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2014-09-22 03:03侯银梅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原词谐音读音

侯银梅

(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侯银梅

(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谐音是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分别从网络谐音词的分类、特点、表达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网络语言 谐音 方言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是指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借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通过发音相同或相似的特点表达含蓄、委婉或曲折的意思,达到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目的是强化表达效果,有效透露信息、传达感情。通过转换谐音,新词可以表达原词不具备的意味,从而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生造词是指现代汉语中没有、为了表达需要临时造出来的词,或被赋予新内涵的词。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语言中谐音词语的种类、特点、表达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谐音词的分类

根据书写形式,网络谐音词语大致可分为三类:汉字谐音词语、数字谐音词语及混合谐音词语。

(一)汉字谐音词语

1.谐普通话读音。“取代原词的谐音词语所谐读音为普通话的读音,普通话读音是连接谐音词语和原词的纽带”[1]。比如:板斧(版副,版面副主编)、斑竹(版主,论坛管理员)、驴友(旅友)、色友(摄友)、筒子(同志)、童鞋(同学)、围脖(微博)、油菜(有才)、油墨(幽默)葱白(崇拜)、果酱(过奖),等等。

2.谐方言读音。“取代原词的谐音词语所谐读音为某种方言的读音,方言读音是连接谐音词语和原词的纽带”[2]。比如:灰常(非常)、灰机(飞机)、介个(这个)、可耐(可爱)、米(没)、木有(没有)、偶(我)、偶面(我们)、神马(什么)、稀饭(喜欢)、银/淫(人)、肿么(怎么),等等。由于各区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各地网民有时会利用方言音创造网络谐音词。长期以来,普通话一直是汉语交际的主流,方言只在方言区域内使用。虽然网络中仍以普通话为主流,但利用方言谐音所造词语使方言区的网民用合乎自身习惯的语言更自由地表达感情,而且达到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随着使用范围越来越大,这些词语逐渐突破方言区域的限制,在网络语境中逐渐普及开来,如“神马(什么)、肿么(怎么)”等词。

3.谐外文词语读音。由于电脑的操作系统和一些软件的使用上英语占主流地位,而英文属于表音文字,因此在进行智能全拼输入时把英语单词汉语拼音化,输入同音或音近的汉字表示原来的读音,它们在意义上不存在任何联系[3]。如“伊妹儿”表示“E-mail”,“谷歌”表示“Google”,“猫”表示“调制解调器(modem)”等,这些都属于谐英文词语读音的词。

(二)数字谐音词语

“数字谐音词一般是根据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运用数字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方便的符号,表示特殊含义的字或者词语”[4]。如“88”表示“拜拜”(再见)、“7456”表示“气死我了”、“555”表示“呜呜呜”(哭泣之声)、“5201314”表示“我爱你一生一世”……这种数字谐音造成的新词,是通过汉字的发音与数字的发音相近,由数字的读音来谐汉字的读音,从而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有些数字谐音词语是根据方言来谐音的,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因为一些方言“sh”和“s”不分,方言区的网民经常把“4”读为“是”。又如246谐音“饿死了”是根据方言谐音而成的。

(三)混合谐音词语

在网络谐音词语的实际运用中,汉字、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等书面符号混用现象是很普遍的。如:3X(Thanks)、3Q(Thankyou)、P9(啤酒)、E网情深(一往情深)、I服了U(you)、把他T(踢)出群……

二、网络谐音词的特点

(一)造词具有任意性

“词语音义之间的任意性使网络谐音词语在产生时也具有任意性。网络谐音造词的广泛使用与计算机输入和屏幕显示的特殊表达方式密切相关。拼音输入法由于操作简单易记,只要掌握汉语拼音即可,备受网民青睐。汉语同音近音词语的大量存在为网络谐音词语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当输入一个词时,字词候选窗口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音同音近词以供选择。网民们可能错选与原词音同音近的词语又懒得纠正,有时是故意选择别字或同音词以满足某种表达需要”[5]。如用“筒子”替代“同志”,“童靴”替代“同学”,这使网络谐音词呈现出任意性特点。数字谐音词语更能体现任意性。首先,数字读音谐汉语、英语读音均可。其次,即使只谐汉语读音,其对应的读音及相应汉字也不止一个,无一定规律,而要看具体的语境。如采用汉语读音,从0到9,几乎每一个数字相谐的词语(汉字)都不止一个,如“8”,在“885(帮帮我)、848(不是吧)、837(别生气)、88(拜拜)、8013(伴你一生)”中分别表示“帮、不、吧、别、拜、伴”等不同的意思。

系统采用“可设时段+闭环系统”方式设计。可设时段,指在不同的地区春夏秋冬四季跟踪开始和停止的时段可以设置[6]。闭环系统,是指系统处于跟踪时段内,由感光部分采集当前跟踪位置信息→控制部分根据位置信息处理是否要姿态调整:①不调整→进入时间间隔(根据精度要求设定)→感光部分采集当前跟踪位置信息;②要调整→根据位置信息处理情况,驱动双轴传动装置进行一次水平方位和垂直高度姿态调整→感光部分采集当前跟踪位置信息[4-5]。其系统框图如图4。

