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之间存在的关系

2014-09-19 01:02:36张凤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电影关系戏剧

张凤飞

摘 要: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电影作为一个新的门类称为“第七艺术”,历经百年的发展,凭借数字时代的科技优势,电影越来越成熟。戏剧与电影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似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戏剧;电影;关系

一.电影模仿戏剧

电影最初模仿戏剧。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的“活动摄影机”在巴黎的咖啡馆里第一次售票放映了他拍摄的以《火车到站》、《水浇园丁》为代表的几段的活动影像,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在当时很快轰动巴黎,惊动全世界。从此,电影这门崭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卢米埃尔接着又拍摄了一批记录性短片,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电影可以成为一种叙事艺术,因此拒绝拍摄任何虚假的东西,只发挥了电影的照相功能,仅仅是客观地记录了一些生活和自然的景象,然而人们对此渐渐失去了新鲜感,并且由于胶片引起了火灾让当时人们开始对电影望而生畏,很快,初生的电影艺术到了无人问津地步。

此时,另一位电影先驱者法国的梅里爱开始对电影进行挽救,作为一个戏剧导演和魔术爱好者,梅里爱把魔术表演的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电影魔术”的试验,并且尝试用摄影机来拍摄一些戏剧性的故事和具有一定情节的影片。他恪守戏剧原则, 把摄影机固定在舞台前面,拍摄的位置就像一个观众的固定视点,因此当时的人称电影是“装在铁盒子里的戏剧”,电影被引向了戏剧的道路。梅里爱还把戏剧传统引入到电影,使用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等手段,并将导演、冲突等一系列戏剧元素搬人电影,建立了戏剧电影的雏形。这些具有故事内容的影片,极大的丰富了早期电影的表现力,又重新把观众拉回到了电影院。梅里爱大量探索电影的表现技巧:多次曝光、快动作、慢动作、叠印等,他认为电影的疆界是十分广阔的,凡是想象力所及的地方,都是电影应该表现的地方,于是他充分发挥想象力空间,凭借各种舞台的技术和手段,用电影胶片加以实现。比如,在拍摄巴黎街景的时候,公共汽车驶来的时候,胶片被卡住,这个时候一辆灵车来到了刚才公共汽车的地方,当影片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公共汽车就变成了灵车,这给了梅里爱很大的启发,他用采用停机拍摄手法拍摄了早期的故事片《贵妇失踪》,把故事和电影技术结合,复活了刚刚诞生就面临危机的电影艺术。

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 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叙事结构严谨完整,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这种戏剧性通过电影艺术的独特手法表现出来,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并创造性的运用近景特写表现心里紧张。格里菲斯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脱离了戏剧场景的羁绊,摄影机获得了灵活的运动性,使电影表现的更为自由,促进了美国电影工业向故事影片的转换。[1]

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方面所形成的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很多可贵经验,不少电影的导演演员是由戏剧转型的,如英格丽•褒曼、费雯•丽是有舞台走向银幕的。[2]许多电影也都取材于戏剧,改编于戏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曹禺的《雷雨》。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如今的电影艺术不再依赖传统的摄影机和胶片,而用数字化技术取而代之。但无论影视技术在科技的影响下如何变迁,电影在叙事上始终没有脱离戏剧性。

