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宋英杰
摘要:目前,京津冀一体化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尚未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产业关联比较弱,产业结构融合度低;二是政府在引导区域合作方面存在偏差,关系混淆、思路摇摆;缺乏对京津发展战略的跟踪研究;三是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京津冀三省( 直辖)市中,尽管河北经济总量最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最低,京津冀梯度差仍在加大。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合作关系复杂,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合作掺杂着政治因素,无法像长三角区域那样形成平等的省级单位之间合作;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产业发展的层次不同和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功能整合难度大。区域市场化水平较低,立足于行政区划、依靠非市场手段的行政主导型经济痕迹较重。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规划推动、政策拉动、转型带动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途径一、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体系。尽管从趋势上看,环京津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从现实看,经济发展的分散化仍大于一体化,还未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借力、共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主要体现在:一是京津冀区域间产业关联比较弱,产业融合程度低。二是河北与北京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区域功能整合难度大。北京正处于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期,而河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依然严重。河北无法适应北京产业快速转型之后的产业发展形势,无法适应北京加速产业高端化和服务化的趋势,不能有效填补北京在工业领域撤出后其高端市场的空缺,影响了京冀区域合作的进程。
(二)京津冀区域市场化水平较低。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
比,京津冀区域市场化水平较低。立足于行政区划、依靠非市场手段的行政主导型经济痕迹较重。政府的强势,导致企业的区域合作受到限制,要素流动受到影响,环京津地区的行业协会和为企业服务的民间组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如何通过政府推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来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何打破长期延续下来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合作方式,实现多赢的目标是环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区域发展差距扩大,是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焦点问题之一。张家口、承德的全部和保定的部分县是环京津贫困区域,与京津的发展差距逐年扩大。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张家口与京津的差距,由 2001年的 3638元、2560元扩大到9143元和7682元,承德由3514元、2436元扩大到8880元和7419元。京津周边、集中连片、与京津资源环境关系密切的环京津贫困区域仍有180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比重高、生活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二、京津冀一体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京津区域合作关系复杂。与长三角平等省级单位间的区域合作不同的是,京津冀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还掺杂着政治因素。而且首都的因素和政治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使京津冀间的经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依靠市场的力量无能为力。处于弱势地位的河北不能与京津平等对话,从根本上影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二)政府在引导京津冀合作方面存在偏差。从河北看,一是对环京津战略的认识存在偏差。河北省虽然提出了两环战略,但对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本质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在与北京的关系上,经济和政治是相互混淆的,思路也是左右摇摆。二是对与京津冀合作引导不利。河北省对京津的发展战略没有跟踪研究,对京津的产业、城市发展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北京看,几十年来,河北省在为首都服务方面作出了巨大牺牲,无偿给了北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张家口、承德等一些地区为了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不能发展工业。但是北京则认为河北就应该无偿给首都提供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
从天津看,天津原来是河北省的一部分,所以与河北的合作由来已久。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特别是国家 “ 十一五”规划将天津滨海新区列为国家战略,天津加快了发展。但是,由于天津的港口与河北港口属于同一腹地,部分港口的功能类似,所以,从现阶段看,天津与河北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三)综合发展环境落后于京津。河北省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缓慢,尚未实现从资源依赖向创新依托的转变,没有形成与首都产业的梯度差,没有形成产业互动、链型发展的良性关系。从发展环境建设来看,河北省虽然具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由于北京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更为优越,河北省的综合环境较北京处于劣势。近年来,河北省制定了许多优惠的吸引外来投资的政策,在抓机关作风建设、改善软硬发展环境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各级政府领导在招商引资上也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是由于作风转变非一朝一夕,有些权力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三、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一)规划推动——加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京津冀 “ 三地四方”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只靠三方很难解决区域问题,必须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机构,建立三省 ( 直辖市)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建立信息沟通平台,推动解决京津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务之急是由国家部委牵头,制定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引入市场关系和市场机制来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区域内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思路。积极推进区域内重大项目合作,支持和引导区域间产业转移,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加快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二)政策拉动——消除环京津贫困问题。从国家层面,就是要在张家口、承德(以下简称张承地区)及保定的部分县,即环京津贫困带区域,实行特殊政策——建立京津冀北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城镇改造、人口分布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优势再造、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建立生态型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机制。目前解决环京津贫困带加快发展的最现实问题的方法就是给予土地特殊政策。从张承地区的实际出发,呼吁国家给张承地区特殊土地政策,支持其加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加大北京、天津对环京津贫困带的支持力度,出台专门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外迁时优先选择向张承地区的产业园区转移和扩散。从河北省级层面,第一,在一些事关环京津贫困带与北京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深入研究,提出有理有据的解决办法。第二,省里要出台在资金、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环首都贫困区域的支持政策。
(三)转型带动——加快河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在河北视察时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重点发展河北的思路,切中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点。河北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加快河北发展,首先,要抓住沿海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有利时机,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深化与京津的对接融合,密切与华北、西北纵深腹地的经济联系,全面提高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环境,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争取在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和秦皇岛设立综合保税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省沿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区。最后,加快推进内陆地区开放平台建设。争取在内陆中心城市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力争将廊坊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全方面打造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提高内陆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战略投资者吸引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 蓝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重在统筹协调[J].城乡建设,2014(4)
[2] 羊慧明.京津冀一体化应慎之又慎[J].企业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