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资源,缔造灵动课堂

2014-09-23 15:49金虹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字突发状况课例

金虹霞

一、 活用“突发状况”,化解尴尬,实现要点的巩固

【课例】二上《狼和小羊》教学片段描述

老师在学生完成初读课文、归纳文本大意后,开始指导写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弄”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读音完全正确。接着老师出示了分别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写的“弄”字,然后问学生:“谁来猜猜这个‘弄字是什么意思?”“可能是两只手把一块玉托上去。”“会不会也是在玩啊!”“你真会联想!两只手弄一块玉,就是摆弄的意思。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个生字。”老师转身拿起粉笔正要进行书写,突然,原本粘贴在黑板上的、画好田字格的小字卡迅速滑落,顿时学生一片笑声。这时,老师慢悠悠地转过身来,说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一生雀跃上台。“请你用两只手把小字卡弄上去!”学生用双手把小字卡往上托,托到一定高度,老师也加入到托小字卡的行列中。此时老师又开腔说:“看,我们四只手争着把小字卡弄上去!”同学们顿时领悟了老师的用意,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同。

这个生字教学片段,老师引入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生字的形和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后来的“突发状况”下,教师机智地把“突发状况”变成了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加以处理和应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通过“演示”来理解“弄”字的另一层字义,又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二、 借用“突发状况”,引发争论,聆听思维的拔节

【课例】三上《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片段描述

教完课文的第2节,教师设计了说话练习:这是一个假日,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游玩,除了有泛舟湖上的快乐之外,我们眼前仿佛还看到了哪些快乐的情境?仿照第2节试着说一说。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开始交流。突然,在热闹的讨论声中传来了争吵声。原来在交流的过程中,甲同学说:“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草地上,花朵上的蝴蝶望着我们,静静地看我们美美睡觉!”乙同学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由于各执己见,便吵了起来。教师转身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赞成乙同学的看法。在秋游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因此不可能睡着。”另一位同学马上附议:“我也这么认为,秋游的时候,大家都在玩耍嬉戏,只有少数同学会坐下来看书,应该不会睡着。”这时,老师温和地对甲同学说:“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甲同学一本正经地说:“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郊游,我们躺在野餐布上,闭着眼睛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轻柔,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所以,我认为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原来,甲同学有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这样据理力争的。细细体会,这也更好地体现了阳光普照下的那种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因此,老师并没有否定这个答案,而是告诉大家,任何经过思考的回答都具有价值。只是最后,老师建议甲同学把“我们”改成了“我”。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看出,学生的争论是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老师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把它作为课堂生成的资源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射,这是放松心情、充满愉悦的一种感受。

三、 营造“突发状况”,引导对比,实现难点的突破

【课例】书法课《钩的写法》教学片段纪实

太仓市书法教学研讨课上,老师教授卧钩的写法后,让学生进行临摹。在展示环节,老师挑选了两幅作品请学生评价。“他们写的笔画很好,注重了运笔的轻重。”“我也认为很好,在写钩的时候,他们都注意了出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头头是道地评论着。这时,老师说:“嗯,大致这么一看还不错,但是老师还是不太满意。我发现小艾同学写的卧钩有点像斜钩!”“是的!”同学们也发现了。“那怎么会这样的呢?”老师发问。“他起笔后没有很快转笔,导致笔画往下斜了!”一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就是卧钩和斜钩的区别。我们都做过仰卧起坐,卧钩就像仰卧起坐,起笔是稍微抬起的头,人的背整个儿躺在垫子上,膝盖往上。”老师边说边在一旁进行板书演示,同学们纷纷点头。

在钩的写法中,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斜的角度,很多时候会把斜钩写短了,形似卧钩;有时把卧钩拉长了,酷似斜钩。在上述片段中,老师在学生进行临摹时及时巡视,发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将两幅作品进行展示,既起到示范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在大家的赞扬声中制造了一个“突发状况”——这个笔画“老师还是不太满意”,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差异,引出难点。接着,老师又及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仰卧起坐,启发学生进行形象记忆。这样一来,在老师营造的“突发状况”中,难点被巧妙地突破了。

(作者单位: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字突发状况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小喜鹊说得对
主持人如何处理综艺节目中的突发状况
课例
你的应变能力有几颗星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读及其他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