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敏婷 兰亚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事物想要拥有持续的活力都必须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幼儿而言,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灵魂,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它本身的吸引力、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提升每一次游戏的生命力,让其拥有持久的活力,对幼儿本身而言,可以满足其充分游戏、重复游戏的心理,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造力;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变换游戏规则体现难易层次,满足儿童能力的差异性需求
任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教师对于游戏的选择,应该同时考虑其“教育性”和“自然性”,让幼儿趣味盎然地获得相应地发展。要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必须有挑战性,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调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游戏生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变换玩法,不断在纵向上提升难度。例如,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教师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剪纸、捏泥、搓面团,还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但如果每天玩相同的游戏,难免会缺乏吸引力;如果每天都换一个全新的游戏,对教师而言,可能会造成准备的负担。如果教师能对原有的游戏进行简单的规则改编,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素材维持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能力,而且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规则的简单调整会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学会在其他的游戏中举一反三,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规则。
李老师带孩子们玩“理发师”的游戏,先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像理发师一样剪头发啦!来,伸出我们的双手,一只手五指分开,做头发,另一只手做剪刀,我们会听着音乐来剪头发,‘咔嚓一声只能剪掉一根头发……”小朋友很快学会了,玩得很开心。第二天,李老师又带孩子们玩了几遍,大部分孩子都比较熟练了。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剪头发啦!每个人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跟她面对面,每人出一只手,商量好,一个人做头发,另外一个人做剪头发的 人……”小朋友来劲儿了,玩得笑成一团。这样又连续玩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李老师说:“今天,我们仍然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剪头发,不过,今天,我们每个人和自己的好朋友都出两只手,商量好,一个人做剪刀,一个做头发,现在我们每组都有两把剪刀,两头头发啦,听到‘咔嚓的时候,两把剪刀要同时剪头发……”孩子们再次玩得兴致勃勃。又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说:“今天,我们仍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剪头发,不过,这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剪刀,也有自己的头发,你剪好朋友头发的同时,好朋友也会用他的剪刀剪你的头发,听到‘咔嚓声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剪对方的头发……”孩子们笑成一团。后面一段时间,当孩子们再玩理发师游戏时,有的自己玩,有的两人一起玩……
我们可以将案例中手指游戏“理发师”规则变换方式总结如下: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儿,一只手做剪刀,另一只手做头发;稍微增加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每人出两只手,但两只手做相同的动作,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两只手分别做剪刀和头发,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基于这样的启示,很多手指游戏都可以将其规则进行这样的调整,不断从纵向上增加难度。比如,“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一只手五指分开,做荡秋千的五只猴子,另外一只手做大鳄鱼的嘴巴;稍微增加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每人出两只手,一个人两只手均做猴子,另一个人两只手均做鳄鱼,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两只手分别做猴子和鳄鱼,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再比如“两只小鸟”、“五个调皮宝宝”等手指游戏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原则进行调整,不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同时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二、充分挖掘游戏素材的多元价值,满足儿童全方位的发展需求
规则的变换不但可以从纵向上增加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还能从横向上扩展教育价值,实现同一幼儿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都会唱“两只老虎”这首歌,小班时,大部分老师会带孩子做边唱边做歌表演活动,到了中大班,这首歌便很少被用到。中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来玩两只老虎的游戏,不过,要注意听老师唱的词,老师唱到身体哪个部位,你们就快速地指出自己的这个部位,比如,老师唱到‘一只没有眼睛,你们就快速地指出自己的眼睛……”游戏开始了,王老师故意唱到一些孩子平时提及少的身体部位,如咯吱窝、胳膊肘、肚脐眼等,孩子们兴奋异常,笑成一团。过了几天,王老师又对小朋友说:“我们今天仍然来玩两只老虎的游戏,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字宝宝(字卡背后有图片提示),这些字宝宝分别代表我们身上的不同部位,注意听,老师唱到哪个部位,你们就快速地找出代表这个部位的字宝宝……”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
