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发
摘要: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教学中若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寻求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兴趣;感染;激励;鼓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52-02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从而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一、激发兴趣,鼓舞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教学中若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寻求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例如,在教《两位数加减法》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学校是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话音刚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有的学生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在我们的校园看到美丽的鲜花”;还有的学生说:“校园的水池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老师抓住时机接着问:“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几乎同声答道:“很幸福、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老师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老师用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在植树):“同学们,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校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瞧!你们干得多带劲”。老师继续说:“在这次活动中三年级有25人参加植树,四年级有31人参加植树,五年级有43人参加植树。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经过短暂的思考,孩子们再一次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提出来的,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们”。渐渐地,学生思路打开了,问题越提越明确,也越来越有思考价值,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沉浸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享受着成功的愉悦。
可见,精心设计导入,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二、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放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
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教师一反以前通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相互倒米等的指令性实验很快得出结论的教法,而是没有任何指令和要求,只提供几组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低高都不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沙子、大米之类的东西,由学生自主地摆弄、操作、实验、猜测、验证、错误、矫正……学生的探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底高都不等的圆柱、圆锥的倒米中,看不到两者任何的关系,在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圆锥、圆柱的倒米中感到两者有某种关系,但有什么关系呢,仍然很模糊,后来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倒米中,才发现了两者本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在引出知识的背景上,人为地创造一种渴求学习新知识的气氛,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课堂上能否脱稿讲课,甚至即兴发挥是学习气氛热烈和谐的基础,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完善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拨、灵活的搭桥,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放的教育理念和聪明智慧感染学生。
三、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我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在课堂巡视时,我惊喜地发现一个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设计出了一个精美的轴对称图形。在展示作品时,同学们都积极的走上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同学们讲解自己设计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想出来的。唯独这个同学没有上台展示,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只见他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胸前,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赞叹地说:“我看到你的作品了,这个图案真美。你能上台给同学们讲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时同学们鼓励的目光都投向他,只见他大胆的走上讲台,举起自己的作品—一一个大红灯笼,脸涨的通红,既兴奋又紧张,有点结巴的说“我、我是先对折,再沿折线画出半个灯笼的形状,然后沿线剪下来,最后再涂上颜色。”说完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露出了高兴、满足的神情。
由此看出,当学生用心地设计、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时,给他们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这个学生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会努力追求再次的成功。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
总之,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