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强
摘 要: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本文探讨根据模具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推行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专业 拆装与测绘 一体化教学
随着先进模具产业的发展,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学校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行业对技能强又理论强的一体化人才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模具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模具拆装与测绘的一体化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模具拆装与测绘作为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将对模具结构原理进行讲解,同时进行模具拆装及模具测绘。教师应告别单一的理论课或者单一的实训课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并对于模具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深的理解。模具拆装与测绘中的模具测绘相当于现在的逆向工程,通过模具拆装与测绘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还可以在数控铣加工中进行模具模拟加工,为今后模具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车铣刨磨的加工能力,按照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实施的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模具专业知识的讲授。模具拆装与测绘是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将对于冷冲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模具拆装与模具装配使学生看到模具结构的真实形象。教师还要带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观察模具注塑和模具冲压操作演示以及简单模具型芯的仿制。学生在学习了安全知识并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由授课老师指导,可以进行注塑模具和冷冲压模具的装卸,并可以进行注塑成型和冲压成型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的切身体会对以后模具设计和加工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模具拆装和测绘一体化课程动手多,同时测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二、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合理,教师的教学将很顺畅,学生学得也有兴趣,反之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高级技工班学生对于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比较厌倦,但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且他们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因此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课程设计将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拆装模具时兴趣很浓,但是当他们在拆过一次以后,就会失去新奇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讲到落料模具时,带领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进行4~6个课时的冲压操作训练。这样使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工厂一线的冲压操作工。对模具的安装和调试,要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产品的质量需要学生自己保证。有时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磨损,需要让学生对模具进行修复,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为了更好地观察模具的结构原理,教师带领学生到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室进行模具拆装。教师先对模具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具内部结构,对各个结构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模具结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教师进行拆装演示,在拆装过程中,讲解拆卸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操作事项。这样学生在观察模具的拆装中,经过每一次拆装过程都能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模具测绘时也会遇到拆装教学中类似的问题,他们在刚开始测绘第一套模具时,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拆装测绘任务,学生会感觉很枯燥。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模具拆装与测绘课程中增加学习模具制造的部分内容。为了在合理的课时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模具制造,主要制造模具的凸、凹模零件,并使用原来拆装的模具、模架进行调试和试模。这样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任务,而且努力做好模具,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试验,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模具测绘中,不仅学会了模具测绘,而且也掌握了模具制造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圣洁.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