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明
[摘 要]为了引导农民工子女写好作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感悟,丰富写作的源泉;鼓励赏识,给予学生创作的动力;还应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空间,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创新的训练,让学生的作文彰显生命活力。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向城镇,因为生源的复杂,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教师们发现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存在差距。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让学生头疼,“作文教学”也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积累感悟,丰富写作的源泉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民工子女课外书籍相对较少,眼界相对狭窄,知识容量也相应变小,于是就出现了常常在作文课上无从下手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留心身边的环境,多观察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素材。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让这一切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二、鼓励赏识,给予创作的动力
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当然要看到农民工子女习作中的缺点,可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教师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的亮点。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表现欲,都渴望得到表扬与肯定。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點,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以防止他们在写作中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教师要针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从字的书写、词语的运用、语言讲究、行文布局、表达技法、写作态度甚至一点点微小的进步中找出闪光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哪怕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
三、想像创新,彰显作文活力
对于广大的农民工子女,教师应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想象创新的训练,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飞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教师要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时,教师就可适时穿插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的改革,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作文现状,只要教师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农民工子女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用心用情,广大农民工子女的写作水平也一样能提高。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