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论析

2014-09-22 02:07刘华政
大学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行性

刘华政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法律素质事关法治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视角,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律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须性 可行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21-03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素质要求大体有思想、政治、文化、专业、道德、法律等方面。法治中国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知法、懂法、守法、宣法、用法。本文拟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视角,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等方面探讨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接受法律素质教育之必要性

大学生接受法律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任何一所学校所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党和政府开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党的事业的继承人。什么样的继承人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这里的“智”理所当然内含着“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律素质的具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所积极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体现了法律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看起来似乎跟高校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发展,“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传授文化知识并要求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这并非教育的全部,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为人、怎样做事。光有才没有德,不见得对社会的进步能带来帮助。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都没问题的思想,掩盖了孩子很多潜在的不良倾向。”[4]因此,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①

(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法治社会的最基本要求是:有法可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是法治社会的前提,但还只是前提,立的“法”要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尚需普“法”,以使国民知“法”、守“法”、宣“法”、用“法”。而要普“法”乃至践“法”,就必须借助多种平台、形式和途径,通过教育来实现。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大学生代表着未来,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但是法治社会的践行者和维护者,还是法治理念的传道者和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法治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他们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要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打铁首先自身硬”,因此,欲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大学生就有必要接受法律素质教育。②

二、大学生接受法律素质教育之可行性

如上所述,大学生接受法律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完成学业的必然选项

大学各专业都设置有取得毕业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要达到毕业要求,学生须完成必要的学分。“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5]不同的专业及专业层次,学习的课程数量及要求的学分会有所不同,但法律素质教育是任何层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见之于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门课程占3学分。其开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6]

(二)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法律知识传播、普及和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的重任。涉“法”内容,集中在教材的第五、第六、第七章,占教材全部内容的42.9%。第五章旨在使大学生领会法律精神,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第六章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理念。第七章旨在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育部规定:“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这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现实生活的感同身受

法律在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现代大学生对法治已有一个普遍的认同。法律条文,使人们知晓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行为合法,何行为非法,不法者的后果等,为人们的日常言行提供了共循的准则。对于法律,大学生大多均略有所知,但大多知之不多。所知的,也仅限于表面,较为肤浅,还难以应对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近年来屡见报端的大学生违法案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热议。法律素质的缺失和淡薄是剖析其因时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因素。因此,尽最大可能地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个人法律素质,并能真正做到“知法”、“用法”,是在校的每一位大学生的迫切希望和强烈要求。endprint

三、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路径之思想政治课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在法学学科和法律专业的学生中已属常态,但对绝大多数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法律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该如何发挥好这门课在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作用呢?至少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社会理念

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人们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法治观念,并在其支配下参与法治实践。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法治社会理念,以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建设实践,为政治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呢?③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做到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了法治理念,才有法治思维,进而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二)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

法治社会,首先要有“法”,这是实行法治的前提。但法治是一个过程,它既是一个静态的表象,更是一个动态的实践。因此,要使“法”起作用,并使社会实现“治”的目标,达到“治”的境界,就必须使“法”内化为人身肌理的有机部分,渗透入血液,成为其养分。这就要求社会中的人“知法”、“懂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大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知”法,掌握部门法的基本条文。但法治社会维系的关键不在法律条文,而在蕴含其中的“法的精神”。因此,还需要指导他们领会法的“精神”,即“懂”法。“法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应是“公平正义”。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④;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⑤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够得上用“法”。

(三)帮助大学生学会依法维权要领

高校帮助大学生“知”法、“懂”法,旨在使他们最终会“用”法,这是法律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用”法,就是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教材中有限的并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和任务中实现“帮助大学生学会依法维权要领”这个目标呢?一是做好备课这篇文章。一章一节的教学内容该如何组织、怎样有效地表达、如何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怎样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衔接,等等,都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开始前的备课过程中予以谋划并切实做好准备。⑥二是做足授课这门功课。依法维权要领的“教”与“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授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⑦,帮助学生对维权要领的理解。三是下活实践这盘棋子。课外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⑧但是从思政课的课外实践安排来看,不管是内容要求还是时间保障,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把“维权要领”的学习当做一盘棋来下。⑨

[ 参 考 文 献 ]

[1]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k618.cn/kx/201311/t20131112_4194239.html.

[3] 李岚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M].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教育文摘[EB/OL].http://www.pep.com.cn/xxjs/jszj/jywz/201008/t20100827_785692.htm.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9/14485497218s.shtml.

[6]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EB/OL].http://www.edu.cn/nj06_29_8940/20091127/t20091127_425643.shtml.

[7] 王小锡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注 释 ]

①调查还显示,“7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孩子必须在学校学到法律法规方面的系统知识,接受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让青少年从小知法,懂得自爱、自律,敢于维权护法,将来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②《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守“法”,就必须要知“法”、懂“法”;欲知“法”、懂“法”,就必须学“法”。就在校学生而言,欲学“法”,离开教育别无他途。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教材,154页、156页)

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⑤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⑥在这一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补充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权的案例,剖析其中的具体得失和经验教训,写入教案,为教学做准备。

⑦将从传媒或影视作品中选取并经过剪辑的依法维权课件进行展示、播放,辅之以相应的解读、分析和点评,帮助学生对有关维权要领的认识。同时,兼之以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投身其中,积极参与。

⑧课堂所学是否真正掌握,需要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加以检验。

⑨如何下活这盘棋?一方面,要布置好课堂教学后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课件形式提供一件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维权事例,教师再逐一点评,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找不足、完善提高。另一方面,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近期或即时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维权案件及时跟进了解,指导他们设身处地地尝试作出自己的行为判断,并与案件最后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