二.戏剧借鉴电影

从电影艺术崛起的那一刻,对戏剧而言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不论是电影还是戏剧,主要作用是用来娱乐大众,都需要大众来支持,去观看。电影和戏剧区别在于接近生活的程度和直接反映生活的程度,戏剧是表演,而电影是生活。戏剧是一门假定性的艺术,需要在舞台上表演,依靠假定性来进行,舞台对于戏剧是一种限制,由于戏剧情节时间跨度往往很大,戏剧必须解决如何利用舞台的空间和时间的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夸张来突出舞台形象的假定性。而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比戏剧更接近于生活,因不受时空场景的限制,通过镜头的运动,画面不断变化,以此来表现事物,摆脱戏剧式表演不必要的夸张和风格化,通过近景和特写就能够清楚的看演员的表情动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此外,电影是一项高投入伴随着高风险的投资,为了留住观众,它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必须尽可能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因此电影的兴起自然而然就夺走了原本属于戏剧的大批观众,特别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网络的应用,人们随时就可以在家中看“戏”。电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作为商业与艺术的双生体,票房和收益一直都是影片投资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票房和利润的最大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还有许多商业规则需要遵守,投入广告、电影衍生产品的开放也被纳入电影获利的范畴。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电影心理学浅说》中称:“电影是一项企业。”好莱坞的建立也体现了电影商业性的典型特征,这些商人和企业家出身的好莱坞电影业巨子采取了一系列商业管理和控制手段,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明星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于商业化的需要,安•弗瑞德伯格曾经宣称:“电影明星就是一种体现形象系统、带有交换价值的特殊人类商品。”[3]电影是一门以拥有巨量观众为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艺术,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偶像,使观众不再根据影片的技术和艺术质量买票,而是根据明星阵容来决定,观众的认同是明星存在的最基本因素,明星的感召力就是金钱,一个受人倾慕的明星就可以使电影取得较高的票房,同时一个具有商业性题材的电影也是获得票房的基础。《泰坦尼克号》获得高票房的原因是由于其题材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事件本身已足够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灾难性事件的场面更是满足了观众对奇观化的渴求,尤其是电影通过电脑技术制造的逼真的沉船效果,为电影的商业性增添了砝码,整部电影投资2.5亿元制作,仅在特技上的开支就占全部预算的一半,最终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大获全胜,成为电影史上最赚钱的影片。

电影的这些独特优势夺走了大批量的观众。于是,这就要求戏剧艺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在如今的戏剧中到处可以看到电影的元素,许多舞台剧演出受到电影的启发,如演出时用放映机把跟剧情有关的影像资料,直接投射到银幕上,为舞台艺术提供一个更加宽阔的背景,或者把电影手法移植到舞台艺术中,使戏剧审美电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舞台艺术的动态表现力,推动了戏剧表演的艺术发展。

将电影化的手法运用到戏剧中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让戏剧的假定性和电影的真实性融合,戏剧手法和电影技术相结合,使戏剧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有了多媒体的运用,许多舞台空间的转换就都如同影视中摄影机镜头一样,毫无拘束地变化着。苏联导演梅耶荷德最早进行这方面实验,在指导《天翻地覆》等剧时,用灯光分切的方法进行舞台调度,突出或削弱某个人物、某个演区,从而获得电影“特写”的效果。后来,梅耶荷德进一步把电影蒙太奇手法融入戏剧中的导演构思,打破剧情的自然顺序,重新结构剧本,从各种场景的并列对比中产生新的意义。以《森林》为例,这是一部五幕剧,梅耶荷德将其分解为33个长短不等,类似于电影镜头的场景,然后用蒙太奇手法重新组织起来,情节的连续性被造型的需要所代替,几条线在同一个舞台上平行推进,不同的场面或交叉或对比,把沉闷的老式喜剧中蕴含着的全部喜剧因素都展现在观众眼前。此外,为了快速变换场景,梅耶荷德不仅运用各种光影特技,而且还发明了一种叫做“活动墙”的装置,以便灵活地分割与重组舞台空间,突破了戏剧舞台的局限[4]。

三.电影与戏剧共同发展

人们曾经怀疑戏剧有一天是否会被电影所取代?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正如巴赞所说,总有一天“电影一定会将取之于戏剧的一切,毫不吝啬地奉还给戏剧”。 [5]戏剧在跟电影的碰撞交流中,二者联系十分紧密,如今,它们的关系不是仅仅的模仿,也不是单纯的竞争或对立,而是不同艺术品种间相互丰富,它们相互借鉴,都从对方那里吸取了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在传承各自特色的同时又相互汲取,不断创新,共同发展,不断在各自的艺术特色里注入新的元素来增强艺术表现力。相信今后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会更加精益求精,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2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21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38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法]安德烈•巴赞:《戏剧美学与电影美学》(崔君衍译),《世界艺术与美学》(3),316页

作者简介:张凤飞(1994-),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1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电影关系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24:36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8:24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1:17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环球时报(2014-06-25)2014-06-25 14:36:51
新西兰旅游界恶补“关系”开发中国商机
环球时报(2013-09-15)2013-09-15 1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