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娅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本篇论文结合了实际调研,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三化”,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三化”推进;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7-0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过去的20年当中为我党培养了一批投入建设事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学科本身具备的重要地位与人们对它的期望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刻不容缓。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基础。我们要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目标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社会主义当中的主流意识的形态教育是任重道远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使命。在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当中,斗争的复杂性突显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有将近28%的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持有保留或者是反对的态度。这也折射出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彻底,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特质还是有待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的特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铸就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彰显其科学性的内在动力。调查显示,将近80%的研究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用性,12.6%的研究生认为应用性不够凸显。这种现象会直接导致理论成果的质量下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导致其科学性受到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精神也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精神指的就是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要遵循的科学研究规律,具备显著的学理性特征。但是,研究体现出有将近六成本科生并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究其根源,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研究的程度上仍然在徘徊,在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之间游走,没有彻底有效地协调和整合,导致其学术性同样遭受质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标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教育。首先,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还是认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其提升了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所以,为了完全消除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的纠结和羁绊,我们要不断地强化学科意识形态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力度,注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和提炼,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会或者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访谈来了解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而加以调整,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实情,关注现代青年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弘扬实践精神。推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理论指导实践。学科教育可以以大学校园为主要阵地,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辩论会、分享会、座谈会或者是团日活动的形式,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内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国际范围内开启了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从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不断涌现。思想政治的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再停留于单一性的思维和工具性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多关注时事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最新的时政咨询,或者是和同学们聊一些身边的时政要闻,甚至可以专门开设这种交流型的课程,由学生们发言,最后教师来总结和发掘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理论在其中的体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改革创新和时代化的科学教育。在教育的技术手段方面一定要以学生的思维创新为重点,努力呈现出政治的民主化、生产的社会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钱学森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提出过跨学科、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广泛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的角度,还可以从文化的发展内涵,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的发展态势等多个领域的不同角度来观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中的渗透,同学们可以参与到一些历史展览馆、大型生产厂家和图书交流会等其中,从不同的社会层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方式
理论体系应该从經验的形态向规范化的发展来转变。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建设理论体系还是显现出一些问题,将近一半的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步入正轨,但是还有一多半的研究生保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理论研究还是会出现“借船出海”、“种别人田,荒自己地”的现象。部分高校将公民教育、社会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和治国理论等研究方向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干扰了体系的规范化。各个高校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从不同的切入点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的建设方式。比如说,有的高校可以从道德教育的方向入手、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入手或者是从辅导员的工作形式入手,建立起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特色和优势,用规范化的发展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深入推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泛推行提供保障,注入活力。学科队伍也应该从彼此分散的状态向集体整合的方向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队伍建设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队伍是十分壮大的,涉及了教育、行政、农业、商业等系统,各个领域当中都有众多的理论或者是实践队伍,但是他们之间的沟通联系是十分闭塞的,导致了整个系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不能同享,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速度。所以,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建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交流会,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改革的方案和创新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现代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追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的构建与改革,这是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思想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
参考文献:
[1]廖志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李伟,平章起.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3]平章起,李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天津学术文库,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