相同的游戏素材,稍微改变规则和玩法,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教育价值。案例中王老师的第一种玩法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听、动统合能力,同时让孩子感知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二种玩法在培养孩子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初步的识字兴趣,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视、听、动统合能力。基于这样的启示,很多传统的游戏素材都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实现更广泛的教育价值。例如,抢椅子的游戏,传统的玩法是依次减少椅子,没抢到椅子的人依次退出游戏。如果为了减少退出者的等待时间,可以稍微调整规则,如“没抢到椅子的人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坐在他腿上”,一轮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受欢迎,大家说说喜欢他哪些地方,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行为。另外,数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抢椅子游戏让孩子体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教师只要具备游戏规则调整的观念,就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挖掘原有的游戏素材,有效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三、巧妙变换游戏材料形式,提升游戏生命力
游戏材料的简单变化,不但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精力,还可以衍生出新的教育价值,使游戏保持其吸引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安老师在角色区投放了两个托盘,一个大水杯,四个小水杯。刚刚投放时,由于可以真正倒水,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非常开心,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自己做家务,都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倒水的工作,非常投入。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了,很少再进行倒水的练习工作。安老师给托盘上放了一小袋橘子粉,孩子们又来了兴致,爱上了冲橘子汁的冲调工作,倒水、再搅拌、再倒水、搅拌,每次倒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控制水的量。过了一段时间,安老师又在托盘里增加了草莓粉,孩子们又开始探索起草莓橘子汁的冲调方法。又过了一段时间,安老师询问孩子们,怎么样冲调出来的饮料好喝,孩子们七嘴八舌,都说自己冲出来的饮料最好喝,至于是怎么冲调出来的,有的说要放很多的草莓粉,有的说要放很多橘子粉。安老师说,要不大家都做一份产品说明书,这样其他人拿着我们的说明书,也能冲调出好喝的饮料了,于是投放了一些简单的记录表,孩子们又来劲儿了,边冲调、边记录。
相同的游戏,所使用的材料稍微有些变化,就能让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基于上述案例的启示,很多游戏活动都可以通过材料的简单变化、调整来提升其生命力,让幼儿有不同感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同样是绘画活动,材料的变化调整至少可以从画纸、画笔两个方面考虑。画纸方面如绘图纸、打印纸、色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皱纹纸、各种各样的布;同样的画纸可以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可以是方方正正的,也可以是细细长长的,可以是圆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画笔方面,除了传统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之外,还可以是粉笔、棉签、毛刷、布条、筷子、勺子等。教师只要掌握了材料变换的原则,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出很多材料,让幼儿保持游戏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借助同伴关系推进游戏水平,提升游戏生命力
同伴关系是幼儿游戏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关系,进入同一个活动区后,幼儿之间会自然建立相应联系,相互模仿、交流、合作等。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巧妙地运用同伴资源,为原有游戏增添趣味,维持幼儿兴趣的同时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中班的建构区里,4个孩子“各自为政”,忙乎着搭建自己的作品。玩了一会儿,由于大家对材料的使用都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于是开始聊起天来。天天说:“你们知道吗?上星期爸爸带我去游泳了……”瑶瑶说:“我也会游泳,我还会打球呢·……”李老师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决定介入。她扮演成买房的顾客进去了:“请问你们这里有别墅卖吗?我想买栋别墅,要带游泳池、球场、草坪、花园,停车场……”几个孩子一听,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哲哲说:“有啊,不过你得等会儿!”李老师说:“好,那我等会儿再来看房子。”说完,李老师退出,在外面暗自观察。只听几个孩子商量:“那我们快来盖别墅吧,我建停车场,你修花园……”分享环节,几个孩子异常兴奋,而且约定明天仍然一起玩,计划建构一个大型购物场所……
案例中的李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简单的建构房子失去了兴趣,于是,以角色介入的形式假扮成顾客,引导幼儿设置共同的任务,启发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巧妙地将幼儿的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转化为合作游戏,在维持幼儿建构兴趣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游戏水平。基于这样的启示,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恰当地以自身为媒介,借助同伴关系的力量,积极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基于以上四则案例的启示,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从纵向上提升游戏难度;挖掘游戏的多元价值,从横向上扩展游戏玩法;变换游戏材料形式,保持游戏吸引力;借助同伴之间的关系和力量,推进游戏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升游戏的生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铭.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六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旭花、韩冰川.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莫源秋、韦凌云.打造幼儿园魅力班级的64个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