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提高的方法

2014-09-22 13:17丁运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7期
关键词:三连音旋律节奏

丁运成

从视唱练耳基本理论形成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为音乐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各地区输送大量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中,视唱练耳主要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理论素养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对于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必须经过1年左右的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形式的单一性。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采用教师范唱,逐句教唱以及单音、音程、节奏和旋律听辨的传统方式组织教学。

其二,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延续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思路,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复杂。

其三,对象的不明确性。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

其四,效果的不显著性。只是单纯地训练唱谱、听辨等能力,对于学生音乐情感、音乐素养的培养较为缺失。故经过1年左右的学习后,学生只能唱一些乐谱和听几个单音或旋律等,对于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感知鉴赏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要从学生自身、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主观上,要从认真研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学对象的水平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训练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换句话说,视唱练耳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需求。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可以看出对幼儿老师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时应在掌握够用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上,突出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活动中尤为重要,对儿童内心律动形成及肢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音乐节奏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节奏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节奏的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节奏感往往是通过严格、准确的训练形成的。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织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如:跟随节拍器进行视唱、肢体律动、合唱等。在训练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掘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受,体验各种节奏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对各种节奏型进行不断地练习,逐步将每种节奏律动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感。

2.节奏的训练方法。

节奏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前十六、后十六、切分节奏等等,每一种节奏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表现形式传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在训练时,应根据节奏自身特点,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对每种节奏都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力。

如“三连音”节奏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示范。在训练前,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是学生认知或了解“三连音”节奏的重要途径。

第二,反复教唱。当学生对“三连音”有一个初步印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模唱,掌握三连音的节奏。

第三,肢体表达。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连音”的律动,进一步感受“三连音”节奏特点。

第四,感知节奏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体现“三连音”律动特点的音乐,设计游戏,让学生感受“三连音”律动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一定要与具体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种节奏,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三连音”是什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三连音”有一定的认识,并对这样的节奏感兴趣。学生在课下就可以自主地进行训练,从而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加速节奏感的形成。

(二)旋律训练

旋律在音乐的各个要素中是最能够传递情感的,是让儿童感受音乐情感、增强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旋律的训练同样尤为重要。

1.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感,主要是学生对旋律的认知、感受、体验、表达等等。对于一首旋律,它的音乐情感是欢快地或是悲伤的,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身内心的体验,将各种旋律固化为内心的感受。如欢快的旋律形态是什么样,悲伤的旋律形态又是什么样子等等。

2.旋律的训练方法。

旋律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其一,聆听。通过有意识地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学生对不同旋律进行感受,并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旋律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

其二,视唱。通过聆听后,学生对所唱旋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到教唱环节。视唱时,首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然后通过反复演唱熟知旋律;最后通过完整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

其三,展示。当所唱旋律以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现旋律。演唱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让学生感受同一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其它音乐要素的训练

音乐要素除了节奏、旋律外,还有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这些要素都有体现。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专学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音乐其它要素的体现形态相对直观,融合性较强。故在训练时,可融入到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当中,如音乐速度可以融入到节奏训练当中。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各学科、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组织教学。如音乐、视频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忧伤与欢乐;各种音乐软件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各种网络素材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意义

我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弱,音乐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就业所需组织教学。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必须的、够用的音乐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自身的音乐素养;第三,教学中将音乐的各个要素与游戏结合起来,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充分融合,在创设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对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做时代的牺牲品,要做时代的创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猜你喜欢
三连音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YOUNG·节奏
论桑弗(SHUFFLE)节奏的训练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