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大杭
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
□涂大杭
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之路后,就给国内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规划给国内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各地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应举措,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发展 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已经升级为2.0版,进入到在攻坚期和深水区中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2.0版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新机遇。因此,各地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抓住和抓好这些新机遇,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到改革时代,中国改革开始有了最初的版本——0.0版。之后的历届三中全会都很重要,会议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成为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三中全会,前者标志着中国改革有了正式的版本——1.0版,后者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2.0版阶段。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改革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版本——中国改革的0.0版。中国处于一个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全会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提出了当时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正式启动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就中国改革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之后,中国经过十几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懈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逐渐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在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十四大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等。这些主要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改革开始有了较为成熟的正式版本。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版本。也就是说,就中国改革而言,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阶段,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进入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0版阶段。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有了全面升级的版本——中国改革的2.0版。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常触及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非常需要将中国改革给予全面升级以进行全面的深化的改革。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应形势将主题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是研究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等八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主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决定》,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次全会实际上就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设计总部署: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即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必须达到的总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这次全会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明确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时代后,揭开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又使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2.0版阶段,也会给中国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新机遇,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新一轮改革序幕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各项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将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各项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及体制机制得到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而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和发展,都孕育着极大的发展机遇,能够释放出极大的发展能量;有利于更好地在体制机制层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搞好新一轮土地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放改革的红利,释放发展的活力,激活发展的潜能,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二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带来的新机遇。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起基础性作用升级到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使市场在发展中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经济领域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消除束缚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乃至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更大限度地避免政府干预不当、管得过多等问题的出现,搞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更快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城镇化曾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而新型城镇化具有更多的发展红利。《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这些都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将推进中国城镇化的重心从土地城镇化转移到人口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使人口越来越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相对集中的社会资源如医疗、教育、交通等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从而使能源、环境保护、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电信、医疗、文化传媒、金融、地产等面临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有利于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使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推进,依靠产业的发展支持城镇的建设,解决人口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同时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反过来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切实实现“产城融合”,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四是新一轮对内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开放与改革紧密相连,而“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要进行的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内涵深刻,领域广泛,例如,我国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这些对内对外开放孕育着极大的发展能量,将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实现以开放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所作说明中指出:“中央决定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有利契机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是一个战略抉择。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③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因此,各地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此,就必须努力做到:
一要增强机遇意识。机遇对于发展至关重要,最可宝贵。历史上中国曾多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先后失去了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化浪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等带来的发展机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抓住发展机遇,才大踏步追赶世界发展的步伐赶了上来。因此,为了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增强对机遇的敏感性、辨别力和利用率,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细化的各项政策措施上来的基础上,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以机遇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独特的发展优势,抢占未来的发展制高点,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增强机遇意识的过程中,要同时增强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来保证抓住和抓好机遇,大胆进行各项发展的实践探索,勇于承担各种改革的实践责任,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履行改革的职责,担当改革的重任,以使得抓住和抓好机遇能够落到实处。
二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之路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密不可分,与解放思想密不可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解放思想密不可分。《决定》概括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四大重要经验之二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因此,为了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与全面深化改革不相适应的各种思想观念,冲破相应的各种思想观念障碍,在思想解放中统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在观念碰撞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在解放思想中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同时,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突破各种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类体制机制的弊端,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共为,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要确立大局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升级版的全会,不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或政治体制改革或其他单项体制改革进行部署,而是针对各项体制改革和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就六项体制(制度)改革都作出了全面部署。因此,为了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就必须确立大局观念,无论是何部门何单位,都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从全局看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遇到的新困难,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举措和发展符合全局发展的需要。
四要搞好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的改革相比,涉及的领域会更广,触及的问题会更深,遇到的阻力会更多,需要解决许多改革、发展及其之间关系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因此,为了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就必须搞好统筹协调,搞好能力与需求的统筹协调,解决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统筹协调能力问题,提高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确立大局观念的基础上从大局出发系统地思考改革问题和工作,确保各相关领域的改革能够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搞好全面改革与深化改革的统筹协调,解决改革的全面性与深化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将改革的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分步骤、分部门推进或突破,同时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不能使改革与改革之间相互矛盾或互成障碍,确保改革能够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和突破;搞好改革与发展的统筹协调,统筹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可行性,使改革能够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既符合发展实际和要求,又行之有效。
五要推进科学发展。改革与发展存在辩证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处理改革与发展关系的实践中,过去更多的是强调要以发展为主导,改革配合和适应发展要求,因而往往会导致只强调发展速度不注重发展的科学性,改革没有很好地起到动力的作用;现在应该强调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发展,以保障发展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因此,为了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就必须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和转型升级问题,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动性、积极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广泛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共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长期发展。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涂大杭,男,中共三明市委党校教授(三明 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