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理论依据、路径走向

2014-09-21 03:16秦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改革

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优质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才能。当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内容狭窄、脱离生活、单一重复、设计随意、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应以新课程标准、“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进行改革,重构作业观,赋予语文作业新内涵,创新高中语文作业形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改革 理论依据 路径走向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业现状

(一)内容狭窄,脱离生活,单一重复。作业内容狭窄,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语文作业变成纯技术的训练。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学生作业以抄写字词、书本,做一课一练、试卷等为主。作业布置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被剥夺。作业评价“一刀切”,重成绩,轻过程。

(二)设计随意,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系统性。当前的语文作业大多是针对某篇课文或某个单元进行设计,不同作业之间往往缺乏较强的关联性。没有从教材的整体设计出发,很多作业都是教师临时想出来的,没有长远规划,顾前不顾后,只顾单篇、单项而不顾序列、系统,形不成完整的作业体系。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技能的习得、思维的训练。

(三)平时作业少,一到复习,则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教师大多从高考试卷中摘取题目,或者四处搜寻所谓的模拟题、仿真题供学生练习,认为只要把试题中的各种类型讲透讲深,反复操练,考试时学生就能得高分。其结果是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1]。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文课程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但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范、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终生学习的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的打底”[2]。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认知发展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其更能干的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3]。维果斯基重视教学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学和发展相互影响。他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架,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域,完成作业。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该评估学生认知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以确定恰当的作业目标,进而落实为适当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量等。此外,作业设计应能够在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使他们能够完成原来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4]。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新知识,还要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建构主义虽然很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也不否认外部的引导,即教师和同伴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合作学习就是典型[5]。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适当增加合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每个人不同程度地具备这些智能,并在不同智能上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因而不同个体能力会有差异。绝大多数人的多种智能在鼓励、强化等合适的教育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作业设计应力求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从各个类型的智能角度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成功的机会[6]。如用演讲、阅读、写作等培养言语智能;用梳理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列提纲等培养逻辑智能。另外,作业设计还应具备个性化和层次性,避免整齐划一,尽量让作业能够发展和展示不同个体的多种智能。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的路径方向

(一)重构作业观,重新审视作业功能

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重构作业观,赋予作业新内涵。作业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自觉的需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和期待。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师生重要的教学交往方式,是学生课堂内外、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真实空间,为提升学生生命智慧和彰显独特个性奠定基础[7]。

(二)创新作业形式,促进作业形式多样化

1.布置分层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或是布置同样的作业,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作业更有层次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布置主题作业。所谓主题作业,是一种以作业为载体,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的作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主题作业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又被称为“长期性作业”[8]。例如,布置探究杜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或组织一场有关语文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小论坛等形式的作业。

3.布置日记作业。学生定期向教师呈交写有自己的思想、感受或者提出问题的日记。在日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写出评语,这种交流可以沟通师生的情感,师生之间好像架起了“热线”。应该注意的是,交流要避免流于形式,避免空谈,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真心想与学生交流,学生只有放松思想,才能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4.布置合作作业。如在教授戏剧单元时,布置课本剧演出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定角色、做道具、布置舞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家出谋划策、互相交流帮助,在互动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培养合作能力,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尝试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与各科教师合作完成的作业。

注释:

[1]吴红云:《探讨高中语文作业形式》,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4期。

[2]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6]黄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设计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8]宋广文,康红芹:《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与学生学习关系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2期。

(秦超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0)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大连市体育中心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改革创新(二)
某车载信号源的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