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要打造充满情感的、灵动的和开放的新型课堂。
[关键词]创新教育;新型課堂;灵动
一、新型课堂应当是情感的课堂
古罗马教育学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么,课堂的使命就是点燃这火种,致力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田本娜教授曾说:“情感是创造的动力。”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才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与追求,从而让蕴含在其身上的创造潜质得以展现。
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课堂本身必须是热情洋溢的,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时,笔者以情感激发为切入口,巧妙地设计了“争当小诗人”这一活动。师:“古时候,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就写下了《咏鹅》这首诗,相信你们一定比他更聪明,现在老师要让大家也来当回小诗人,模仿课文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富于诱惑力的角色与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朋友个个凝神思索,投入到“争当小诗人”的活动中。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编出了诗歌并站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诗歌,直到下课铃响了, “小诗人们”似乎还言犹未尽。这时,笔者因势利导,对学生说:“大自然真实奇妙无比,只要你走进它,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到那时,你会编出更多的诗歌的。”富于挑战性的结束语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了创造性学习的机会。
二、新型课堂应当是灵动的课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课堂上要掘弃呆板、被动,倡导主动、生动和活动,追求灵活、灵感与创造。
1.实现角色变换,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表现。在新型课堂中,教师不应是绝对的权威,他既是讲演者、教导者,更应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协调者。他的主要职责应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能动地展开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向学生提供现存的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揣摩、探索,自己去获得知识的结论,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破正襟危坐的教学模式,提倡活跃和活动。创新教育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教育,思维和行动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会束缚思维,遏制儿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打破正襟危坐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姿态,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思维空间的扩展,为学生个性创造性发展提供机会,从而努力实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让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境界。”
3.提倡质疑发问,鼓励奇思异想。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因此新型课堂应提倡质疑发问,鼓励奇思异想。学生的荒唐问题和不当观点不应遭到粗暴的批评和简单的否定,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就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三、新型课堂应当是开放的课堂
语文是人类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存在和运用于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人人时时在学语文、用语文,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师要努力加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如学习《北京》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动手制作以“我爱北京”为主题的剪贴小报。课内外的联系,开放了学习的内容,丰富了知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中思维的新与活创造了条件。再如,学习《咏鹅》,让学生画一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丽画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色彩美。
总之,创新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向书本开放,拓宽书本的知识点和发展点,让学生在书中阅读积累与语言实践,这是语言发展的源与流,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源与流。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