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讲授者的角色,而应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将课标理念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语文教学:
一、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的“自”应包含自信、自觉、自问、自修。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才有可能使其主动、自觉去做。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使他们产生一种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自己归纳、自己表述,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极大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二、精心设计教法,加强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也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它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组成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功能性学习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重过程、重积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结论的获取不是由教师讲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从合作的探究中发现的。师生共享学习经验,共同探究新知识。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指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它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从教法、教学手段及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等方面入手。
创设课堂环境,营造课堂氛围,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上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给学生自由想像的空间,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及开发创新能力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讨论、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更强化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作用。要帮助学生找出突破口,找好切入点。如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进而探究文章内涵。也可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固定模式,教师不能将它程序化,要注重因材施教,突出每篇课文的“色彩”,展现学生的个性。教师统筹安排如何从课前、课堂一直延伸到课后,将学生的才、情发挥到顶点。让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广,让学生的思考拓展到最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