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09-16 23:28宫晨琛,吴波,张德成,王守德,芦令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课程设计

宫晨琛,吴波,张德成,王守德,芦令超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师资队伍、本科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探索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89-02

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与主旋律,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划分为学术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两种。其中80%以上本科院校的教育属于后者[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介于研究型高等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不但要求大学生缩短职场适应周期,同时提高了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尤其应用理论研究更扎实、实践技术更熟练的人才。但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存在着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结构失衡。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不同于基础理论知识宽厚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个介于二者之间的复合型人才[2]。

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上,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要求以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式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不强调人才的创新思维,但关注其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将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创新能力,并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3],突出其符合性、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以理论传授为主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部分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专业教师演示为辅,教师过于强调技术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和独立完成的机会,仅仅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流程,只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但达不到实验教学环节的预期目的,而且由于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探索性,限制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预期质量。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甚至脱离生产实际

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育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设备与仪器数量少、质量差、师生比例低、专业导师稀缺和脱离实际生产等原因,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严重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计内容陈旧单一,缺少实用性

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加以巩固、深化、扩展及融会贯通,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设计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慢,实施方法过于单一化,而且过多依赖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实际技术问题的解决,尤其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弘高(Takeuchi)提出的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2],从师资队伍、课程设计、实践教育、毕业设计等环节共同协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1.加强双导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应摒弃以教授理论知识为目标的学术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以课堂教授为辅,工程实践和操作流程演示为主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新道路,加强教师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能力,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产学研系列活动,主动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相关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同时聘请行业资深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现身说法”[4]。

2.调动本科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科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施教对象,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目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兴趣和爱好、认识基础等因素制约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考虑本科生自身因素,从学风建设的政策措施、本科生个人的学习评价、本科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多方面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以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本科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指导或引导本科生早期创业和就业的措施等。

3.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设计的综合性与应用性。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的原则进行专业或专业方面的,着重培养具备创新潜能和综合素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结构设置个专业方面的教学课程内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主线,遵循系统性、应用型和实践性的原则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引入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避免课程内容陈旧、分散和脱离生产,并增大通识和大类知识课程的比例,夯实学科知识基础。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组化校内外训练基地。一方面为掌握本专业的主要技术而进行能力或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并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突发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知识与技术是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和源泉。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育和发展知识性和技术性人才的主要场所,通过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虽然以上师资队伍、本科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彼此又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协同作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绩效并不取决于某一单个方面的水平,只有使这四方面达到动态组合的平衡,才能发挥其理想的整体功能,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曹文平,李济源,汪银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方法探讨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9-10.

[2]陈锋,吴明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8):63-65.

[3]张洪田,叶树江,等.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01):59-60.

[4]赵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2011,(8):24.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2013年度教研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宫晨琛(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