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胜
摘 要:人类社会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3G、4G技术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我们形影相随,移动时代已经来临,移动媒介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娱乐、银行、社交的角度对移动媒介对生活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移动媒介;移动社交网络;生活
移动计算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变革势不可挡。社交网络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希望通过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来获取自己对信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大幅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而移动计算技术凭借其自身技术优势,无疑会增强社交网络的功能,增加其效用。这样的关系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移动技术与社交网络的融合,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让我们再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增长知识。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商业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决策就是信息,而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无疑会让更多的商业领袖做出更快更加睿智的决策,也可以让消费者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消费决策。信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正在经历可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媲美的“信息革命”。
移动媒介在娱乐、银行货币、社交等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其影响力日益深远,对生活造成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
一、移动媒介对娱乐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与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到位,包括移动设备的建设、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的应用等。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一个网络应用只需要配套相应的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它们。这种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各种费用开支的缩减。比如,要对一个顶级的控制台游戏进行平台研发时,大约需要花费1800万到3000万美元,需要几百人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但是要研发一个移动游戏却仅仅需要3万到30万美元。这种差距势必会影响到传统游戏的研发与普及。
人们习惯于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体的各种信息。传统的媒体呈现给人们的只是文字和图片,人们接受起来也比較费时费力,而视频、移动新媒介等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影像,不仅可以听到各种新闻或者好友传送过来的声音,还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等直观地感受到它。这些体验在移动技术的参与下被人们随时随地地感受到。然而由于条件所限,以前的视频图像往往和固定笨重的设备绑定在一起,我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出现在电视机前,才可以看到我们希望获知的新闻或体育赛事;想要看电影,我们必须得去电影院或者通过DVD;想玩游戏,我们不得不去特定的场所使用一些特定种类的游戏机,等等。传统媒介的这些特征束缚着我们的获取功能,影响着我们观看影像的数量与质量。然而,移动媒介的来临,使得这些不便之处一去不返,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影像,甚至是所有。移动着的媒介,联通着全世界,它的快速高效发展意味着传统的实体媒介已经失去它以往的辉煌,将成为多余的负担。
二、移动媒介对银行的影响
银行产生之初,其最原始的目的就是确保资金的安全。如今,随着信用卡、各种银行卡的出现,现金正在逐渐消失,自动柜员机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银行的作用将怎样体现、怎样转变呢?不管银行的职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存在的价值依然不减,银行还将一如既往的存在,保障资金和交易的安全,唯一改变的就是其形式在不断变化。假设你在手机上存了一定数额的现金,当然这笔现金是以数码的形式存放的,一旦你的手机丢失,这笔数码现金随之丢失。比较幸运的是,由于手机有安全防范措施,持有你手机的人不能进入你的账户。不幸的是,你自己也没办法进入账户了。这时候如果要取回你的数码现金,就需要在银行的服务器上保留账户记录。在新世界,银行将把你的货币价值作为记录保存在一个数码金库里。
银行将一直存在,但是支行将会消失。在旧世界,如果你需要抵押货款或者办理其他业务,你得去你家附近的银行网点。网点设于一座很奢华的大厦之中,你走进大厦与坐在供电供暖、舒适的办公室里、隔在防弹玻璃后的银行职员谈话,这些职员享受着这些优越的办公环境,有着优厚的医疗保险,甚至乘坐着公司派发的汽车,等等。而所有这些高端奢华的背后都是作为银行的日常管理费用由顾客以按揭的方式来买单。于是,你会被迫多支付一定数目的基点或者一定比例的利息。也正是这些通过按揭转嫁过来的管理费用推动了按揭房供的上涨。但是,移动浪潮的来临,推动了数码信贷的发展,通过数码信贷,你可以用你的移动设备访问一家荷兰的网上银行。如果这家银行愿意为你提供比本地银行按揭利率低一些的贷款,那么我想没有多少人会依然去选择本地银行的。我们正快速进入一个新时代,阻碍金融全球化的只有规章和法律,而不是物理定律。
三、移动媒介对社交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这样紧密联结的社交关系促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发布和传播,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可得性,造就了社交网络的普遍性,因此,社交网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活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随身携带性使得人们可以在每天的空闲时刻随时随地地使用社交网络,通过社交网络与好友保持联系或者浏览新闻网页、获取所需信息。这样的网络功能或者是网络环境无疑会成为个人的一个很好的释放渠道,但是其弊端就在于缺乏隐私保护,这样开放的沟通环境对于那些试图隐匿真相的人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
现如今地球上最繁忙的社交网站Facebook用户数量在2011年就已达到8亿,伴随其他一些社交网站的消失或者淡出, Facebook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它了解社交网络工作的原理,而且发明了可以海量扩容的技术。在Facebook网站上,你可以与一个你想联系的陌生人取得联系,并且相识甚至成为“朋友”,在彼此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是相互同时进行的。你更新的动态可以被“好友”看到,同样,你也可以看到好友的最新动态。这样,好友之间就可以分享彼此的经历。早期的社交网络只不过是个交友的场所,而Facebook则是一个社交宇宙:用来娱乐、公开相片、进行病毒营销、发布公告、发布个人信息甚至墓志铭的网站。它是一个可以播放任何东西的媒体,从早晨的哈欠到拍到的视频谋杀。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站,集社交和商务于一身,帮助职场人建立联系、跟踪趋势、寻找工作以及聊天。在线下,人们百分之五六十的工作机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通常是朋友的朋友,所以一个根据这个模式建立的网络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移动技术的即时性和普遍性的推动下,社交网络正在获得出乎意料的力量,并不断推陈出新。在许多方面,社交网络正在演变成一种全球有机体:随着每个新成员的加入,它不断地拓宽范围、充实知识库。我们不仅和朋友联系,还和一个拥有实时的全球意识的集合智能相联。随着未来几年移动社交现象的演进,我们将看到它适用于更多出人意料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R. 多米尼克、罗杰?D. 维曼 著.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M]. 金兼斌等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2] [美]尼葛洛庞帝 著.《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
[3] 李丹. 社交网站用户的行为和动机[J]. 《传媒观察》. 2009. 第4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