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摘 要: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了语言表达存在词序颠倒、成分残缺、句子表意不明等问题,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自身情感世界的发展以及与主流社会的融合。强化言语实践,提升聋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聋生语言和精神和谐共生的基本途径,也是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的必要保障,更是提升聋人生活品质和丰富聋人精神世界的不竭资源。
关键词:言语;语言;精神;共生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42-1
一、强化读,在读中感悟
阅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要使聋生的汉语能力有所发展,必须要指导聋生进行大量阅读,增加语言积累来感悟汉语言的系统与规范,丰厚聋生情感。
注重以读促悟。在教学中,要针对聋生特点适时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欲望,进行感情朗读,表达情感。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为了让聋生能深切体会到趵突泉的美、奇,我先让聋生观看关于趵突泉的一段录像,在音乐的渲染和图片的引领下,让聋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象,聋生被趵突泉的美深深的吸引。尽管聋生无法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心理上的停顿、意识上的抑扬顿挫也就能真正地体会其情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表达的规范与意蕴。
注重以读促写。“讲解只能使人明白,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朱作仁语)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我反复指导学生多形式感情朗读,并呈现相应的画面和视频,在许多孩子已经能流利地背诵某些小节的基础上,我借机引导体会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怎么描述的等,结合生活经验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结构仿写其中一小节,其原文是“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孩子们展开的笑脸里!”,结合这一小节内容,我帮助孩子们分析结构和表达方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秋天的景色,仿写出了许多理想的短句。这样在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把课文的写作技巧转变为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从而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
二、强化说,在说中品味
在情境中说。作为语文老师,每节课之前,可以创设情境给学生内容,让学生练说12个句子,可以让学生描绘某幅图上的内容,也可以自己或请学生表演一个动作让学生说,还可以让学生把班级或学校发生的某件事情简单描述一下,老师也可以启发学生采用问答式等,如教师可表演关门或扫地的情景,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试着用语言表达句式,表达情感。
在实践中说。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实践活动。要抓住孩子们的兴奋点指导在活动中进行语言实践,如在大课间活动中,询问学生喜欢哪一项活动,还结合活动实际说句子,如“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有的×××,还有的×××。”等,我还结合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这样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促进了情感的发展。
三、强化写,在写中提升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甚至更应将此作为永恒追求。而其中的“写”其实就是聋生的感知、认识、思想、情感等的表述与外显,就是要求聋生正确、灵活运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与表达情感。
坚持写日记。由于听觉障碍,聋生的某些潜在能力无法得到正常发挥,甚至不会按顺序观察和理性思考,更谈不上日记和作文内容丰富等。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写日记入手,重在指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孩子们在日记里自由地、自信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学所做。引导孩子们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打开了思维,发展了情感。
提倡“笔谈”。聋生之间的交往多是手语,几乎无书面语,而手语往往闪现快,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要想提高聋生汉语言水平,就要多用笔谈和学生交流,因为笔谈用的是书面语,是聋生与健听人实现有效沟通的主要方式。这里的笔谈可以是真正地用笔写话来交流,还可以是创设班级博客或是创建师生QQ交流群,亦或是发送邮件等。
体验“仿写”。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接受语言信息量少,再加之缺乏亲身体验,对于直接仿写也是有很大难度,若是先给内容或是创设情境让其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那效果就会很明显。比如在学完《蒋小云洗手帕》后,让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情:学习拖地、自己洗衣服、打扫自己的房间等等,那么在交流作业的时候,学生都能仿照课文把自己做的这件事的过程记述得清楚完整,因为有了记述的内容,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语言表达也很精彩。
鼓励实践。在学习了写通知、写病假条、留言条、写信等应用文的基础上,在聋生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感受知识带来便利的同时提升聋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春游秋游等综合实践活动前布置活动要求,游玩或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并激发情感体验,让他们写一写景或写写自己的感受,不一定要写得多好,写得多长,只要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即可。
总之,强化言语实践,提升聋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切实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聋生语言和精神和谐共生的基本途径,也是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的必要保障,更是提升聋人生活品质和丰富聋人精神世界的不竭资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