;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⑤《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9、444页。。列宁还曾在1920年2月2日《在第七届全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在社会生活急剧过渡和急剧转变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要估计到各种过渡的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者应怎样进行斗争,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并且早已解决了。怎样设想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实际地从旧的、习惯了的、大家都熟悉的资本主义向新的、还没有产生的、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过渡,却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⑥《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页。与“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等概念相对应,认为有一个“没有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不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毛泽东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就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⑦《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由于毛泽东后来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他的这些有益的探索没有能够坚持和发扬下去,因而也就没有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总括列宁和毛泽东的思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将经历四个大的阶段:(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与列宁和毛泽东提出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概念在含义上是基本相同的。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的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孕育和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以及列宁提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的思想,通过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孕育和形成的。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4页。这里虽然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这句话的侧重点不在于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或成熟阶段之间的区别,而是针对当时有人否认坚持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否认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早产儿”的错误观点,侧重于强调我国社会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这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孕育期,还不能说这时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但是,如同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现代经济,有了当代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成功一样,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们就能够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立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47页。这里虽然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这句话强调的侧重点同样不在于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或成熟阶段之间的区别,而是针对当时有人认为物质文明不发达,就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错误观点,强调在我国现阶段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因而这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孕育期,还不能说这时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页。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概念,并且对这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比前两次作了更为详细的分析,这时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前夜,即接近于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3月21日赵紫阳在报给邓小平的《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中提出,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初级阶段”这个提法,在党的文件中已三次出现,④是指本文前面提到的三次。但都没有发挥,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准备循着这个思路加以展开,说明由此而来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由此而来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由此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由此而来的在理论和思想指导上避免“左”右两种倾向的必要性。邓小平3月25日对这个设想作了批示:“这个设计好。”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页。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的前夕讲到:“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258页。在1987年10月25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结束不久,邓小平在1987年11月16日讲到,党的十三大的特点之一,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258页。。这些都充分说明,党的十三大报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我们可以把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有利于克服和防止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认识上犯右的或“左”的错误。

(二)论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主要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生产力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三)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即“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这说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过渡时期完结以后,可以直接进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无需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时间上的起点和终点。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这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现在看来,这个时间也可能会更长。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结束,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情况,而且取决于整个国际情况。只有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结束,从而进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设想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五)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六)说明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并且确定了“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六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

(七)全面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6页。。

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赵家祥,男,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871)。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人民出版社列宁
列宁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抉择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人民出版社
纪念列宁
请求列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