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014-09-18 10:56徐晓明
中国教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高中历史意识

徐晓明

责任意识,即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和国家应负责任的认识,简言之,就是对事情敢于承担、主动负责的态度。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素材比较丰富、颇具反思意味的历史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理解其内涵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领会历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具体有两点。其一,由于当时的日本政府实施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举措,所以,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其二,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内部腐败,官场派系明争暗斗,军事方面纪律松散、外强中干,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给了日本可乘之机,最终,甲午战争爆发。

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即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协作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三个策略。

1.展示自我

我国是拥有辉煌历史和悠久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但我们必须承认,如此强大的国家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外扰和内乱。客观而真实的历史让人们认识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意识与态度,更折射出相应时代的意识形态。基于此,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应让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以逐步扩大他们的社交范围,增强他们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进而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走向成功。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中的重点——《天朝田亩制度》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当时的各个派别(小官吏、老百姓,等等),并要求他们表达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想法和态度。总之,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深刻体会当时人民群众的心情,又让他们明白《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运动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又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中英《南京条约》,并讨论中国失败的原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意识浓厚且日趋衰落,而英国是世界强国,无论是武器方面,还是战略、战术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另外,清政府未能明确战争的重要意义,最终,战争以失败告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强意识被激发出来。接着,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更让他们体会民族荣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

2.情感教育

笔者曾在历史课上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的部分片段,面对日军残害我国人民的镜头,一些学生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情感上的震撼和冲击,反而搞小动作,甚至谈笑风生。的确,如今的一些学生受到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盲目崇拜国外的一切,排斥本国的文化和成就,缺乏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基于此,情感教育势在必行,它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与责任意识相关的内容,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让他们在感知、感受和感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体会自我认知、责任意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了设置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倾听,以使他们更加真切地感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邓世昌和全舰官兵与舰同沉”的视频,以使学生深刻体会邓世昌等人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行形象而直观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责任感。

又如,在教学“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这一单元时,教师可播放颇受学生欢迎的电影《十二生肖》,并由此引出问题(电影涉及的战争、战争的时间以及签订的条约等),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外国侵略者对我国造成的伤害,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还有,在教学“隋唐盛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用当时与我国有密切往来的国家的相关史实等,以证明当时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使学生真切感受国家繁荣昌盛为人民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导他们将此种情感转变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为了加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感染力,教师不仅可使用言语表达情感,更可通过眼神、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等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从而对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最终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巧妙设置问题

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将所教内容巧妙地设置成问题,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助于培养责任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先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得满意的答案。这样,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培养协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内容时,可分三步。其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辛亥革命的准备”等视频资料,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讨问题(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其二,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等视频资料,既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又结合史实提出问题(辛亥革命是否成功)。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准确回答这两个问题,更能总结有关辛亥革命的核心内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总之,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回答和总结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自强意识、忧患意识和协作意识。总之,巧妙设置问题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因此,巧妙设置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独特价值。

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中外混编,古今贯通”的特点,这既利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高中历史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