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韩朝
5月12日是中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全国各地举行多种应急演练和宣传活动,以提升城市灾难处置能力,增强民众自救避险意识。
5月7日,在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为期一周,主题为“加强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生命安全”。5月7日~12日,在贵州、北京、河北、湖北四省(市)地灾频发的山区,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应急演练、互助自救等系列防灾减灾活动。
5月7日下午,本次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水田三江九年制学校拉开序幕。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走进校园,开展校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并组织师生与家长进行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演练,内容包括防灾防火紧急疏散演练、灾害自救和逃生演习。在活动现场,美好家园生态文化基金向孩子们赠送了100套防灾科普图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向孩子们赠送了灾害应急包。
宣传周期间,承办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还将分别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柳卓乡初级中学、湖北秭归社区广场举行大型文艺演出,采取有奖问答等形式展开立体宣传,并利用校内宣传栏、电子屏、条幅、广播、校园网、家校通等宣传工具,向学生、家长、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5月8日,江西九江县组织了县应急办、国土、地震、水利、民政等13个部门在岷山中学开展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重点地灾隐患点乡镇负责同志到现场观摩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的场景是:岷山中学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因遭连日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直接威胁到该校300多名师生的生命安全,演练从险情报告、应急反应、人员撤离、救灾安置、解除警戒等环节,真实地模拟了滑坡险情应急处置全过程。
大家在现场看到,在撤离信号发出后,学校拉响警报,正在上课的全体师生迅速有序出班,在各楼层紧急疏散责任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地从教学楼撤离,并在操场指定位置集合、排队、清点人数。从报警声响起到学生全部从教室撤离到校园安全区域,历时2分58秒。整个演练过程做到快速、安全、有序。同时演练过程中,各成员单位接到命令后,按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快速组成综合协调、紧急抢险、监测调查、后勤保障、医疗卫生、治安保卫等6个工作组赶赴现场,密切配合,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和安置。
通过这样的演练,使学生们学会了更多的防灾、避险知识、让学生们知道在危险时刻怎样保护自己、怎样逃出危险地带。同时也锻炼了地方政府和地灾成员单位及专业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活动中,国土、民政、地震等部门不仅给学生们发放了大量的避险逃生知识手册等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材料,工作人员还就识灾、避灾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培训,通过小手拉大手,把防灾减灾知识带进每一个家庭,增强他们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5月12日,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消防部门举行联合演习,模拟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如何进行紧急救援。消防人员在网络和电力中断、道路损毁等不利环境下,开展应急通信保障等演练。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进介绍说,此次演习在救灾通信保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往的灾害现场更多是通过语音来传输,我们这次就是用短波电台、海事卫星电话还有图像卫星传输这样的手段,弥补了过去传输手段单一、现场可视化指挥以及可视化传输。”
北京的一些中学也开展了相关演习,模拟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如何逃生。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看来,经常性的演练对提高学生自救避险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应急演练能够使师生能够得到科普地质灾害预防的这种知识。”
除了学校,人口密集的社区也是防灾的重点区域。在杭州,5月12日上午拉响了防灾警报,在警报拉响的同时,一些社区举行防护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广大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演练现场浓烟滚滚,在指挥部和引导人员的指引下,数百名居民用毛巾捂住嘴巴,弯腰前进,仅用两分半钟的时间就快速有序疏散到了预先设定好的应急避灾点,完成逃生自救。在避难点,民众还学习了伤员包扎和医务救援。
中国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认为,应急演练是提高民众和专业人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公众自救避险的能力和意识,应急演习还应该进一步常态化:“我们现在提出让防震减灾工作要进厂矿,进学校,进农场,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就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救互救能力。另外,演练过程中,它可以各种机制磨合,这都需要在演练中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
湖南省地震局在长沙举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受到市民关注。湖南省地震局局长燕为民等领导出席现场活动。活动通过提供专家咨询、展出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宣教影片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震自救互救常识。活动现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防震避震知识展板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地震专家还就居民普遍关注的防震知识、应急避险常识等为市民进行了详细解答。
燕为民介绍,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省地震局还将在多家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广告、组织“平安中国”防灾宣导公益活动、举办省地震局宣传展示室开放日(5月23日)、长沙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日(5月17日至24日)、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比表彰等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课堂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在全市中小学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学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打造平安校园、放心课堂。”5月8日,广东省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课堂活动正式启动。
刘杰介绍,东莞市系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一方面,该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类建设活动频繁、建设强度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另一方面,该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集中在4~9月,频繁降雨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因其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在防治上具有不可控、难预测、破坏力强的特点。”刘杰表示,地质灾害防治人人有责,只有使地灾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群测群防,才能有备无患。要通过每个家庭孩子对地灾防治知识的学习,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地灾防治宣传进家庭、进社区,提高全社会地灾防治意识、防治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
据悉,在当天的仪式上,东莞市国土资源局为全市中小学赠送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小折页、小册子、宣传海报、科普光碟共计近40万份。同时,东莞市中小学将举行防灾避险演习,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