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判
陈文玲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十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未来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成为全球市场规模增长最快和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金融制度将更加市场化、国际化和规制化,并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同时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甚或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中国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也将更为紧迫。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来自通胀、老龄化等多方面的压力,只有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崛起之路,才能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
中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向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大门,由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重要的是,在建国之后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替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变革令中国释放了巨大的潜能。过去35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远远超出世界预期,也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正走在实现中国共产党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距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国家,成为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的国家,成为使自己的人民越来越幸福的国家。那么,未来十年的中国将是怎样一幅图景呢?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传统经济强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从2000年占世界总量不足4%提高到2012年11%左右。1978年中国 GDP只有1482亿美元,到2012年超过74260亿美元,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分别为21.2%、10.2%、8.2%和5.0%。1978年至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幅度9.6%,2003-2011年年均增长达到10.7%。2012年中国实现GDP8.227万美元,是美国GDP的52%,比20年前仅仅是美国的6.7%高出了7倍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是: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速度年均增长7%。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此目标计算,到2010-2020年均经济增速为7.1%,基本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一致。按照7%的平均增长速度,届时GDP总量将达到12.5万亿美元①。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到2022年,中国年均增速达到7.4%,届时GDP总量达到16万亿美元(图1)②。世界银行报告③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30年内将逐渐走低,2011-201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6%,2016-2020年年均增速降至7.0%,到2030年,年均增速将降至5%左右。但即使如此,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也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渣打银行2013年11月研究预测,中国可能到2022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与此同时,与世界一些国家经历过高速发展期后经济增速必然逐步下行一样,中国经济也将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速度,转为中高速发展速度,但仍然是大国和重要经济体中增长速度高的。在一个越来越大的经济体量基础上,尽管速度回落,也终将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即使如此,中国人均收入仍将不到美国的1/3。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将更加关注人民生活,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程度,而不仅仅是规模和速度。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094美元,在世界排名为84位,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④,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22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1517美元⑤。(图1)
图1 2011-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和增长率预测⑥
预期国内消费需求仍将加速增长,并接过投资和出口的接力棒,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居民消费潜力将得到快速释放,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8%,六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中国将逐步形成具有持续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根据《2013年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到2012年底,全国有105万人是千万富豪,6.45万人是亿万富豪。另据宜信财富与福布斯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2012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达到1026万人,2013年达1202万人。世界银行报告⑦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中投资占GDP比例由2011年的42%降至38%,消费占GDP的比例由56%增至60%。美国摩根士丹利报告⑧指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国内消费需求井喷的黄金时期。2020年中国的消费总量将达到美国的2/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中国的新增消费已于2008年超过美国,并将在2020年达到世界新增消费的20%。预计2020年中国新增消费大致为美国新增消费的两倍。
中国将继续出现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服务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等。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兴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居世界前列,城镇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近90%,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4%,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6亿人,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万元,电子商务销售总值已超过8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销售将超过20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到2012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人群人人都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需求,降低人们用于储蓄以满足生命周期中对未来支出的预期,这将使市场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需求,即期消费需求转化为持续消费需求,有利于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中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并渐次融入国际市场的35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特别是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35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连续登上新台阶: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4年突破2000亿美元,1997年突破3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12年达到38668亿美元,稍逊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3-2011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年均增长17%,比1978年增长166倍。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第一贸易大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正是美国具有的贸易优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博鳌论坛上指出,未来5年中国进口增加10万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和全球贸易增速下降,我国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均升值2%左右等因素,2013-2022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将达9.4%,进口年均增长10.0%;贸易顺差基本维持在25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图2)
图2 2012-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和增速⑨
中国正在成为对外投资大国,1979-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761亿美元,1984-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2012年末,中国海外投资存量达到5319亿美元,2013年中国海外投资量井喷式增长,跃升世界第三大投资国。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博鳌会议上提出,中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将增加5000亿美元。据美国亚洲研究中心与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联合发布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1万至2万亿美元⑩。由于文化差异以及对当地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够了解,中国的对外投资之路并不平坦,再加上经常遭遇被投资国的歧视性政策或政治阻力,进一步增加了对外投资的难度。然而,与以往不同,中国当前对外投资不仅出于自身需要,还是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困境的发达国家的需要,亦是有需要资本的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在中国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随着经验不断累积,中国企业将加快对外投资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和获得优质资源要素的能力。
