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促进自由个性生成

2014-09-18 22:20:35陈明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学生

陈明财

摘要:和谐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57-02

人本、人际、人境是人和谐发展的三元素。要营造和谐生态的语文课堂,就要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和“美、趣、智”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让童真、童趣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由闪烁

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的精神生活质量。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应成为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抱以积极的态度。赞科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开课伊始教师努力营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更是在融洽的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让孩子始终处于求知的状态,适时地点拨,热情地鼓励,让每个孩子乐于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案例一:课堂故事《今天写什么》。师:同学们,每次作文课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生:(齐声)自然是老师您让我们写什么了!(课堂开局氛围不错)师:那你们说说我们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板书:今天写什么)。一下子,教室里可真开了锅,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猜测着,议论着。生1:写春游,外面正值春暖花开,田野里有金黄的菜花,绿绿的麦子。生2:我猜写吹泡泡,吹泡泡好玩。生3:我以为会编童话。生4:童话不刚编过吗?我猜……。一番“猜题车轮战”后,同学们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我,等我揭开谜底。师:这样吧,我也想了一个,大家看行不?咱们就以“今天写什么”为题,把我们刚才猜的过程写下来,好吗?(原来老师精心策划的猜作文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写作素材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二、让个体差异在鼓励和关爱中优化

允许落后,不是不闻不问,应以师生的多向激励性评价,鼓舞后进学生大胆尝试,敢于表现,宽容失败,不是听之任之,而要积极引导,通过多向交流唤醒后进学生的灵魂,激活热情。让每个孩子在宽松、激进、鼓励、扶持的人际环境中敢于冒险,乐于尝试,不断超越自我。

案例二:谈话激趣:小朋友,晴朗的晚上,天上有什么?(生自由说)。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生:喜欢!(非常喜欢!)。师:你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老师出示一个弯弯的大月亮)。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亮?(伺机出示:弯弯的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生自由说)。生1:像镰刀。师:你可以把它说得更完整,弯弯的月亮像……生1: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师:你的感受可真敏锐!你真会学习!生2:弯弯的月亮像牛角。师:你真会观察生活,想法很独特、生3:弯弯的月亮像香蕉。生: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像豆角……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一艘小小的船。

三、让综合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发展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综合上述观点,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则应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作為主旋律,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注重主体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还应注意参与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案例三:结合《匆匆》一文上《珍惜时间》的活动课。师:同学们,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分钟,你打算怎样利用它,做些什么?生1:我会写字。生2:我喜欢画画。生3:我利用它来读书。生4:我想做算式题。生5:我打算背古诗……师:那好吧,老师来帮大家记时,开始……(同学们争分夺秒地忙开了)。师:停,时间到。接着老师让学生自主展示“一分钟的成果”,有的工工整整地写了30个字,有的背诵了两首古诗,有的做了20多道算式题……(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感受着各自不同的喜悦体验,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综合能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以提高与发展。)

四、让知识和情感在交际对话中交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是融学生主体感悟、作者真情倾诉、教师关爱鼓励于一体的言语对话过程。通过两者之间对话时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只有把学生的问题、兴趣、困惑作为触摸文本的“脚手架”,把学生的见解、经验、感受等作为教学新的生长点,通过交际对话唤醒、启发、激励、展示,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案例四: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我看了半天,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呀,这《月光曲》在哪里呢?生1:课文第9自然段就是。师:那是写大海和月亮的变化,并没有写《月光曲》。生2:我觉得文章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并分小组讨论,然后有条理地告诉老师。(生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师:谁来说说?生3: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静。师: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缓,对吗?生4: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也一定很柔和。师:好,我也觉得此时的曲子是很舒缓柔和的。那你可以把这感觉读出来吗?生5:(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撒遍了银光。师:谁愿接着读?生6:月亮越升越高……生7:我觉得除了节奏快,它的力度也应该加强。生8:我觉得这里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说明曲调有反复。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

和谐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生态的课文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儿童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促进自由个性的生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