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与哆啦A梦做殊死斗争

2014-09-23 00:22贾葭
博客天下 2014年27期
关键词:机器猫公理盲目

文 / 贾葭

请与哆啦A梦做殊死斗争

文 / 贾葭

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王伟光老师的“阶级斗争论”出台没几天,一海之隔的一只胖子猫——还是个虚拟卡通形象——哆啦A梦躺着中枪了。按照国家语委对英文字母使用的要求,我称之为“机器猫”好了。

《哆啦A梦》是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笔下最著名的漫画作品之一,讲述一只来自22世纪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受原本主人野比世修的托付,回到20世纪,帮助世修的高祖父野比大雄的故事。1969年12月,在日本首次推出系列漫画。1991年,首次被引进到中国。其中中文翻译版有1800集左右,日语版动画已推出

超过2000集。

《成都日报》9月25日刊发题为《警惕哆啦A梦蒙蔽我们的双眼》的文章向机器猫开炮,说“哆啦A梦是日本输出国家价值观和实现其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认识到这一点,当我们在亲吻蓝胖子面颊时,就应当更少一些盲目,更多一些冷静思考”。在这之后,作者又大谈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结论是:深层反思“哆啦A梦秘密道具展”背后隐含的内容,不是在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而是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以为,这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冷战思维的继续,视一切舶来品为敌人,本质上还是文化自卑与制度自卑的体现。不就是一只卡通猫吗,有什么可怕与警惕的?不错,机器猫是输出国家价值观和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可为什么作者就认定喜欢它就是盲目的呢?也许作者的概念里“喜欢”分为“盲目喜欢”和“冷静喜欢”,也许他可以对一个姑娘说“我冷静喜欢你”,可这与普通国民又有什么关系,非要严肃地正告我们这些机器猫粉丝“深层反思”?要说反思,那可说的话可就太多了。

机器猫诞生于1969年,是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伴随着几代人的童年,也是日本知名度最高的卡通形象。2008年被日本定为卡通大使,今年又获选为特殊申奥大使,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申办大使,出现在邻国乃至全球,做一些道具展和活动,恐怕都无可厚非。当年五个福娃还全世界跑呢—话说现在谁还记得这五个天线宝宝?我们国家还有“金猴奋起千钧棒”呢,也没见周边国家跳出来说这是文化侵略。

文化这个东西,从来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会因为自身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因素仰慕某种文化形态并喜欢上其衍生物,文化传播的规律一般就是由文化高地流往文化洼地。

举例说,全国几代人民都在翻来覆去看哪咤闹海、孙悟空、七个葫芦娃这样的卡通时,突然国门大开,来了机器猫、阿童木、变形金刚、圣斗士、米老鼠、唐老鸭等一批国外卡通,人物、情节、场景设计都非常棒,你不喜欢就是没审美、没情趣嘛。

在一个全球化的文化市场里,文化产品的受欢迎度系于产品质量本身,而产品的创意则系于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每年进口的大片票房都非常好,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拍不出来?iPhone在全球受到追捧,难道仅仅只是好用吗?这位作者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文化产品?为什么没有呢?全国人民好不容易喜欢一只机器猫,你非站出来暗示说这有外国的政治寓意,要冷静,要反思,自己饿得骨瘦如柴了非要去治营养过剩的病。

我没有觉得机器猫蒙蔽了我的双眼,而是作者在蒙蔽我的双眼。这篇文章最后引用习主席那段话,我觉得送给作者非常合适:“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作者与机器猫进行殊死斗争。

来源 / 腾讯·大家

猜你喜欢
机器猫公理盲目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机器猫闹钟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机器猫闹钟
公理是什么
数学机械化视野中算法与公理法的辩证统一
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