中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也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迄今已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已经签署和正在谈判的有18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正在与美国、欧盟进行对外投资协议谈判。未来十年,中国将与世界上更多国家和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周边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双向或多向投资无障碍区。中国重视和积极推动多哈贸易回合谈判,将继续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目前,中国正在与美国和欧盟启动投资协议谈判,从探索对外资审批采取负面清单管理开始,新一轮更高标准对外开放又踏上新的征程。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已成为具有创新储备能力和逐渐释放创新能力的重要国家。201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9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12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度已超过52万件,超过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中国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按照这些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才资源总量将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中国国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将达到10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可以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动力,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国正在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
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一流人才队伍,培养人才的根本是提高教育能力。到2020年,中国毛入学率将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21世纪是全球科技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走向科技创新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将成为科技实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
表1 科技人才现状与主要发展目标(11)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迈向工业大国,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能力,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20.8%升至45.3%,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85%。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总值达到23.52万亿元。目前在中国22类工业制成品中,17类位于世界第一位,225中商品制造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达到19.8%,美国下降到19.4%,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将重点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水平,提高创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2013年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显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在第一位,该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还显示,无论2013年还是5年后,中国仍将稳居全球第一位。节能环保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动力汽车等重点领域将有更快的发展。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预计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7-18%(12)。
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40多个国家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占世界1/7的人口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好处。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完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补课”,另一方面需要跨越发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形成崭新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到2020年,在人均GDP达到工业化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R&D比重达到2.5%以上,与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基本相当。根据中国《2000-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全面融合,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35年前中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现在一半以上的人口搬到了城市,中国用30多年走完了西方1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城镇化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速度。从1978年的1.91亿的城市人口迅速发展到近7亿人口,5亿多农村人口陆续进入城市,成为中国迈向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人口红利”。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2.57%,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按照这个速度,到2022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城镇人口约8.4亿人;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超过9.5亿人;预计到2030年,全国将有3.9亿农业人口需要市民化,其中存量约1.9亿人,增量超过2万人。到2033年之后,城市化率将超越70%的拐点,结束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进入放慢发展的后期阶段(13)。世界银行报告(14)预计,在未来不到20年时间里,中国2/3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里面,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和将超过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城市人口的总和。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规模、最宏伟的城市化进程,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增长动力(图3)。根据联合国2012年4月发布的《世界城市化趋势》报告指出,从2011年到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将从目前36.3亿人增加到62.5亿人,城市化率将从52.08%提高到67.13%,其中较发达地区将提高到82.26%。据此预测,中国到此时将完成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比率将达到70%左右。
图3 2012-2022年中国城镇化进程(15)
中国外汇储备2006年超过日本,已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跃升到2012年底的3311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努力创造必要条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中国开始了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到2013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经超过40%。人民币已实现了贸易项下自由兑换,43项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比重超过了70%。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已超过中国贸易总量的11%。中国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实行货币直兑,货币直兑金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香港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新加坡成为第二家人民币离岸中心,纽约、东京、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将陆续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上海将成为国内继香港之后的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最大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在亚洲金融交易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改革作出了部署,人民币在贷款利率放开的基础上,将逐步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毫无疑问,未来十年,中国将继续加快金融制度改革,使之更加市场化、国际化和规制化。货币互换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将首先实现周边化,进而实现国际化;首先成为结算货币,继而成为储备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除了继续加快现有的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外,还将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正在研究建立逆周期动态资本缓冲和预防性拨备制度,加强对流动性、杠杆率的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多年来能源构成的主体是化石能源,未来将逐步增加油气资源、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比重,油气资源进口将在目前占比近60%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012年的石油进口70%来自大西洋两岸,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世界油气出口将形成两大中心:“俄罗斯-中亚-中东”和美洲;世界消费将从目前的两大中心转为三大中心:既从美国和欧洲转为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前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地,美国将在2020年前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石油储产量大幅增长,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美国等国家推进能源独立,技术进步推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美国页岩气技术突破及油砂、致密油、重质油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日本大规模海底可燃冰的开发,使世界油气出口重心“自西向东”发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35年将达到85%,2020年原油需求量将达到6.7亿吨,天然气4000亿立方米,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上升到65%和40%以上。
