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反思性教学正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启示。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实践案例 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一课为例。
(一)课前探究
课前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书籍和向家长询问了解港澳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小组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导入
幻灯片显示香港、澳门的建筑、风景,播放香港回归的欢庆场面。问题一: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美丽的香港和澳门,那么学生对香港和澳门了解多少呢?(学生感兴趣,纷纷回答,认识到港澳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问题二: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要“回归”,之前被谁占领?(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港澳问题的由来”。幻灯片展示英国侵占我国香港和葡萄牙占领澳门的过程。播放《七子之歌之澳门》渲染气氛,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到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抗侵略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三)师生教学互动
教师过渡:课前我们已经预习,现在我们探究一些问题。问题一: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回答:武力和和平方式。武力会带来生灵涂炭,和平谈判方式会好一些。)问题二:要想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我们就必须照顾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怎样才能照顾到港澳台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呢?(回答: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尽量照顾港澳台人民长期远离祖国养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的社会制度等。)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引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教学步骤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构想。
内涵:一个国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在这些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步骤二)提问:大家知道“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哪个地区的问题提出来的吗?(回答:台湾。)在这里要注意区分对台和对港澳的异同: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步骤一)幻灯展示“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教师重点强调“邓小平关于主权问题不能谈”的论断,学生鼓掌。展示“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图片”。强调我国外交的成功背后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教学步骤二)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主权交接仪式视频。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同时掌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第一任行政长官等。
(教学步骤三)澳门回归。请同学讲述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教师做补充。
(教学步骤四)问题一: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幻灯片出示答案略)问题二: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师生共同总结,出示答案(略))
(四)小结和布置作业(略)
二、对教学的反思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1.教学设计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下来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要讲述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按教师设计的思路思考。教学过程很顺利,没有出现意外问题,也谈不上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反思,是在教书还是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能否大胆放手,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例如最后“港澳回归的意义和启示”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但实际上学生讨论时间过短,且只有一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匆忙给出答案。如果时间再充分些,设计再合理些,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那么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2.对学生过高估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素质的学生要求教师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对于本节课而言,学生水平属于一般。教师对学生的高估,使得很多问题没有展开;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力发展比较弱,且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或者只是草率应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收集更多的资料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如:以丰富的港澳风情图片和港澳回归欢庆场面导入,教学效果较好。
(二)教学过程的得失
1.本节课的闪光之处。本节课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改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因为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分值不多就简单划重点一带而过。这符合现在初中开卷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课后我进行了调查,全班同学都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历史课,可见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2.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把握提问题的时间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有效观察、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表面上课堂很热闹,实际上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入参与,成为“群众演员”、“旁观者”或“听戏者”。
(三)教学的启示
1.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它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作为以后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2.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无论从理念、目标、结构还是内容、评价等方面均对传统教育进行了超越,这对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要成功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观、角色定位及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审视和思考,尽量成为反思型的实践者。
3.初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不可能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分组准备资料,保障学生课前预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7.
[2]朱煜.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3]钟丽.浅谈新课程问题式教学法研究运用[J].当代教育之窗,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