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献华 施良森 郑倍奋 施文叠
在常见的骨质疾病中,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因为骨量减少和骨质量衰退引起的骨折病症,多在老年人群和骨量减少的骨质疏松患者中发病,骨质疏松骨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2], 并降低骨折的愈合时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再骨折的风险,本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初次发生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和风险,为临床预防骨折后再骨折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东莞市石排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确诊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142例,年龄均大于50岁,平均年龄(72±6.8)岁。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骨折病例,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118例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对照组中是骨质疏松再骨折患者24例。试验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年龄(67.7±8.5)岁,女性 83例(70.3%),男性 35例(29.7%);对照组(骨质疏松再骨折患者)年龄(72.7±9.5)岁,其中女性18例(75.0%),男性6例(25.0%)。
1.2 方法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BMI指数、性别、骨折部位、运动的协调性以及患者由平卧到站立位置所需的转换时间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类型、Charlson合并症指数、股骨颈DXA骨密度测定T值等进行技能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观察,完成随访113例,发现再骨折6例,再骨折风险发生率为4.8%,其中女性4例,占再骨折患者的66.7%,平均初次骨折(4.1±2.8)年后发生再骨折,骨折类型中股骨颈骨折5例,占再骨折例数的83.3%。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与老年人体力下降、视力下降、机体协调能力差以及骨质降低有关,临床观察发现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仍存在再次引发骨折的风险[3],这主要因为:(1)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具有骨密度值降低的特点,而且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管状骨的骨外膜下的成骨过程比较缓慢,骨小梁也在变薄,骨对载荷的传递和扩散功能也在丧失,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治愈,增加再次骨折的可能。(2)骨质疏松骨折作为老年人群多发病,临床治疗难度大。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以及器官的功能退化,使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愈骨折的几率降低[4];而且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愈合力也比较迟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在短时间中也很难改善,因此其再次骨折的风险也明显增大,老年人对骨折手术的适应力也比较低,这些都加强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治愈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多为女性,占66.7%,这主要是以为女性在年老后骨量丢失快速,而骨量与骨强度有密切的联系,是增强人体骨质强度的重要元素。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为4.8%,且83.3%为股骨颈骨折。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仍存在再骨折的风险,所以临床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的危害。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改进,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也有了很多选择,比如对骨疏松患者实施脊柱后凸成形术,可以使患者在术后就能进行床下活动;对骨疏松患者实施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术,可以强化骨骼的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有很好的治愈效果[5]。而且,在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对于预防再次骨折也有很好帮助。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治愈后,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此类患者在2~4年内会有再次发生骨折的危害。患者可以在骨折治愈后,可以定期去医院复查骨密度来预防再骨折危害,对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髋关节、脊柱骨折、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更应该使用药物在临床中积极配合治疗骨质疏松,还要做防跌倒的运动协调,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使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仍然存在,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的风险。
[1]董锡亮.杨燕琼,杨子斌.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5):47-48.
[2]孙江波,刘绪银,廖怀章.骨质疏松症中医定位辨证与骨密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33-35,38.
[3]罗令.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干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40-41.
[4]夏玉萍.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78-179.
[5]阮文东,王沛,雪原.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