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2014-09-20 07:58闫晓前许航线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课程体系校企

闫晓前,许航线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考核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化工行业具有品种多,生产过程复杂,技术密集度高,工艺条件高温、高压,反应介质易燃、易爆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高职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除了掌握从事职业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具有敬业爱岗、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吃苦耐劳、沉着冷静、遇事果断的职业素质,还要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律意识。因此,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指导思想、制定原则、基本框架、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模式流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要结合行业特点,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

一、构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高[2006]16号)和(教高[2010]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具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切实满足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需求,突出立德树人,突出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技能教育,突出终身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及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适应区域经济要求

要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及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二)深入开展调研

在企业和专业市场调研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吸纳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加强素质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各种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将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与实施

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组课程开发团队,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推行“双证书”制度

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相对接。

(六)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描述、毕业条件、学分替代、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课程体系由两类六领域构成,两类是指必修课和选修课,六领域是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公共拓展学习领域及素质教育拓展领域。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可按照理论课、实践课及一体化课程三种组织方式开展教学。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学历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形成的阶梯,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

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为促进学生较为容易掌握某项技能或较高质量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开设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以基本理论、技术知识、技能训练、工具使用等教学为主,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实用够用为度原则,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行动导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的动作技能及心智技能得以练就,专业技能、工作技艺得以定型,进而完成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能力的形成。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以形成,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及基本职业素养得以形成。该类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为主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特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模式,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因素而开设的一类课程,拓展领域课程是一些知识积累及使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丰富的课程,可分为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辐射到专业边际范围的一些课程,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课程的选择性学习,拓展了专业能力,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公共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相关公共文化课程、公共艺术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以不同学科领域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优美情感和健康人格;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各学科的前沿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拓展领域是学生课外选修课程,如参加学院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各类各级科技技能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拓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四、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的开发坚持“五融入”的原则,即:融入产业要素,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融入行业要素,坚持行业标准和规范;融入企业要素,打造个性化课程;融入职业要素,体现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践要素,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也就是适时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五大高职教育职业性要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面向,通过专业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的业务范围分析,确定专业的工作领域,并进行工作领域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要求,校企联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岗位相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五、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流程

针对化工产品生产的特点和化工生产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校企共同实施“六学期、分段式、虚实交替”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见图2)。以典型化工产品生产任务为项目导向,考虑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及实际工作项目的可操作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交替,虚拟仿真与岗位实操交替。在每个学期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相应的能力提升,最大限度地使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融合到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能力的进阶,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3]。

图2 “六学期、分段式、虚实交替”教学模式图

六、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专业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根据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要求,广泛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形成由企业专家、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师、学生信息员、企业信息员共同组成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掌握校内外教学动态,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了解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和工作体会。通过多渠道信息反馈,使教学过程动态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制订完善的专业校内、外教学评价标准。校企共同完成对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测评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考核,形成多元化考核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指导思想、制定的原则、基本的框架、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流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能结合行业特点,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实现校企联动办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相耦合,强化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图3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邓志辉,赵居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

[2]蒋丽华,王亚鹏.试论高职课程开发与职业性要素的渗透[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109-111.

[3]闫晓前.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8):241-242.

猜你喜欢
化工类课程体系校企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