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研究

2014-09-18 03:11谷江淑詹小珠刘青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2期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功能神经

谷江淑 詹小珠 刘青云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神经介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手段,能够较好地恢复脑细胞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神经介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患者对其了解甚少,加之对病情的担心,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大影响了康复效果。本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择期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均经颅脑MRI、CT确诊。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0.2±9.5)岁,前交通动脉瘤7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2~77岁,平均(61.3±9.7)岁,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既往有脑血管病史且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认知和情感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均已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热情、负责的态度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倾听患者诉说,让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拉近医患距离,取得患者的配合。通过宣传册、开展讲座、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介绍神经介入治疗的优势、特点及预后,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有个明确的认识。介绍介入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1.2.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当天尽量不要过早将患者推入手术室,以免引起过度紧张、焦虑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难免会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配合肢体动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患者在手术前对家属的依赖性较高,必要时可以让患者和家属进行电话、视频的交流,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让家属鼓励、安慰患者,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基础。手术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程度。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及时护送患者回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现象,与其进行轻松愉快话题的交流,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程度和焦虑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了解真实想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观察指标 (1)焦虑程度:手术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分。(2)康复效果:①疗效:随访12个月,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转归标准分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水肿等;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程度对比 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评分对比(±s) 分

*与研究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研究组(n=21) 48.6±8.2 38.7±7.6*△对照组(n=21) 48.3±7.9 44.5±9.1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的特点,而神经介入具有微创性、定位准确性、并发症少、可重复性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2]。但介入手术毕竟是一个有创操作,对患者有较强的冲击,加之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因此患者常常存在紧张、焦虑、孤独、落寞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情绪持续存在容易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引起基础生命体征的不稳定,这样就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术后的恢复[3-7]。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必要的护理对于整个疾病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中的地位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现代护理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是关键,而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关键一环。做好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8-10]。本研究中,笔者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感觉、认识、行为等,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对病情和手术过程的认识,解决心理冲突,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在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措施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使其保持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手术带来的应急[11-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全程心理护理,笔者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了其负面情绪,让患者能够在一个清楚、明白的状态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全面治疗,使其主动参与临床治疗,这样就很好的减轻了焦虑情绪。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给予患者全程心理护理后,患者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来应对手术应急和术后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术后恢复,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大大提高了术后康复效果,且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1]权霞良.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624-2626.

[2]张素兰.39例危重神经介入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心理需要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8):1276-1278.

[3]李宝英,陈瑞容,梁喜芳,等.100例脑血管神经介入术围术期护理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37-238.

[4]谭永.神经介入治疗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2(1):132-133.

[5]李永红,梁佩云,何丽芝,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59-60.[6]梁佩云,陈建娥,王丽,等.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13-615.

[7]郑小珍,朱丽锦.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95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86-87.

[8]邓晓兰.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14-116.

[9]蔡明玉,何亮,王立富,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医学,2011,39(4):467-469.

[10]王小霞,曹作为,夏鹰,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J].海南医学,2014,25(3):465-466.

[11]施婷婷,汤俭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80-81.

[12]符晓艳,周华东.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9-1111.

[13]胡小萍,吴小兵,刘彩萍,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73-74.

[14]梁月琨.神经内科脑部血肿微创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20):125.

[15]杨莉.精细化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72-57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神经功能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神经”病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