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4-09-17 23:40钟传周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香玉祥林嫂探究性

钟传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探究性阅读是对作品内涵更深程度的探索和研究,是阅读的更高境界。”在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格外重要,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小说这一文体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历来受到师生的喜爱。作为探究性阅读的“半亩花田”,如何才能创设好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呢?

一、结合小说题目创设问题情境

小说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文本的“窗口”,透过题目,我们能窥见作者的情思,文章的内涵。而且,题目又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顺着这一线索,我们慢慢攀爬,尽情欣赏,体悟文字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哲思之美……所以,文章的题目也常常是我们设计问题的着眼点。

如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呢?”这时有同学立刻举手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我首先对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的行为表示肯定,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得出答案。一连串的问题如火焰点燃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如环环相扣的链条串起了整个文本。学生读完后,我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又一次深入文本,圆满完成了教与学的目标。

二、巧借作品人物创设问题情境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要为塑造人物服务,人物形象自然成为创作者和欣赏者关注的焦点。可是由于欣赏者的个人际遇,人生态度,教育程度和审美角度的不同,作品中人物形象在每个读者心中的倒影也是绝不完全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种审美上的个性化差异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如教《香玉》一文,香玉作为花神,热烈痴情,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学生没有异议。但对于她的闺中密友——绛雪,学生们的认识可就是大相径庭。有学生说她就是“小三”,插足黄生和香玉的爱情;也有学生持相反意见。认为绛雪很高尚,冷静自持,忠于友谊,默默付出,其人性的光辉甚至盖过了主角香玉。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我及时抛出问题,设置情境:“小说的标题叫《香玉》,绛雪这一人物是否是可有可无的?蒲松龄为什么要设计出一个绛雪形象呢?”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瞬间点燃,达到顶点。他们热烈讨论,争相发言,真知灼见令我情不自禁为他们鼓掌。最后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学生们明白了蒲松龄在创作上的良苦用心。绛雪在香玉死后,代人作妇;香玉复生后,又退而为友。她对黄生有爱,但这是“以情不以淫”的爱,是精神层次上的爱;她和黄生之间更多是友情,是不计付出,同生共死的情。绛雪形象是对香雪的极大的衬托和丰富,有力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绛雪的“至情至性,惊世屏俗”又何尝不是蒲松龄高尚人格和不朽才情的写照?

三、聚焦环境描写创设问题情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刻画形象等作用,社会环境还能起到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的作用。进行小说探究性教学时可以抓住其中的环境描写,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小说语言的美感。

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其中除了几处写风雪的环境描写外,还写到了火。

(1)“向火”、将“火盆”借给林冲;生起“焰火”。

(2)“将火炭盖了”

(3)“恐怕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

(4)“只见草料场里火起”

(5)“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学生在预习文本时,只是关注了有关风雪的环境描写,而忽略了火。教学过程中经过启发才恍然大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此时可见机,抛出问题,设置情境:“作品中多次提到“火”,请大家快速从文中找出来,想想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学生有了以前分析风雪环境描写的经验, 经过合作探究,也不难得出答案:一个“火”字不寻常!由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林冲于冲天火光中手刃仇敌,痛快复仇,完成了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囚徒向一个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真情英雄的涅槃。漫天风雪,熊熊火光,林冲的形象显得无比高大的同时,又带着“逼”上梁山的几许无奈与悲凉。没有火的烘托,这里林冲的形象该是多么的暗淡呀!这种紧密结合文本中环境描写的探究契合小说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描写的独特作用,真正走进了作品人物的内心,将探究推向高潮。

四、紧扣小说主旨创设问题情境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小说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的原因,小说主题的呈现形式并不是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时还是模糊的多元的。“这样一来,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具有复杂性还具有开放性,非常适合学生探究。”阅读教学中,须扣住主题,创设情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浅入深,让探究“登堂入室”,让阅读充满智慧,让学生获得文本之外的收获。

以《祝福》为例,文中涉及到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几个阶段都在春天,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教学情境:“春日之时,丈夫死亡;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春天多么美好,而祥林嫂却是没有春天的女人。到底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是鲁四老爷,是柳妈,还是鲁镇的人们?”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探究性阅读,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封建礼教和神权迷信才是真凶,这也是文本的主旨所在。endprint

这种紧扣作品主题设置情境的方法能迅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作品的主题,避免了教学中走太多的弯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让探究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五、抓住文本细节设置问题情境

小说中经常会有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写活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读后令人难以忘怀。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某个可生发的细节,设置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内心,感受思想之美。

仍以《祝福》为例,文中多次刻画了祥林嫂的眼睛,来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这几次眼睛的描写便是细节描写。教学中可以抓住“眼睛”二字,预设问题:“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简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先生是画‘眼睛的高手。在《祝福》中,祥林嫂从初到鲁镇到穷途末路,都有着对其眼睛的描画,从而生动地表现她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说,要走近祥林嫂,就要先关注她的眼睛。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文字,再透过这些变化去探究人物形象的变化、人物心理的变形和人物人生的变迁这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兴趣。他们迅速走进文本,抢占阅读制高点,披文入情,进入深度思考。深切感受到祥林嫂——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封建礼教和神权迷信扼杀的过程,体悟到作品沉重而深刻的主题。

六、围绕情节疑点设置问题情境

在小说教学中,对于文章的疑点,也就是文本中存在争议的地方,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急于去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老师的赞赏。这是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契机,也是一个设置探究情境的好机会。这时需要老师因势利导,依据文本,巧妙设计问题,将探究引向深入。

如教《曹操献刀》一文,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曹操杀伯奢”一节有诸多疑点,于是就提了出来:1.曹操被全国通缉,情况万分危急,吕伯奢一家有必要忙于杀猪、沽酒吗?这样大张声势,不怕被别人发现从而遭致灭门之灾吗?2.“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到底是谁把猪捆在厨房里?3.为什么曹操他们听不到猪的嚎叫声,却听到了磨刀的声音?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先充分加以肯定,接下来引《魏书》《世语》和孙盛的《杂记》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加以比较,努力来廓清真相。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问题:“《三国演义》的‘曹操杀伯奢一节,与史实相比,明显有夸张乃至失实的成分。《杂记》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到《三国演义》中就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成了‘冤大头,百口莫辩。罗贯中为什么不惜编造虚假情节、夸大假名言来抹黑曹操呢?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根据以往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展开热烈的讨论,理解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另外,对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虚构也有了新的认识。

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然,除了以上一些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很好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能有吸引力。还要结合不同文本实际,做到“因文制宜”,有针对性,“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且要积极创设好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活色生香,特色彰显。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玉祥林嫂探究性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跛子爷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香玉》不宜入选选修教材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