面对工业污染形势严峻的问题,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2012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17.6万吨,其中工业源占近9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337.8万吨,其中工业源占70%,治理工业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和绿色发展方式,将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预计到2020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将超过3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将达到6.5-7.0%;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目前中国年人均GDP已达到6100美元,2020年将超过1万美元。未来十年,人口增长率将呈现下降趋势,到2020年人口数不会超过14亿人,其中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增长率将出现负增长(图4)。有鉴于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将逐步改善这种状况。预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提高1岁,达到74.5岁。
图4 2011-2022年中国人口预测
进入21世纪,中国致力于推动社会保障由城镇向农村、由工薪劳动者向全体社会成员拓展,在公平性、可及性和制度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7.8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4亿人,同时建立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未来十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政府财力增强,建立更高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的制度性安排,将使中国人民的生活稳定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提高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是政府重视民生的重要方面。2011-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将提高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发展,尤其是政府将新建设一大批城镇保障性住房,使此类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上,将使社会需求结构更加稳定,逐步迈向成熟的大众消费社会,并使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世界银行(16)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乡贫富差距将由2010年的3.2:1缩小至2.4:1。
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就业人数增加约1300万人,考虑未来十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等因素,预计未来十年就业弹性将逐步减少。由于我国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将下降,就业压力较小,城镇失业率将基本保持在现有水平。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中国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较弱,在国际产业体系和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还面临着诸多压力:通胀压力、资源环境压力、老龄化社会压力、贫困压力等。按照联合国人均日消费水平不足1美元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贫困人口。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12年前后,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17),在未来十年内,将是“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
今后10年,国际市场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铁矿石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将超过70%,石油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将超过75%,天然气缺口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在较长的时期,国际传统市场需求萎缩,加之发达经济体利用经济结盟,建立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阻滞中国出口市场拓展,有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贸易价格等“传统比较优势丢失”开始显现。在外需萎缩的冲击下,出现大量外需型产能过剩行业。外需型产能过剩行业既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传统行业,也包括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新兴行业。中国还面临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真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递减,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尚未建立。
资源环境的挑战更为严峻,2/3的城市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几乎1/4的地表水受到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还不能喝到安全的水。特别严重的是空气污染,雾霾PM2.5成为影响大半个中国人生存、生命质量的心头之患。摩根土丹利报告(18)预计,如果中国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问题,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和持续高通胀率。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十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只有6.5%。卡耐基基金会(19)也指出,在悲观的情景下,中国在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速为7.1%,后五年仅有5.8%。
总体而言,导致中国未来经济减速的风险既来自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房地产市场的不振和投资能力萎缩、全球经济减速造成的出口下降等因素,也来自于中国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时滞效应。前者可以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解决,后者情况更为严峻和棘手,需要继续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通过制度创新和变革,寻找或创造新的“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否则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20)。
综上,中国未来十年既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巨大挑战和风险,但总的看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几亿人进入城市将释放出巨大消费需求,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迈向未来十年,也比任何时候更加清醒地面对自身存在的种种挑战和问题。我们正行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进一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更大范围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主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接受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机遇的考验,这是一个新兴大国的抱负和胸怀。
注:
①按人民币汇率1:6.38计算。
②2011年中国GDP总量为7.3万亿美元。
③(14)(16)(20)《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2012年。
④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
⑤⑥(15)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未来十年中美经济发展趋势判断与测算》,2012年。
⑦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2012年。
⑧摩根士丹利:《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2010年。
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未来十年中美经济发展趋势判断与测算》,2012年。
⑩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敞开美国大门?充分利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罗森和哈曼尼,2011年。
(11)《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2011年。
(12)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基金课题:《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及战略研究》。
(13)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17)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网站。
(18)摩根土丹利:《中国档案: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2020年。
(19)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中国经济前景2006-2020》,2007年。
〔责任编辑:清 菡〕
Th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Chen Wenling
From the various aspects,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status and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next ten year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 will have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will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country on market size and foreign trade in the future.The financial system will be more marketing,internationalized and legalized and China will become a country that is more innovative and has many human resources.Meanwhile China will enter the metaphase of industrialization or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By 2020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will reach the average lev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o on.But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this will make it more urgent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China;the next ten years;development trends
F123.2
A
1001-8263(2014)01-0019-08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兼战略研究部部长、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北京1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