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反思三则

2014-09-23 22:22陈庆峰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级部师生育人

陈庆峰

●教育不是简单的跟风

在教育先锋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特色应长在学校自己的土壤里》,作者为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仁富,刘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三大弊端,“以校长兴趣定特色”“唯专家主张定特色 ”“ 搬他人经验做特色”。这三种办学特色均不能持久,随着校长的更换、专家观点的落后、时光的飞速流逝都烟消云散了。对此我深有同感。

创建特色学校是如此,当下我们的课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以我们这个地区为例,1993年我刚刚师范毕业,分配到母校任教,当时学校正在推行卢仲衡教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这无疑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先教后学的铁律。可是,不到一年光景,自学辅导法还没有运用成熟,新的改革风又吹进了校园,实施新的“目标教学法”。县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了五个课型“新授课、训练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科学学科)”,制定了详细的课堂流程和评价标准,在全县推广,分学科、片区评选立标人,然后学标、达标,开展得轰轰烈烈。在那几年,对像我这样刚踏入教育战线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受益匪浅,使自己的教学有了路子,有了“型”。我认为目标教学法最好之处在于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可操控的目标,减少了教和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时间不长,洋思中学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于是各地随风而动,远赴千里之外的——洋思中学学习取经,掀起了学洋思高潮,于是有了讲学稿、学教案、教学案、学案等不同的备课名称。随之,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异军突起,于是翻过来学山东省杜郎口,不少地区掀起了砸讲台热,教室里的讲桌、讲台退下了历史舞台,学生的课桌一改从前整齐划一,成了团团坐,教师的影响力大大被压缩,几乎是退出了讲坛,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好像不砸讲台不围桌子就不是课改……不但课堂建设这样搞,学校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前段时间有某学校专家说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育人,于是许多学校成立专门的智囊团队,翻开经典文化论著如《论语》《大学》《中庸》《易经》等,从中引经据典东拼西凑,做几块版面,请名家题题词写几个字,挂几块宣传标语,换换校风、教风、学风等,大肆宣传,这样好像是学校有了品位,就做到文化育人了。殊不知,文化育人是一个根植于每位老师内在和外在精神而又让学生内化的过程,岂是几块展板就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学校想学别校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没错的;借鉴学习嫁接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没有错;专家指导提升学校的理论层次深化改革,还没有错。作为决策者错就错在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审视、反思、积淀自己的学校在发展中形成了什么,还缺少什么,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对这些问题要在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深刻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路线图,交给广大教师、学生讨论,并通过教代会、学代会审议通过,让广大师生从内心里认可,赢得师生认同与支持,让师生明白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发展什么。并建章立制,领导干部带头实施,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要抓落实,并且要长期坚持,不跟风不折腾,让我们的课改、我们的创新、我们的特色扎根于师生的心田,开花结果,生生不息,我们的改革我们的创新才有希望。

影响很多人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曾有一句话: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教育,不是跟风,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精致,就是创新。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

●人治、规治还是文治?

那天,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初三年级级部主任、六年级级部主任、数学教研组长到市直学校去听课,单位的“一把手”都走了,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数学教研组安排的听课只有七八个人参加,听完课就各奔东西了(17人,规定一上午的教研活动);课间操,六年级由于没有级部主任,学生的课间操没有人管理,“放羊了”;九年级班主任各顾各的班活动,级部主任的班“放羊了”;学校路面下水道井盖被压出一个洞,不知哪位好心人用一把大扫帚插入洞中,高高竖起,像一株蒿草。

“一把手”不在,工作陷入停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这个单位还停留在人治的低层次管理上,也就是家长式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单位,实施家长制管理能长久吗?我想一时管用,时间长了一切工作会陷入被动局面。结合市教育局推行的课改年,其中有一项就是建立符合现代教育形式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是否借这东风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大好时机,实施管理的转型呢?从人治先过渡到规治,最后走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文治”。

有一位教授说:“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都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第二阶段是‘制度管人,第三阶段是‘文化育人。”精辟哉,斯言!

●是上“良心课”还是上“专业课”?

常听教师这样讲“这个题我讲了好几遍,也出了试题让学生做了,学生还是不会……”这言外之意是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做了我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学生会不会是学生的事。我暂且把这种课称之为“良心课”,眼下有多少教师是在上良心课呢,我想不言可知。

人民教师是国家明确的专业技术人员,既然是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就要上专业的课,什么是专业的课,我个人认为就是“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课”。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确定自己的“教”以及如何“教”,而非教师一厢情愿根据个人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为学生准备好知识硬灌给学生。

上专业的课,首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备课做起,精心备课,这个备课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基础上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列举了好老师是这样备课的“我能预测到在课堂上每一名学生做些什么”。我想这样的备课就是我们教师所要达到的终极标准。其次,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胸中有学生,眼光始终在学生身上,洞悉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眼神,而非关注的是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这样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

猜你喜欢
级部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自教育思想下高中级部文化建设的策略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扁平化管理后,如何做好部门与级部之间的协调?
扁平化管理后,如何做好部门与级部之间的协调?
级部扁平化管理中校长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