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地方挖?

2014-09-23 22:10王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国文漫画文本

王丛

1983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方是一个人拿着铁锹向前走;画面中间是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深浅不一但都没有挖出水的四口井,还有一个只挖了几锹的坑,下面的部分是水,挖得最深的那口井离水面已经很近了;画面的下方是一行文字: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漫画的寓意,是讽刺那些意志不坚,缺乏恒心,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人。但是,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下面真的没有水,换个地方挖恐怕就是正确的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挖着一口井——理解分析。即,以理解为目标,以分析为手段。

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推行国语以期言文一致案》,白话文教材开始进入课堂,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解读文本为主要学习目标,以理解分析为主要学习手段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1923年公布的课程纲要,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表述为:语言:初年多用演讲法(按:即讲解),以后多用会话(按:即对话)、讲演、表演……就是要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修订稿删去了“理解”,改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却又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那么,这口井有没有水呢?没有水。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文教育家王森然直言不讳:“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真是糟透了。”(《中学国文教学概要·自序》)自那以后,对语文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1978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对语文教育有一段经典的评判:“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当前语文教育中两个迫切问题》)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并未改观,反而愈演愈烈。 2012年4月20日 《楚天都市报》载:让大学生口述请假条,向5个人提问,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有的人甚至连格式和落款等基本内容都没交代清楚。这一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尴尬场景,让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彭书雄忧心忡忡。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其他专业呢?真让人担忧啊。

既然“理解分析”这口井下面没水,换个地方挖如何?比如,返璞归真,再挖挖传统语文教育“积累记诵”这口井,如何?

1983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方是一个人拿着铁锹向前走;画面中间是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深浅不一但都没有挖出水的四口井,还有一个只挖了几锹的坑,下面的部分是水,挖得最深的那口井离水面已经很近了;画面的下方是一行文字: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漫画的寓意,是讽刺那些意志不坚,缺乏恒心,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人。但是,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下面真的没有水,换个地方挖恐怕就是正确的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挖着一口井——理解分析。即,以理解为目标,以分析为手段。

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推行国语以期言文一致案》,白话文教材开始进入课堂,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解读文本为主要学习目标,以理解分析为主要学习手段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1923年公布的课程纲要,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表述为:语言:初年多用演讲法(按:即讲解),以后多用会话(按:即对话)、讲演、表演……就是要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修订稿删去了“理解”,改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却又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那么,这口井有没有水呢?没有水。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文教育家王森然直言不讳:“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真是糟透了。”(《中学国文教学概要·自序》)自那以后,对语文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1978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对语文教育有一段经典的评判:“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当前语文教育中两个迫切问题》)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并未改观,反而愈演愈烈。 2012年4月20日 《楚天都市报》载:让大学生口述请假条,向5个人提问,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有的人甚至连格式和落款等基本内容都没交代清楚。这一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尴尬场景,让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彭书雄忧心忡忡。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其他专业呢?真让人担忧啊。

既然“理解分析”这口井下面没水,换个地方挖如何?比如,返璞归真,再挖挖传统语文教育“积累记诵”这口井,如何?

1983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方是一个人拿着铁锹向前走;画面中间是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深浅不一但都没有挖出水的四口井,还有一个只挖了几锹的坑,下面的部分是水,挖得最深的那口井离水面已经很近了;画面的下方是一行文字: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漫画的寓意,是讽刺那些意志不坚,缺乏恒心,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人。但是,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下面真的没有水,换个地方挖恐怕就是正确的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挖着一口井——理解分析。即,以理解为目标,以分析为手段。

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推行国语以期言文一致案》,白话文教材开始进入课堂,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解读文本为主要学习目标,以理解分析为主要学习手段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1923年公布的课程纲要,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表述为:语言:初年多用演讲法(按:即讲解),以后多用会话(按:即对话)、讲演、表演……就是要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修订稿删去了“理解”,改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却又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那么,这口井有没有水呢?没有水。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文教育家王森然直言不讳:“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真是糟透了。”(《中学国文教学概要·自序》)自那以后,对语文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1978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对语文教育有一段经典的评判:“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当前语文教育中两个迫切问题》)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并未改观,反而愈演愈烈。 2012年4月20日 《楚天都市报》载:让大学生口述请假条,向5个人提问,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有的人甚至连格式和落款等基本内容都没交代清楚。这一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尴尬场景,让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彭书雄忧心忡忡。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其他专业呢?真让人担忧啊。

既然“理解分析”这口井下面没水,换个地方挖如何?比如,返璞归真,再挖挖传统语文教育“积累记诵”这口井,如何?

猜你喜欢
国文漫画文本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