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雁瑛
摘要:在管理学术语中,战略联盟指两上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联合行动。一般来说,战略联盟为巨型跨国公司采用。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作为一种可持续经营战略,合作联盟的方式已被运用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领域之中。我国职业教育也应适时采用战略联盟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本文分别对中西方职业教育联盟的发展概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职业教育联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比较;职业教育;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21-04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发展职业教育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然而,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产学结合流于形式,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上述问题的全部解决若单独依靠某个职业院校或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职业教育应在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与社会、政府、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建立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职业教育联盟是指职业教育院校间、院校与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弥补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模式。通过校企间和学校间的联盟,可以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建立互补互促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及优化。
西方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发展概况
二战结束以后,为实现战后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西方各国在各个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规模化的职业教育联盟,不仅推动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技术支持。以下将对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职业教育联盟形式作简要介绍。
(一)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是澳大利亚学历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并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统计,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注册学生,是澳大利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现已成为南半球接受度最广、最受欢迎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在全球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TAFE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除了它具有政府高度重视、办学机制灵活、办学方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外,最令人瞩目的是其“行业主导型”的教育联盟模式。这一模式重视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行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极大地促进了TAFE的健康发展,为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开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局面。其中,行业在TAFE办学模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院都有行业咨询组织,组织的代表人员大多数来以自于行业,因此能很好地体现行业意志。该行业组织的职能包括:维系政府、企业、学院之间的关系,为三方提供需求信息,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院的教育培训推荐给企业等。TAFE也设有国家培训署董事会,对协调与适应就业市场、了解并满足企业需求、争取与分配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出宏观决策;在此基础上,TAFE还设有国家行业培训指导机构,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包括行业需求分析,参与制定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等。这些机构的设置全方位体现了行业的主导作用。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
二战结束后,德国经济飞速恢复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指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和实训场所的双重培训。其中,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考核,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则提供场所和设备,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并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标准进行考核。“双元制”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双元制”教学中,学生同时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使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十分紧密的战略联盟,是校企合作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合理性、可行性、规范性、效益性等原则进行教学分析,从课程、教学、授课、实习等全方位进行校企合作,完全区别于学科型教育目标。“双元制”完全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和需求培养学生,学生毕业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很好地适应与满足工作需求。“双元制”的优越性可简要归纳为:(1)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对真实生产环境的感受和先进设施设备的操作,可使学生能更早更快地接触新技术、新设备,熟悉行业操作,了解未来工作的需要。(3)专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明确,工艺规范等更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
(三)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主要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教育至今已培养了相当一大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美国当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合作教育模式的确立源于美国早期《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这一系列纲领性的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对合作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从财政制度上促进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参与合作教育的学生入学满一定期限后,会定期进行技能的实际训练,实践与理论授课交替进行,最后完成修业计划才能顺利毕业。
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为学生日后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主要表现在:(1)以职业为导向。通过在校期间的实际工作,对自己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形成初步的想法,提高毕业后的择业与就业能力。(2)全职工作,有偿劳动。实习学生都是全职参与公司事务,实习期间没有寒暑假,按并时领取工作报酬,为生活解决后顾之忧。(3)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管理机构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合作教育的各项协调工作。(4)注重学生的反思实践,开展经验性学习。合作教育建立的反馈机制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了解市场和雇主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安排,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西方职业教育联盟合作模式的特点剖析
从以上几种典型的职业教育联盟模式可以看出,西方职业教育联盟存在以下鲜明特征:(1)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顺利地投入工作。(2)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实习工作岗位,为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3)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弹性的学制,灵活的学分互换,富于特色的学习方式等推动职业教育的全民化与终身化。(4)专业的组织与实施机构。专门的组织机构、专职的协调人员,维持并发展学校与雇主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教学与实习。
我国职业教育联盟现状——集团化办学
