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言而有度

2014-09-23 22:25:54周卫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山茶花细节阳光

周卫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扎根于生活,也就铸就了文章的牢固基石。但是,作文并不是生活本身的翻版,仅仅停留在观察、感知的层面,直白地再现生活画面,写出来的文章将会平淡无奇,没有活力,无法感染读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变成生动形象、值得欣赏的妙文佳作呢?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具体做法。

一、 渲染生活,刻画细节,推向高潮,增加文章厚度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惜不少同学不会细节描写,对所见所闻只是浮光掠影地平淡概述,不但内容不具体,表现的主旨也苍白无力,不具说服力。要写好细节,就是要抓住生活中某个能表现中心的典型画面,加以精雕细刻,对所刻画的人物、事物、景物进行生动、具体、细微地描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可以运用修辞、画其神韵;也可以变换角度、增加层次;还可以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等等。比如:捕捉人物的外貌(长相、发型、身体的不同部位、衣角)、动作、神态(眼神、笑容)、心理、语言等细节;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视、听、嗅、触、味觉)来感受所写对象;通过周围人物(事物)来加以衬托;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正面、侧面、背影、远处、近处);通过环境描写渲染烘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添生动形象性;通过联想、丰富情节、拓展空间……

有了这样的细节,就能将主旨部分推向高潮,文章就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曹敏同学写《春风拂面》这篇作文时,就回忆起她小时候妈妈扶她走平衡木的平凡小事,由于描写细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风拂面”的中心也揭示得水到渠成。其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不怕,我陪你一起走过去。你说着,牵起我的手。我咽了咽口水,闭紧双眼,将一只脚踏上平衡木。你似乎已经稳住了身子,用眼神鼓励我。我有些犹豫地放上了另一条腿。可平时看起来粗糙的平衡木此时滑得像个泥鳅,我的上身不停地来回摇晃,空闲的一只手臂可笑地胡乱飞舞。‘稳住,把手放平。你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我半信半疑地照做,终于勉强将上身维持了一个暂时的平衡。‘好,往前走一步。将那只脚踮起,抬离平衡木,轻轻地,像怕惊扰到什么似的。迈出一步,我轻舒一口气,抬眼却看见那尽头竟是如此漫长,正想退缩,你的手传来让人安心的温度,我咬咬牙,艰难地向前走去……终于走到了尽头,我记不清自己有多么欣喜,只觉得眼前明晃晃一片。伸出手,感觉两旁的树木随着春风轻快地飘荡,丝柔地滑过我的脸庞!”

就这样一个极其寻常的情节,曹敏同学运用比喻,展开联想,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进行了生动、具体地描绘,使文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二、 提炼生活,虚实结合,精巧构思,挖掘文章深度

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适当、巧妙地融入自己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产生的感情、态度、想法和认识,这便是文学鉴赏中常说的“虚实结合”。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具体为实,隐者为虚。二者结合,才能使文章流光溢彩。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意蕴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可以避实就虚,亦可化虚为实。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又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为此,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记事可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

李昱颖同学在《冬日的阳光》一文里,这样写现实的阳光和心中的阳光:

“……漫步于垄上,阳光被指尖梳篦,被时间渗透,氤氲在空气中的水丝缓慢地弥散,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秋收早已点燃了农人嘴角的微笑。那些深藏在我记忆深处却终究是忘了名字的农具在他们手中或游走、或扬起,行云流水一般。他们轻轻上扬的嘴角,勾住了欲向下坠的夕阳。那时的夕,暖得人醉了。老人面庞上的纹,随着笑靥的绽放而一圈圈地晕开去,那深深的痕,刹那便斟了满满的、澄明的阳光,映得人的心窝暖乎乎得发烫。他们在夕照下泛金的黑黝黝的肤色,如他们脚下的土地那般纯净、那般厚重、那般无争。城里喧嚣的生活远不及乡村的闲居更令人欢愉,城里繁多的商品远不及手中的稻谷更令人欣悦……农人的身形,带出一片流年,捧落一瞬光阴,深深贮藏进我的脑海深处。向前走,心早已化作千丝万缕,活跃地,调皮地,漫开在一片澄明日光里。”

