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
我们在上课时,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部分优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而大部分学生是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节课上,活跃的学生往往比不活跃的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纵观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是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的,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一些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合作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学过程已远远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热烈讨论,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4.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农村中学一个班级,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七八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积极性都高,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营造“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5.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做合作对象。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如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表达能力;能使学习更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又要“蹲下身”,不妨把自己当做普通学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如: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词与礼节;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要代替别人做;少说或不说与合作讨论内容无关的话,等等。
6.有利于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某些问题,学生比较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映。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向小组介绍合作学习的优点,一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选,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新课程改革冲击传统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是检验教师执教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就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四人帮”,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热闹和自由的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小组随意设置。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人力资源,合作小组的设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涉及合作分组,教师一般将前后左右四人分成一组,原因是这样的分法省时:需要合作讨论时,前排两位学生转过身去,四个人面对面;结束时,前排的两人恢复原位。整个过程方便,而不会有大的动静,不会打乱教学秩序。这种只考虑方便,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分组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小组人人抢着回答,并且观点不同,自己组的成员还会引起争吵;有的小组都埋头看书,没一人响应。小组的随意组合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使合作流于形式。
3.教师对合作缺少控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被视为权威,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参与者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教师被“边缘化”,甚至置身于合作之外,讨论成了“放羊”,合作变成了聊天,教师变成了观众。这样的合作远离了目标和价值,必然使学生渐渐丧失合作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法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有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