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中的应用

2014-09-20 03:35吴小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渗品管圈套管

吴小梅,王 燕,王 微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二病区,江苏镇江,212002)

品管圈活动(QCC)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1],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QCC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3],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易于固定和能有效满足输液、输血等临床抢救需要的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加、皮下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特性[4],导致留置时间常常达不到国外资料显示的96 h。针对这一现状,本科开展了以“降低老年患者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2年4月成立QCC小组,小组成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5~38岁,职称为主管护师1名、护师 6名、护士1名,文化程度为本科4名、大专3名、中专1名。邀请护理部副主任为辅导员,护士长担任圈长,设1名秘书进行资料整理及校对。所有成员均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成立后每周召开圈会1次,会前利用板报通知会议主题。调查2012年5月1—31日(开展QCC活动前)留置套管针输液老年患者198例(以穿刺留置拔管为1例),年龄 65~83岁。另选择2012年9月1—30日(开展QCC活动后)留置套管针输液老年患者198例,年龄65~85岁。

1.2 实施方法

1.2.1 选题:由圈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进行主题评价,最后确立“降低老年患者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为活动主题。

1.2.2 现状调查:首先确定降低老年患者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衡量指标,公式为(监测期间套管针非预期拔管例数÷监测期间置管总例数)×100%。根据穿刺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原因(外渗、堵管、脱管、渗血、静脉炎)设计查检表进行现状调查。调查2012年 5月1—31日留置套管针输液老年患者198例,结果显示外渗29例(14.65%)、堵管24例(12.12%)、脱管20例(10.10%)、渗血13例(6.57%)、静脉炎1例(0.51%),累计非预期拔管例数87例、非预期拔管率为43.95%。通过柏拉图法[5]得出外渗、堵管、脱管3项为改善重点,占83.8%。

1.2.3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6]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3.95%-(43.95%×83.8%×65%)=20%。

1.2.4 原因分析:通过3个因果图(又称鱼骨图)从人(护士、患者)、物、法、环 4个方面[7]分别解析老年患者套管针留置期间因外渗、堵管、脱管导致非预期拔管的多种因素,并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定以下6个主要因素:①科室无相关视频教材,护理人员不能够准确形象地学到套管针穿刺及维护的相关知识;②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口头宣教效果不明显,导致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增加;③患者烦躁,使用约束具后仍可以用手抓挠套管针导致套管针脱落;④由于活动量大使置于手臂上的套管针附加管道容易脱落,增加套管针脱管的概率;⑤护士未掌握血管解剖学知识,不能正确选择穿刺血管;⑥连接于套管针肝素帽的头皮针软管易折叠致输液不畅回血引起堵管。

1.2.5 护理对策:①拍摄套管针相关视频,将血管选择、穿刺、置入软管、固定、封管等内容制成教学片,定期组织学习,重点加强对新进护士及实习生的培训;②将套管针自我维护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宣教手册,在留置套管针前指导患者及家属阅读;③设计改良约束手套,将患者五指套在一起,防止患者烦躁、无意时抓脱套管针。约束手套可冬夏两用,手背侧内层用透明丝质材料制成,外层用厚层棉质材料制成,内外两层使用子母扣连接;④设计套管针手臂固定带,将套管针及附加管道一起固定。选用透明丝质材料制成,两端用拉斯带连接,既可随时观察套管针局部情况,又可防止附加管道牵拉引起套管针脱落;⑤制作人体手臂血管解剖图,组织学习。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8]。前臂静脉具有比手背血管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等优点[9]。在外周,上肢前臂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手背部[10-13],故首选上肢前臂的静脉穿刺置管;⑥设计头皮针u型轨道,固定于连接套管针肝素帽上的头皮针软管处,防止折叠致套管针堵管。近年来软包装输液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时无需插入排气管。将输液皮条的排气管剖开,制成头皮针U型轨道固定于头皮针软管处,可有效避免管道折叠。

2 结 果

实施护理对策后调查2012年9月1—30日留置套管针输液的老年患者198例,调查结果显示外渗 13例(6.57%)、堵管 9例(4.54%)、脱管7例(3.53%)、渗血 8例(4.04%)、静脉炎 2例(1.01%),累计非预期拔管39例、非预期拔管率19.69%,即实施QCC活动4个月后老年患者套管针非预期拔管率由实施前的43.95%降至实施后的19.69%。老年患者套管针留置期间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堵管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脱管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见表1。?

表1 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留置套管针期间外渗、堵管、脱管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留置套管针技术的满意度。套管针预期拔管不仅避免了患者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有计划地保护了患者血管,杜绝了下肢留置套管针现象,降低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技术的满意度;②提高了护士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省材料。老年患者血管条件相对较差,加之长期反复住院静脉药物治疗增加了外周血管破坏率,穿刺套管针时难度相对较大,套管针预期拔管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难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职业自信心,同时减少了医院一次性耗材的支出;③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套管针预期拔管保证了患者的静脉通路,保证了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了医生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提高了医护合作度。

[1]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2]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0.

[3]冯艮娇,叶柳红,吴洁珊,等.QC小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8,15(7):90.

[4]王娟.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57.

[5]韩润凤,徐建华.312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帕累托图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2):140.

[6]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7]邢文英主编.QC小组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8]易琼,李虹,刁永书.首次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9):55.

[9]周晓菲.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76.

[10]胡洁.静脉导管留置时易忽视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3.

[11]沈永兰,韦田福,吴海斌,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85.

[12]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1089.

[13]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

猜你喜欢
外渗品管圈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