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近日,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接受记者采访,指出在实地考察中,一些小微企业把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用于个人消费和房贷。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转手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获取高额利息。“这像一种传染病,小微企业发现放贷所得利息高于其实业盈利,选择了将贷款再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这种情况在江浙一带比较普遍,几乎形成了链条。
一些小微企业主成为金融业的二道贩子,把从银行得到的政策红利转手高价卖给房地产企业。小微企业主的这些行为并不奇怪,不仅小微企业主,所有能从银行得到廉价贷款的企业与个人,很多在从事二道贩子的工作。越是能够得到平价资金的企业,越是能够充当贩子获厚利。
2013年,一些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就做起了“资金倒爷”的生意——利用其融资便利的条件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转手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赚取可观收入,“以钱生钱”。以资金紧张的2011年为例,不完全统计显示,当年上市公司发放了近200亿元的委托贷款,部分上市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年化利率甚至超过了20%。江苏省国资委一度紧急叫停了当地国企的委托贷款。国企凭借良好的信用能轻易获得贷款,变成资金“二道贩子”,转而投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这只能加剧中小微企业的“钱荒”。
叫停也没有用,笔者了解,有些小客户凭借与银行经理的良好关系,获得大额信用卡授信,而后进入高利贷市场,月息高达两分以上。如此普遍的二道贩子现象,说明现在的廉价资金是最稀缺的资源。
小微企业与三农企业获得定向降准的政策红利,但多数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只有3到5年,利润更是少得可怜。57%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利润集中在5%以内,对市场的风吹草动十分敏感。如果小微企业转手将平价资金进入高利贷市场,除去成本,利润起码在10%以上,小微企业主如何选择,根本无需多说。给予中小企业政策红利,只不过增加了寻租空间,增加了更多的金融行业二道贩子,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央行定向降准的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扩大生产,但如此行政化的手段,并不能解决资金的最终流向,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大等一系列难题。作为市场化主阵的央行,不会不懂得这一点。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与中小企业配套的风投市场,区域性极小的银行,以及可以用低成本化解信用风险的电商小微贷款,除此三条路外,其他都是瞎折腾。
与定向降准相同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思路,包括发钞、降息等手段,这些手段旨在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大发钞10年的时间段,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从未能在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笔者曾在某地听说先进经验,地方政府出资解决银行一半小微企业坏帐,银行通过杠杆释放的资金在千亿以上,按理该地小微企业可以喘口气,不必被高息资金套住脖子,但情况相反。询问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几乎个个摇头,阳光雨露惠及到的极少。最近某省政府向银行喊话,要求向当地大企业发放贷款,连大型国企都日子难过,更别提小微企业。
减少金融二道贩子,根本出路是改变资金双轨制,允许民间金融试验出成本最低的信用风险化解方式,植根于草根社会的方式经过制度途径,推广到全国。民间已有这样的尝试,比如广东的南粤银行模式,阿里小贷模式,已经证明了在控制风险方面的优越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