小作者能多角度理解题目的内涵,把目光投向乡村,着力描画农人的纯净与无争,这份纯粹、无悔的本色就像冬日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扉,漫开一片澄明。实写自然界的阳光和农民,虚写心中的豁然和纯净、无争的本色,虚实巧妙结合。文中七次点题,前后形成对比,妙笔生花。

《我轻轻推开那扇门》中,东方明同学不仅推开了老家的院门和卧室的房门,更推开了隔着我与爷爷、奶奶的心灵之门,缩短了距离,享受到亲情之暖。

“……‘小丫头太累了,都睡着了。‘由她睡去——哦,快去看看她盖没盖被子。他应和了一声,又轻轻推开那扇门,我感受到他有力的手掌轻轻盖在被上,然后拥围在我身旁,裹挟着那熟悉的温暖。我只觉着,长时间的距离让我与他们之间多了一扇门,我们必须通过这扇并不宽敞的门去读懂彼此,洞悉心声。此时,又一段对话响起——‘明天咱孙女不上课了吧,留这儿住一宿呗。‘你还是让她回去安心复习吧,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将摇摇欲坠的眼泪推回眼眶,然后轻轻推开了那扇门,我急切地冲到他们跟前,用力抱住了他们,我的臂膀已可以轻松地环绕在他们腰间;他们的肩膀却再也无力托起我——像过去那样,但我的快乐却被他们用满腔温情高高举起。就在此时,我心底里姹紫嫣红,心门洞开……”

瞧,房门、心门同时打开了,这便是虚实结合的精妙!

三、 美化生活,借物喻人,移情于景,增添文章亮度

俗话说,人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其实,文章也是如此,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化,它不是将生活直白地展现在文字里,需要进行艺术加工,使之趋于完美,要么以情感人,要么以理服人。

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上,达到物我相融、情景交融的境界,我有情,山石草木也有情,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样写作,比直接写人、直抒胸臆更委婉、含蓄,更具有文学色彩,给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移情则更是把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感人化的重要环节。杜甫有诗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便将人的情感移于花鸟,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鸟的情态表现出来。

周一丹同学在《记忆中最值得珍惜的风景》一文中,将老师和山茶花融为一体,山茶花的芳香、温热与老师的抚慰、真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描摹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的山茶花开了,隐隐地,热烈而又美好。稠绿丛中,几朵惹眼的红,甚是美妙。风儿轻起,茎干摇曳,轻轻地,就这样,送来她的呼吸,芳香且残有余热,真沁人心脾。你可知,记忆中的你,一如这山茶花,清新迷人,散发着大自然的质朴与纯净,引得满林子的鸟,在你的身边叽啾打闹,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忍着失败的痛去你的办公室拿作业,内心波澜起伏。‘其他各科考得好么?你关切的询问,让我有如电击。你静静而温暖地笑了,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有如春风拂上脸庞的山茶花,开得安静、幽远,却是溢满了温柔与温暖。还有那散落一地的花瓣,铺就了一路璀璨的阳光。‘没关系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东山再起!柔软的手掌轻抚着我的脸,有如慰藉着受伤的心,安稳至极。‘人生失意总是难免的,要紧的是,在失意中,活出诗意来。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一生。黄昏,金粉一样的光线,落在一朵一朵栖在枝头的山茶花,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红得娇艳妖冶,有如天边霞。花,继续在开;爱,绵绵不绝。任时光周而复始,用心守卫着记忆中最值得珍惜的那抹红。”

花、人相融,作者真是用心良苦,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这样的构思,扣紧题旨,不矫揉、不造作,且立意深刻,在考试作文中会令阅卷老师为之动容,真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了丰富多彩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努力发现,用心捕捉,细心感悟,精心描画,大胆创造,极力表现,相信我们的文章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山茶花细节阳光
山茶花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走,出发!
紫色的山茶花
中国诗歌(2019年2期)2019-11-15 03:14:41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山茶花
一月一花:天生丽质山茶花
童话世界(2017年29期)2017-12-16 07:59:30
走在阳光路上
凉山文学(2016年6期)2016-12-05 11:51:42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