(二)理解具有倾向性

一个谐音词从开始被创造,被少数人运用,到逐渐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这个谐音词经常在相似语境中出现,就会使人们在相同或者相似语境中,理解这个谐音词语时具有倾向性,使新造词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词语。如“围脖”替代“微博”,至今已经超过“微博”本身的使用频率,无论网上网下。因此,网络中“围脖”一词很容易被网民理解成“微博”,“织围脖”很容易让网民联想到“写微博”,可见这种对网络谐音词语理解的倾向性特点。语音的相同或者相近,是联系谐音词与原词之间的纽带。利用声音上的联系,网民在网络这个特定平台上,不仅创造出了众多谐音词,而且在表达的同时,达到了新奇独特、幽默诙谐、形象简洁等特定的修辞效果。

三、网络谐音词的表达效果

网络谐音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新奇独特、诙谐幽默、简洁、形象、含蓄等方面。每一个网络谐音词语并不是同时具备上述所有表达效果,但不止其中一种效果,一般会呈现出综合性的效果。

(一)新奇独特

新奇独特是网络谐音词语最鲜明的表达效果。新奇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出人意料,让读者印象深刻,最容易被网民自觉运用并积极仿效。网民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特殊群体,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喜欢创造和运用新奇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网络交流。比如,运用方言谐音词语进行表达,体现地域方言特色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他们彰显语言个性;“88(拜拜)”、“3Q(thank you)”用独特的书面形式达到更简洁的效果;不用“帅哥”,却喜欢用“帅锅”,也是为了追求独特的语言个性和新奇的表达效果。

(二)幽默诙谐

很多网络谐音词语的出现都带有调侃的意味,如对“杯子”的指称以前并没有“杯具”的说法,将“悲剧”用一个完全新造的谐音词语“杯具”代替,以调侃口吻淡化悲剧色彩,诙谐之效很明显。“油墨(幽默)、油菜(有才)、油菜花(有才华)、有木油(有没有)”等莫不喜感十足。将“压力山大”说成“鸭梨山大”,在调侃中把压力故意写成“鸭梨”,借谐音词语的形象色彩舒缓压力。这些网络谐音词语莫不具有诙谐幽默之效。网络谐音词语与原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词语的语音上,区别在词语的字面义上,此义与彼义不相干却要密切联系是产生幽默感的主要原因。

(三)形象生动

词语的形象性可以淡化语言的抽象性,通过联想和想象,使词语指称的事物更加形象化。网络谐音词语大多为网民借助谐音联想出来的,因而颇具形象性。如网络高手经常被网民们称作“大侠”,让人想象到武功高强的大侠的样子;有时被称为“大虾”,形象地描摹网络高手长时间在电脑前埋头伏案工作的状态。这形象还包括声音的形象,绘声绘色,从谐方言读音的谐音词语在这一方面表现更明显,如“肿么了”、“看灰机(飞机)”等词语形象地描摹说话者的方言口音,使人如闻其声。

(四)含蓄避讳

采用谐音方式造词有时还具有含蓄避讳的功能。为了表达含蓄,网民们将一些粗俗词语转换成另一个词语表达。汉语传统表达中,谐音如果用于避讳,那么一般在表达中尽量避开某音,属于消极避让,新兴的网络谐音词语却以一种积极态度,在表达中积极寻找谐音的另一种书面符号形式,以音同音近的谐音形式(全拼或者缩略),创造出同音异形词代替。当然,有时并不完全为了含蓄和避讳,而是故意用这种含蓄谐趣的形式调侃,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五)简洁快捷

有些网络谐音词语在用键盘输入时简洁快捷,输入效率极高。比如:“See You”缩略成“CU”,用字母的读音谐“See You”的读音,表达“See You(再见)”的意思,或者用“88”表示“拜拜”(再见),这些表达形式简洁,输入时很省时便捷。因此,网络谐音才成为众多网民经常运用的表达。一些外文谐音词语、数字谐音词语及混合谐音词语大多具有这种表达效果。

四、网络谐音词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语言中谐音现象形式多样,富有变化,从侧面反映了词汇鲜明的时代特征[6]。随着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逐渐扩大,网络谐音词语走出网络渗透到日常生活语言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网络词语对外渗透最明显的表现是其在纸质媒体中的运用。由于网络词语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必然对语言规范带来一定的冲击,很多词语和用法是不规范的,甚至称不上“词”。特别在网络以外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语可能会因读者听不懂而影响交际效果等。要谨慎运用网络谐音词语,特别在网络之外应当谨慎使用。

[1][2][5]周建民、杨扬.论网络谐音词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J].江汉大学学报,2012(3):30,31,32.

[3][4]李进学,李淑娟.网络语言中的谐音造词[J].大众文艺,2010(19):134.

[6]冯念,冯广艺.网络词语的谐音及规范问题[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139.

猜你喜欢
原词谐音读音
“那”与“哪”的读音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三姐妹
谐音词的规则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绝妙的数字灯谜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