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蓉
有条微博这样描述大学生活:“高中时我们羡慕大学,考试及格就行,大学时我们羡慕高中,考试不及格都行!”字里行间传达出些许无奈。上高中的最大理想就是能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考上了大学后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情绪的落差、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前途未来的茫然等诸多问题,一股脑儿地出现在面前,这些困惑使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变成了“纠结哥”“苦恼妹”。那么,在中学阶段怎样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蓄势呢?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高中与大学之间的“代沟”
有人用“代沟”来形容高中和大学之间的差异,笔者觉得既形象又生动。以高考为分水岭,中学与大学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1.培养方式不同
中学是基础性教育,为了升学率,为了顺利通过高考的选拔,三天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大多数学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考”生;大学则不同,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大学教育强调的是适应性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要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成为全面型的人才。
2.生活方式不同
在中学阶段,学生大多过着两点一线、读书考试的有规律的生活,有家长、教师提醒着、管束着;到了大学,学生耳边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开始了“天高皇帝远”的 “自由人”生活。学习靠自觉,时间由自己安排,要寻求自主发展、弘扬个性的空间。
3.教学方式不同
在中学阶段,教师整天围着学生转,上课速度慢,解题示范多,生怕有没讲到、没讲透的知识点,时时“撵”着学生朝着考上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大学阶段,教师讲课精、少、快,一讲就是几章几节,常常“故弄玄虚”“且听下回分解”,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而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要自己去寻求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在大学是学生“追”着教师跑。
4.学习内容不同
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有一些特长和爱好,有的为了考特长而学,有的则因为与高考有冲突暂时忍痛割爱;在大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自主选修学分。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学大家忙一样,大学大家不一样的忙。”
5.学习方式不同
高中是“要你学”,大学是“你要学”。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路紧跟着教师走,学习时间被课程表挤得满满的,偶尔有些有难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往往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在大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许多时间需要自我打理、规划,教师讲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需要几倍的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差距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在锻炼,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别人嘲笑的时候,你在闷头苦干”。
6.评价标准不同
在中学阶段,学生之间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只要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到了大学,学习不是大学生活唯一的重心,而是以综合测评论英雄。大学里成绩的评定更为灵活,有的是通过考试,有的是通过考查,考试分数不再像高中那样被过分地看重。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传统“学霸”已经成为过去,新时代的“学霸”多才多艺,把热情带入各个领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考查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评价指标。
7.对专业缺乏实质性了解
专业名称只是一个符号,专业学习需要许多“软实力”来支撑。且“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学科范畴。中学阶段,迫于学习上的压力和认识上的局限,学生对心仪的专业只有一个表面的、模糊的认识,对报考的专业只是停留在“望文生义”的理解上,在报考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选报专业可以说是在选择职业、选择未来。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条件去削足适履,最后“选错了专业,入错了行”,体会不到专业学习的兴趣,感觉不到专业学习的热情,最终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实际上,专业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眼中的亲与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个有准备的专业追逐者,一切将变得轻松愉快,学习就会有滋有味儿,生活也会很通泰。
二、理智应对大学生活的基本对策
企业家冯仑在《理想丰满》的演讲中告诉学生:“人有了方向感以后,人会快乐,生命会变得简单,你就不会在现实中变成‘纠结哥,你会变成‘淡定哥。”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时,怎样规划才能让自己拥抱理想?
1.做好心理准备
高中生应更多地了解大学生活,客观理智地看待大学生活,不要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中学阶段憧憬的大学生活是轻松洒脱、丰富多彩的,考试60分万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学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避免心理的落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实质就是适应。”每个人进入新的环境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为冲刺理想做好充分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学习、存储一些“心理知识”,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多种渠道客观地了解大学的现实生活,不要让自己生活在对大学生活的主观勾画中,要学会跳出理想看现实,增加对大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和释放,才能具备一个准大学生的姿态。
2.做好能力准备
在充分了解现实版的大学生活后,高中生就要为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尤其要在自我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做文章。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少;进入大学后,各种社团活动“渐欲迷人眼”,集体活动机会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制自己的社团活动,在节奏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会安排时间和空间,学会自我规划,学会交往,学会实现并承担责任,学会以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由、自主与超越”。
3.做好独立生活准备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走进大学校园,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随时都会遇到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因此学生要彻底告别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自己“娇惯”自己,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多与同学交往,对周围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逐渐从依赖家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4.上好“大学第一课”
军训是每一名大学新生的必修课。军训期间,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方言的同学聚在一起,开始“大家庭”的生活,进行练队列、站军姿、整理内务、实战训练等项目。这期间的经历对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很有帮助,因此,上好大学第一课对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有帮助。
5.大学是一笔财富
这里借用来自某大四“童鞋”的一段话来进行阐释:“如果你没有学习动力,那么几年后,在找工作的路上,只能6点起床,撑着伞在雨中从8点排到12点,只为投一份简历,见识一下招考人员,面对你没特长、没干部经历、没奖学金、没发文章、绩点平平的简历报以那种无奈的笑,那十来秒经历让你明白,大学4年都是有因有果的。”可见大学4年,积攒的是人生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