在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出现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高职集团或高职联合体。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集团化办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长期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确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联盟方式。但由于主客观等因素,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职业教育集团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发展,山东、江西、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纷纷在本区域内成立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有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还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在成立之初往往借助当地政府或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力量,并受其督导与监管,可以获取相关的政策性指引和一定的财政支持。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发展模式从管理体制上会给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使得行政性的管理手段会给集团本身的运作和自主化管理带来一定制约。从这一层面上考虑,这种管理体制对集团内部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及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的形成是不利的。
(二)组织形式较为松散
职教集团一般都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一般以主体学校为核心,联合其他成员组建而成,其组成往往是松散型的。从我国现有职业教育集团分析,大多数缺乏相对稳定的议事机构和系统的规则制度,整体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直接导致了职教集团化办学效率不高、各部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由于职业教育集团涉及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组织的利益,各项事宜的顺利开展和整个机制的良好运作需要集团内成员的通力协调与紧密合作。虽然松散型组织在某些层面上的操作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但这种不完善的结构也会导致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不规范,成员的权利义务不清晰,事项处理缺乏效率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相应的配套组织与规范制度,对集团成员的长期联系与合作,集团办学长效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必要性。
(三)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不得不考虑利益因素。政府部门在组建职教集团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协调好学校、企业及中介的各方面利益,且缺乏财政经费支持和政策法规保证,使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另外,在职业教育集团具体运作中,职业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理事长大多数由职业学校的领导成员担任,企业没有实质的决策权,导致企业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与合作的动力明显不足;还有一些企业的功利性较强,只对当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合作感兴趣,对一些需要长期且见效较慢的合作,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与往往缺乏耐心。
西方职业教育联盟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合作存在区域性明显、组织结构松散、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西方职业教育联盟有很大差距。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不仅需要适宜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也离不开职业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健全职业教育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联盟工作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是联盟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实现职业教育集团有序运行,必须完善集团的组织建设,实行团队化的有效管理。
首先,要组建联盟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通过建立集团董事会、理事会、办公室、教研室、招生就业办等部门,成立综合高效的跨职能部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董事会和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首先需明确其主要职责,如研究制定和修改联盟章程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协调多方合作、决定联盟的重大事件等。
其次,在制定计划和实施决策的同时,领导机构要将决策权恰当分配给各个工作小组,既充分调动和发挥小组成员能动性,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团队结构。工作小组设置不同部门负责具体事项,并派任一定数量的协调员,具体落实理事会制定的各项计划,开展工作研讨,负责信息的传达与沟通,并协调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合作。只有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才能确保联盟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二)实施以行业为主导的办学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教育具有行业性和实践性等重要特征,其人才培养更重视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在西方,职业教育是社会、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行为,因此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找准与行业的结合点,改革办学模式,吸引各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常规事务中来,让企业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服务学校;另一方面,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合作者和受益者,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后备力量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大意义,理应要为学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只有让学生走入企业亲身实践、体验企业环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工作流程并了解行业行情。
作为政府,也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鼓励企业在学校教学上提供支持,不仅在学校教学与物资建设上提供建设资金,还有从市场需求的方面向为学生指导生产实践和毕业实习;学校也可以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职工传授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以行业为主导,开展校企长效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出自身特色、长期富有活力的必然选择。
(三)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保障联盟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联盟保障机制,促进学校、企业、社会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从职业教育联盟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系统的保障机制与监督体系,对职业教育联盟各项事务的开展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政府作为中间的桥梁与纽带,应坚持以优势互补,企校共同发展为原则,合理规划校企联盟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配合联盟运行机制的创建;建立从中央到省、市各级职业教育工作专门机构,机构成员应由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专门机构要明晰职责,如政府作为政策导向者,要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从宏观层面促使社会各界对校企合作教育贡献力量;社会(行业)协助建立合作网络,对校企合作网络进行沟通、组织、管理与协调,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咨询。
结语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联盟模式尚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建立战略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在联盟各成员间建立一种可持续性的合理分工、资源优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关系,以达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目的,这将是一个不断总结、提炼与完善,且历时较长的过程。我们应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将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具体实践理性结合,从而实现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和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森,韩丽萍.职业教育联盟发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2]王军.组建职业教育联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J].科教文汇,2009(7).
[3]周彬,徐朔.澳大利亚TAFE与中国职业教育比较[J].开放教育研究,2003(5).
[4]陈国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8(1).
[5]刘丽彬,王卓.职业教育:从集团化走向战略联盟——基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现状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6]李友清,柳晓斌,何兴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