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霞
摘要: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担负的学生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其中心理换位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辅导员要在充分认识心理换位在学生工作中的价值与功能,积极探索心理换位在学生工作中的科学运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心理换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充满挑战性和创新性。科学处理层出不穷并且花样翻新的学生问题,成为高校辅导员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心理换位这种工作方法。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前高校辅导员所担负的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对这些新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工作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一)学生主体意识强
当代的大学生,主体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期,受社会的“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个性多样化,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经济意识和民主政治观念大大增强,其中政治认同低,政治觉悟和政治行为在思想的内化和外化没有统一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思想意识混杂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为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也拓宽了学生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既有进步、健康的信息,也有反动、消极、黄色的内容,网络垃圾信息易消磨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 淡化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民族意识, 扭曲学生的“三观”。
(三)心理问题增多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化、多元化。近年来,不断增加学生的自杀和杀人事件。少部分学生有轻生的想法,导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四)贫困生增多
随着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在建立贫困生档案时可见,有些贫困生交不起学费,甚至连生活费都不能保证,严重影响其学习,成为高校稳定的隐患。如何使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解决部分交得起学费但故意拖欠学费的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成为辅导员的任务之一。
(五)就业压力增大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当前,我国出台了就业率与学校的专业、招生适度挂钩的政策。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心理换位在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价值与功能
心理换位是很多辅导员在教育学生时常会用的比较抽象的词,至今还没严格意义上界定这词的概念。笔者认为,心理换位就是在碰到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合理地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指导人、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政治责任感,增强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的内涵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心理换位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于辅导员担负的学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功用。
(一)运用心理换位能增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辅导员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客观环境中,预测学生的需要动机,找出问题的根源,能更准确地把握其需要,摸准其思想活动的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
(二)运用心理换位能增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感染性
实施心理换位,要求辅导员做到严中有爱的投入,达到心理相融,产生师生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关心,才能使学生在理解中受教育,增强了工作的感染力。
(三)运用心理换位能增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实施心理换位,要求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情达理,理明促行,使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三、心理换位在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科学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把学生看成的教育的客体,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以大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社团文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活动中,情操得到熏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在高校辅导员所担负的学生工作中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应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谈话谈心,摸清根源
现在的学生期待的不是一个管理型或放任型的辅导员,而是一个能够倾听他们心理的诉求,与他们讨论解决方法的辅导员。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找你谈话谈心时,应当先分析是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还是家庭问题。了解其思想变化的因果关系,再运用心理换位,给出处理意见。不能就事论事,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动机看需要,通过行为看动机。
通过与学生谈话谈心,摸清受教育者的情绪波动的根源,是奠定心理换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受其社会地位、关系、意识等方面的影响,要摸清其心理变化的曲线,必须了解社会各种因素对他心理机制的影响及冲击。
(二)组织班会,感情共鸣
通过组织班会活动,在班会的过程中,确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感情共鸣点,是进行心理换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主观体验,分为肯定性感情(如理解、快乐、赞扬等)和否定性感情(如悲伤、厌恶、憎恨等)。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使学生的否定感情变肯定性感情。在主题班会中,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方式(如:小品、朗诵、演唱),自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认同感,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倾听学生对学校的要求,对某个课任老师的上课建议等。这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自由交流,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
若辅导员工作中能设身处地,运用心理换位,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即使是犯了错的学生,让他意识到你是:“恨其错而爱其人”。那么以后你倡导的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又尊敬之情,只有找到感情的共鸣点,学生工作才能融于感情之中,才有更好的效果。
(三)参与评定,互相理解
互相理解是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是运用心理换位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奖助学金,各种评优中,充分发挥民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就会有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这是大家共同的事。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班长带头,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按评选要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同学,审核材料,计算分值,排列名次,确定人选。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位同学随时可以查阅排列情况,随时可以询问操作者相关情况。辅导员就像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参与者,这样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公正性。同时激发想得优秀的同学在搞好学习成绩的同时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综合素质评定的操行分。
很多涉及利益的问题在公开透明的操作下,学生对客观结果无法可说,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若辅导员直接给以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优秀,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认为辅导员偏袒他们。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想法,满足其正当合理的要求,遵守人的心理变化活动过程中的“知”“情”“意”等规律,运用心理换位,在“知之其源,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促之以行,才能达到互相理解的效果。
(四)提供帮助,排忧解难
经济困难的学生多,奖助金额有限。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帮学生排解经济上的压力,是辅导员运用心理换位,做好工作的策略。在助学金评选中,有些学生为了得到名额,找关系开证明,伪造家庭困难程度。而有些学生,辅导员了解到是实际困难,想给以资助名额,而他不接受,怕让同学知道后,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看不起。这类学生,只能给他推荐勤工助学的岗位,既满足他的心理需求,经济得到缓解,增长实践经历,又满足学校岗位缺人。
总之,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才能运用好心理换位,更好处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需要与为社会贡献的关系。只有把学生的正当需要跟承担社会责任联合起来,把主观需要与客观需要统一起来,才能逐步把学生的各种行为引到正确、健康、积极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N].人民日 报,2004-10-1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3]刘贤英.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心理换位法[J].文 教资料,2010,(12).
[4]李云海.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 究,2008,(7).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