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小说文献综述

2014-09-19 01:02刘丹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特尔奇幻隐喻

刘丹

摘 要:此文对于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小说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动物与隐喻视角,探讨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宗教、信仰、历史、暴力等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推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杨•马特尔小说研究。

关键词:杨•马特尔;综述

一、相关背景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1963年出生于西班牙,毕业于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哲学系。他的著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享誉国际,2002年荣获英国曼布克奖,翻译成41种语言,并蝉联《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长达一年。他的短篇集《故事的真相》及第一本小说《Self》皆大获好评。8年之后,其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再度将马特尔的创作推向了另外一个高度和深度。杨•马特尔的小说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蕴含着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宗教、信仰、真实与想象、历史、暴力等问题丰富而深刻的思考。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动物形象反射出在饥饿危机生存条件下,人性中善的一面如何通过“信仰”得以维系,人又是如何与自己的“人性”与“兽性”和平相处;在《标本师的魔幻剧本》里,动物形象映照出历史记忆深处的黑暗,象征着作者对战争暴力的正视,通过动物寓言迫使人们自我反省,检视历史。而杨•马特尔在接受访问中说,即将出版的《葡萄牙的高山》中的黑猩猩和犀牛,不仅仅只是书写动物,而是书写人类自己。马特尔的作品中几乎都会出现动物角色。对于他来说,动物身上蕴含着的强大隐喻力量在故事中的叙事作用非常重要:“描写动物能够撇开人身上不具备的偏见,并不受约束和限制。在动物身上,人们就会相信一切不可能在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他认为动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工具。一种动物,尤其是一种野生动物,是一个极佳的隐喻。一只老虎,或者一只黑猩猩,既是它们自身,也是别的什么东西,例如一个象征。这种多功能性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实用。总的说来,马特尔是一个为人类写作的作家,但是却是以谈论动物的方式。杨•马特尔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较鲜明的动物意识,在他小说文本世界所呈现的众多动物形象中,又以老虎,驴子,吼猴,猩猩,犀牛等意象为主。

二、西方动物文学的发展和现状述评

动物形象自出现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早期的神话,图腾崇拜中,动物形象具有独特的神圣性,象征性,是原始人朴素思维与认识方式的具现。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动物图腾和动物神话逐渐退出人类的意识领域,动物形象从原始初民的幻想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学形象,原始的动物神话,动物传说也进化为现代动物小说,动物形象由“功利性”走向“工具型”。当动物神话演进为动物小说时,动物形象的神性程度也在渐渐消失。与此相反,动物形象的人格程度却在逐步深化在文学作品里,动物形象成为作者传情达意的、服务于修辞的工具,成为小说修辞学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生态批评将动物与人的关系的研究推进一个崭新的高度,而8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动物转型”则使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的关系受到爆炸性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动物现象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趋于多元化和系统化。研究层面主要包括某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研究、动物与文学流派研究、动物与性别研究,作家作品与国别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研究等;研究视角主要有父权社会中被压制的动物与两性间的权力话语关系,殖民语境下被压迫的动物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生态危机下被边缘化的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等。

三、杨•马特尔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扬•马特尔作品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国内研究方面,目前对扬•马特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论文数目并不多,而且良荞不齐,对小说内在意义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挖掘都远远不够,而且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叙事学研究:学者往往依据传统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别从叙事结构角度对小说叙事技巧作了比较深入的阐释。同时,也有学者探讨扬•马特尔作品的后现代性,从元小说中的互文性、戏仿、游戏等视角来探讨杨•马特尔对传统小说文本叙事形态的解构意义。从叙事角度来看,朱其描绘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三重叙事,李骏重点描述了小说中的二元叙事与象征意蕴,潘璐,赵祖华合作探究了此篇小说中的“消解叙述的读者叙事判断”,对小说的消解叙述策略进行探究,在分析文内受述者叙事判断的基础上考察小说叙事进程与读者叙事判断之间的互动。在《标本师的奇幻魔法》一书中(又名《碧翠丝与维吉尔》),国内仅有郭国良与高淑贤对小说中的元小说特质进行了研究。

(二)主题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杨•马特尔文本中所凸显的主题进行文本解读。党伟从小说的宗教多元主义思想入手进行了主题探究,于强描写了 “少年派”的跨文化漂流密码。卓然从马特尔对小说中动物与人物别具匠心的命名角度出发,探寻名字的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而田俊武、朱茜从真实与想象、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两个方面探讨作品“让你相信上帝”的主题,与此类似,罗欢等人也研究了宗教与科学的互动。孙夕珺则从精神维度描绘了小说的“信仰”主题。

(三)文学批评视角:张建宏从小说的多声部叙述方式出发,论述其复调性艺术特色。张妍瑜从虚幻与真实,镜像与自我两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老虎角色。田思齐从生态主义角度出发,解读作品。邴照宇分析了《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中的召唤结构。

及至目前,国外对杨•马特尔的研究与国内有共通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对杨•马特尔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等方面的探讨。国外已经有一些研究杨•马特尔的专著出版发行。如:Bookclub-in-a-Box 发行的Bookclub-in-a-Box" Discusses the Novel "Life of Pi"。同时,Cole Stewart在Believing in Tigers一文中对拟人论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并考究了文本的真实性。Maria Stefanescu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隐含作者的存在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写下了Revisiting the Implied Author Yet Again:Why (Still) Bother? Wolf, Wemer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主题进行了探究。

四、对杨•马特尔小说中“动物”研究价值探析

尽管少年派在全球为作家杨•马特尔迎来了不少声誉,但从以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过度聚焦于小说中的动物主角“老虎”或者“猴与驴”具体微观层面,却忽略了“动物”才是杨•马特尔小说的创作基点,关于从宏观层面对杨•马特尔小说中的动物书写倾向研究的学者目前还没有。研究一个作家,既要看到其创作在持续和变化中,是动态的;也应该去探究这位作家在创作中稳定传承的一面。因此,以动物视角切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对杨•马特尔的创作和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和理解,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杨•马特尔文学世界和他人生、思想、情感的丰富和精彩。对杨•马特尔文本的动物学视角分析,将有助于世人体会到杨•马特尔在人、动物、自然、世界和谐发展维度的思索和追求。本文主张研究者应从动物隐喻角度出发,结合叙事学、寓言学、生态批评等文学、文化批评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杨•马特尔小说中的动物形象的隐喻机制进行深入、系统地思考与梳理。如果对于杨•马特尔小说中出现的主要动物形象进行总体把握(老虎、鬣狗、大猩猩、斑马,沼狸;驴、吼猴、猫、狗),就能更好梳理出杨•马特尔笔下的动物意象构成的隐喻系统,揭示其背后隐含的“人的社会”。

五、结论

大量描写动物,是杨•马特尔小说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里,“人”的思考和表现,常常是在对“兽”或者“动物”的关照和关联中进行的。关于从宏观层面的独特视角对杨•马特尔小说中的动物书写倾向做出研究,试图去探究这位作家在创作中稳定传承的一面,目前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讨。此文献综述结合动物与隐喻视角,研究作家是如何通过动物形象的书写,作为隐喻和象征的工具,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宗教、信仰、历史、暴力等问题的思考,将大大推进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杨•马特尔小说研究,有利于界内对小说内在意义进一步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挖掘。

参考文献:

[1]田俊武、朱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主题学初探》[J].译林,2007年第6期。

[2]张建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复调艺术特色》[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刘丹(1979.2-),女,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特尔奇幻隐喻
名人名言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充满活力的视觉诗一一艾特尔·阿德南作品欣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